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2023-05-06何院娟高凌峰邹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溶栓

何院娟,高凌峰,邹萍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常见的临床分型,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1],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超过了最佳溶栓时间窗。有研究表明,对于在3~22 h时间窗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溶栓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2-3]。基于此,本研究纳入北京市昌平区医院近两年收治的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替罗非班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诊治的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其经济条件及患者家属意愿等确定治疗方案和用药。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11±10.38)岁;平均病程(6.37±0.82)h。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6.15±10.24)岁;平均病程(6.29±0.74)h。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5],即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2)年龄18~70岁;(3)发病时间4.5~8.0 h;(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16分;(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脑血管造影检查禁忌证者;(2)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3)入院前3个月内接受过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治疗者;(4)合并脑供血大动脉重度闭塞或狭窄者;(5)昏迷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在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后接受常规治疗,即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肝素钠800~1 000 U/h持续静脉泵入72 h;而后每12 h给予1次低分子肝素,5 000 U/次,持续7 d;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氯吡格雷75 mg/d口服;降脂药物用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口服等,停用其他抗血栓药物。

1.3.2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即在72 h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肝素钠500 U/h,并予以替罗非班0.4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30 min,接着将替罗非班剂量改为0.1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持续48 h,和抗血小板聚集药叠加4 h,其他用药与对照组相同。2组均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神经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分别采用NIHSS[6-7]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量表分值范围为0~4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2)凝血功能:采用罗氏CoaguChek XS快速凝血分析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检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15 min后取上层血清保存于-30 ℃冰箱中(在1个月内统一检测)。(3)出血事件:治疗后14 d,统计患者出血情况,并比较其发生率。(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8]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2 结 果

2.1 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7、14 d,2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NIHSS评分比较分)

2.2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48 h的Fib水平降低,PT、APTT延长,且观察组治疗后48 h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3 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14 d内,观察组出现出血7例,发生率为14.0%(7/50),均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对照组出现出血5例,发生率为15.63%(5/32),其中颅内出血2例、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7)。

2.4 Barthel指数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3、6个月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Barthel指数比较分)

3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脑干和小脑后下段,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狭窄及闭塞[9-10],国内外脑卒中治疗指南推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3~4.5 h内溶栓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因未明确诊断、临床体征不明显、时间窗过窄、医院溶栓医疗条件差等原因,多数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已超最佳溶栓时间窗,目前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尚无共识。临床通常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无颅内大血管重度狭窄的急性脑卒中[11-13]。卢泊承[14]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参照组为常规治疗、研究组为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90.32% vs.74.19%),双侧大脑与基底动脉血流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表明在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具有可行性,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流指标。

有研究证实,抗凝药物有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8 h,2组凝血功能指标(Fib水平、PT、APTT)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表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常规治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超时间窗后循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凝血功能指标(Fib水平、PT、APTT)优于对照组,且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表明替罗非班用于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可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且不会增加出血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7、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减轻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且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李永芳等[16]研究表明,替罗非班能改善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降低颅内及全身出血风险。王乐园等[17]研究表明,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可保护神经功能。胡艳红等[18]在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研究中发现,治疗后替罗非班组在NIHSS评分、炎性因子(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及凝血功能指标(APTT、TT)等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表明在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对上述指标的改善具一定优势,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在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用于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安全可行,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