APP下载

微型种植体正畸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023-05-07马兰王茜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安氏种植体牙周

马兰,王茜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正畸科,河南 郑州 450052;2.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 口腔医院正畸科,河南 商丘 476600)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上下牙弓和(或)上下颌骨在矢状向的不调。由于上下牙列缺乏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其功能牙尖作用受到限制,咀嚼效率受到影响,进而使机体消化功能减退,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牙齿错位、扭转等易导致菌斑堆积,诱发各种口腔疾病。传统的口外弓正畸治疗是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常用的手段,但其操作复杂,美观性差,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1]。近年来,微型种植体由于其体积小、操作灵活、稳定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2],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逐渐成为口腔正畸治疗发展的方向。为了探讨这2种治疗方式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6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疗效和患者的口腔功能变化情况,以期给临床矫治错牙合畸形工作带来更多的实践参考和实际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5~35岁,平均(23.21±5.14)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4~35岁,平均(22.91±5.2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通过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2)排除标准:有其他类型的口腔疾病及相关口腔手术史;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无法接受正畸治疗,依从性较差;存在听力障碍或认知障碍,无法沟通。

1.3 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全口直丝弓固定矫治,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对照组的30例患者接受传统口外弓正畸治疗方法,患者口内佩戴横腭杆、配合口外弓加强支抗。根据患者双侧磨牙关系,在口外施加200~300 g的牵引力[3],口外弓每日佩戴时间为8~12 h。治疗期间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及口腔卫生宣教。观察组的30例患者接受微型种植体正畸治疗,在进行微型种植钉植入之前,嘱患者使用氯己定漱口液(0.12%)含漱,使用阿替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仔细观察患者口内情况,借助X线检查确定微种植体植入部位。待麻药起效后,在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前庭沟进行标记,调整植入器角度,使微种植钉尖端垂直于骨面进入骨皮质,到达骨松质后调整植入方向使其与牙长轴呈45°直至种植钉完全进入骨内。在完成植入之后,微种植钉无松动,并且头部暴露于口腔未被周围软组织覆盖。借助橡皮链连接微型种植体及牵引钩,施加100~150 g的内收力[4],完成调整过程。在整个治疗过程,嘱咐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复查更换橡皮链,以达到治疗目的。两组均治疗10个月。

1.4 观察指标(1)头影测量指标。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X线检查,了解相关头影测量指标数据,有效测量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sella nasion subspinale,SNA)、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sella nasion supramental,SNB)、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subspinale nasion supramental,ANB)等数据。(2)牙周炎症指标。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龈沟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8水平进行测定,以此判断患者牙周炎症情况。(3)咀嚼功能。应用称重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咀嚼效率,嘱患者咀嚼花生2 g,左右侧各咀嚼20次,收集吐出物质和牙面窝沟残留物,加蒸馏水搅拌过滤,对残渣烘干称重。咀嚼效率为咀嚼前称重与咀嚼后称重之差占咀嚼前称重的百分数[5]。根据咬合力测定仪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咬合能力进行检测,于患者下颌第一磨牙置咬合测试片,咬合10次,每次2 s,取其中3次最大咬合力,计算 3次数值平均值。(4)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软组织水肿、渗血、牙齿松动。

2 结果

2.1 头影测量指标正畸治疗10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SNA、SNB、ANB均发生变化,两组组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颌骨及牙齿测量指标对比

2.2 牙周炎症指标持续治疗10个月后两组患者IL-6及IL-8水平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牙周炎症指标对比

2.3 咀嚼功能持续治疗10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及咬合力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对比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牙颌面发育、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甚至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矫正牙颌畸形,恢复正常的口腔功能,有助于避免相关症状的进一步发展[6]。口外弓正畸治疗以牙齿、牙弓和颅面骨骼为支抗,佩戴复杂,影响美观,患者配合依从性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已有研究发现,借助传统口外弓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后,错颌复发率较高,难以获得理想的长期稳定性[8]。微型种植体与牙槽骨可以形成部分骨整合,细胞破骨活动较为缓慢,稳定性好,能够承受较大的矫治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正畸治疗中需要强支抗的问题[9]。此外,微型种植体体积较小,植入和取出操作简单,对牙周组织的损伤小,可以有效降低出现牙周组织炎症的概率[10-11]。应用微型种植体正畸治疗,无需每日摘戴辅助矫治装置,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配合度,改善颜面部美观性和口腔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2]。

本研究通过分组对比,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型种植体正畸治疗,而对照组则沿用了传统的口外弓正畸治疗方法,在持续治疗了10个月后,发现在牙周炎症指标(IL-6及IL-8)、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的数据变化均较对照组好,并且矫治效果也更优。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后的SNA、SNB、ANB 3项指标数值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微种植体的支抗预备更为充分,直接负载的骨性支抗能够明显提高矫治的生物力学水平[13];其次微型种植体支抗稳定性好,抗负荷性强,以及有较高的定向力控制水平,能够实现传统口外弓方法难以达到的矫治效果。治疗后观察组牙周炎症指标(IL-6及IL-8)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口外弓矫治组,分析原因可能是传统口外弓口内支抗装置较大,矫治器的佩戴影响了口腔的自洁能力,易导致细菌滋生与滞留,从而促进炎性介质分泌,引发牙周炎症,压迫黏膜导致组织水肿。而微型种植体由钛金属制备而成,体积较小,植入创面较小,对牙周环境的刺激相对较小,有利于改善牙周炎性微环境,规避了对其他牙齿和组织的机械损伤,因此也降低了渗血、组织水肿、牙齿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往研究发现,矫治后咀嚼功能的改善取决于咬合关系的调整,其关键在于良好的磨牙支抗控制[14]。传统口外弓矫治以牙弓为主要支抗位置,且极度依赖患者的配合,在矫治过程中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支抗丢失,具有明显局限性[15]。而微型种植体利用骨组织,与种植体之间形成机械固位,矫治力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在颌骨上,避免了支抗牙齿前移,有效维持磨牙稳定。同时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在前牙内收过程中对切牙产生一定的压低作用,进一步改善了患者前牙的覆牙合,提高了咀嚼效率,增强咀嚼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而言,采用微型种植体正畸方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颌骨和牙齿畸形,减轻牙周炎症,增强患者的咀嚼功能。与此同时,软组织水肿、渗出、牙齿松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降低。微型种植体正畸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安氏种植体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大块头安氏中兽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