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苯磺酸钙联合氯沙坦钾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2023-05-06刘峻王琪周春花
刘峻,王琪,周春花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DN通常在糖尿病发病5~10年后发生,早期症状表现为微量蛋白尿,后期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损伤[1]。糖尿病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少DN的发生,一旦发展为临床期肾病,治疗将非常困难。因此早期治疗DN,防止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DN患者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减少蛋白尿,但仍不足以阻断疾病进展,需要进一步寻找有效的药物来改善患者预后[2]。羟苯磺酸钙为微血管保护剂,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现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氯沙坦钾治疗DN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DN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
1.2 DN诊断标准[3]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30 mg/g,且在3~6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达到或超过临界值;糖尿病与尿蛋白、肾功能变化存在因果关系,排除原发、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与系统性疾病。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DN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男性血肌酐(SCr)在44~133 μmol/L之间,女性SCr在70~106 μmol/L之间;④UACR在30~300 mg/g之间。(2)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精神疾病者;④合并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者;⑤合并活动性尿沉渣改变者;⑥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糖尿病生活管理,进食低钠、低脂、低蛋白饮食;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对照组予以氯沙坦钾片(杭州默沙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次,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 g/次,口服,3次/d。2组均治疗12周。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1)UAC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白蛋白(Alb)、SCr、总胆固醇(TC)、FBG:取随机尿或清晨第一次尿送检,UACR主要是使用UACR分析试剂盒进行检测,Uβ2-MG使用β2-MG诊断试剂盒对患者进行检测。取血清送检,Alb、SCr、TC、FBG使用自动生化仪检测。(2)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部不适、恶心、厌食。
1.6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尿胆素与SCr下降>40%,24 h尿微球蛋白降低>50%;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尿胆素与SCr有所下降但未超过40%,24 h尿微球蛋白有所降低但未超过50%;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尿胆素、血清肌酐和24 h尿微球蛋白未下降,甚至有所升高[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7例(24.14%),有效14例(48.27%),无效8例(27.59%),总有效率为72.41%。治疗组显效17例(58.62%),有效10例(34.48%),无效2例(6.90%),总有效率为93.1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50,P=0.037)。
2.3 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UACR、Uβ2-MG、Alb、SCr、TC、FBG及治疗后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UACR、Uβ2-MG、SCr、TC、FBG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34%,低于对照组的34.48%(χ2=4.858,P=0.028),见表3。
3 讨 论
DN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涉及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引发肾小球高灌注、高跨膜压、高滤过以及炎症等[5]。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少DN的发生,一旦发展为临床期肾病,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大量蛋白尿,甚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治疗将非常困难,因此早期治疗DN,防止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7]。
在DN诱发因素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在疾病形成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使系统性血压升高,直接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进而引发肾小球硬化。目前已有临床证据表明,应用ACEI或ARB治疗D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不足以阻断疾病进展[8],需要进一步寻找有效的药物来改善患者预后。
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微炎症是导致DN产生的主要原因[9]。羟苯磺酸钙属于一种微血管保护剂,可增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改变患者的微血管壁生理功能,维持内皮细胞的间胶质位稳定性,使血管壁更为完整,抑制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肾组织微循环灌注,降低高血糖对肾脏的负面作用,改善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异常情况,降低尿Alb水平,在DN治疗具有明显治疗效果[10]。氯沙坦钾为一种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及肾小球动脉压,进而降低了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完成对肾小球滤过膜上硫酸肝素的保护,对肿瘤坏死因子-α及肿瘤因子β等细胞因子及其他炎症趋化因子的生成具有阻滞作用,减少蛋白尿,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2组UACR、Uβ2-MG、SCr、TC、FBG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羟苯磺酸钙联合氯沙坦钾治疗DN,可有效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推测可能与羟苯环酸钙具有抗氧化应激、改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抑制炎性反应、保护微血管等作用有关。羟苯磺酸钙可能通过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减轻肾小管损伤,改善肾组织微循环灌注,有效调节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含量,且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控制效果较好,从而延缓疾病进展,相较于单一使用氯沙坦钾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有助于确保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羟苯磺酸钙联合氯沙坦钾治疗DN的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短,所纳入的病例均为UACR在30~300 mg/g的早期DN患者,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存在偏倚,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