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3-05-06赖文斌刘炎钟家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乌司生长抑素性反应

赖文斌,刘炎,钟家毅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激活,从而使胰腺局部产生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1],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多而复杂。在疾病初期阶段,患者体内会释放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以及炎症递质,继而诱发炎性反应及其他器官的功能改变,并会引起其他并发症。临床通常会采用禁食、抑酸、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2]。乌司他丁为临床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多种酶的分泌及活性。生长抑素能够有效降低胰酶活性,从而减轻胰腺炎症状,对胰腺有保护作用[3]。现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诊治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例选择标准,共纳入7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甲组(n=35)与乙组(n=35)。甲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6~71(43.32±4.11)岁;病程3~24(12.32±1.11)h;疾病严重程度:轻度15例,中度15例,重度5例。乙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0~72(44.53±4.18)岁;病程2~22(11.52±1.06)h;疾病严重程度:轻度13例,中度14例,重度8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2)经诊断确诊为急性胰腺炎[4]。排除标准:(1)有意识交流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2)心、肝、脾等器质性病变者以及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者;(3)消化性溃疡以及急性胆囊炎等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具体措施为及时禁食,胃肠减压,解痉镇痛处理,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利用静脉注射帮助患者补充水分以及电解质,改善机体微循环,并使用止痛药缓解括约肌痉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甲组予以注射用生长抑素(上海华源药业沙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5998),将3 ml本品溶入0.9%氯化钠溶液60 ml中持续微量泵入,2次/d。乙组在甲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134),将10万U本品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2组治疗时间均为7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清炎性因子: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低温离心操作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2)血浆乳酸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3)临床指标:比较2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4)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4]拟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休克、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治疗7 d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有效:患者治疗7 d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呕吐、腹泻等症状体征未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甲组治愈15例(42.86%),显效5例(14.29%),有效7例(20.00%),无效8例(22.85%),总有效率为77.15%。乙组治愈21例(60.00%),显效10例(28.57%),有效2例(5.71%),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χ2=4.200,P=0.040)。

2.2 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乙组低于甲组(P<0.01),见表1。

表1 甲组与乙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2.3 血浆乳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浆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血浆乳酸水平降低,且乙组低于甲组(P<0.01),见表2。

表2 甲组与乙组治疗前后血浆乳酸水平比较

2.4 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乙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甲组(P<0.01),见表3。

表3 甲组与乙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甲组、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4.28%、8.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1,P=0.707),见表4。

表4 甲组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胰酶的异常激活,引发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并发症,产生了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健康[5-7]。完整的肠道上皮黏膜屏障对维持上皮细胞通透性、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重要作用。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肠道菌群易位在受到细菌及其内毒素、细胞因子等刺激后,会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屏障,损伤肠黏膜,导致肠道上皮屏障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8]。

乌司他丁为一种糖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由143个氨基酸组成,能够调节、控制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从而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其还能抑制透明质酸酶、胰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的水解,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控制炎性反应,减轻炎症,抑制炎性反应的持续发展。生长抑素为一种多肽类激素,其能够抑制胰酶分泌,减轻对消化系统的损伤,减少内毒素的释放,抑制胰腺外分泌作用,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的抗炎细胞有抑制作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乙组TNF-α、IL-6、CRP水平低于甲组,提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相较于单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该研究结果与孙衍模等[10]研究结果相一致。临床认为消除炎性递质产生、阻碍炎性递质释放、抑制炎性递质活性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关键。乌司他丁是从健康成年男性新鲜尿液中提取出的糖蛋白,能够有效抑制透明质酸酶、胰蛋白酶、磷脂酶和弹性蛋白酶活性,阻碍溶酶体酶释放,稳定溶酶体酶,从而抑制多种炎性递质产生和释放,效果明显。TNF-α是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肽类物质,是一种最先出现且最为重要的炎性递质,其能够在自身激活的情况下促使其他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从而使得细胞因子发生级联反应。IL-6能够明显促进G蛋白活性发生改变,提高中性粒细胞能力,对于胰腺细胞凋亡具有确切作用。生长抑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直接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参与炎性反应,抑制IL-6、TNF-α等细胞因子及炎性递质的释放,提高黏膜组织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防止细胞膜脂质发生过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在二者联合作用下,可缓解炎性反应,降低机体内皮细胞素浓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治疗7 d后血浆乳酸水平低于甲组,提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相较于单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加快患者恢复,本研究结果与邓远中[11]研究结果相一致。急性胰腺炎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发生过程涉及炎性递质、细胞因子、微循环障碍、肠道动力障碍及细胞凋亡等诸多因素。当炎性细胞浸润小肠肌层后,伴随上述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肠道运动功能减弱而影响其功能。生长抑素进入患者体内后,能与生长抑素受体结合,减少胰液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抑制迷走神经兴奋,降低患者血流量,抑制胰酶胰液分泌,减轻炎性反应;乌司他丁为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蛋白酶分泌及H+-K+-ATP酶活性,改善胃黏膜的血流量。二者结合使用可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改善静脉压力,控制胃底静脉和食管出血征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管收缩因子应激性,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改善水钠潴留状况,对于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效果良好。另外本研究中,乙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甲组,提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相较于单药治疗,能快速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恢复,与姜晓明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中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差异较小,提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用药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原因可能是联合用药可以降低用药剂量,进而缓解不良反应症状。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乌司生长抑素性反应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