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23-05-06徐冰焦丽强常玲玲
徐冰,焦丽强,常玲玲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指脑动脉管腔发生闭塞或狭窄,造成局部供血、供氧障碍,进而引发神经功能损伤、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近年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其发病率明显升高。早期溶栓是目前临床治疗ACI的最佳措施,可实现缺血组织再灌注,挽救受损的神经元等[1],但溶栓治疗对时间窗要求较严格,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针对这类患者,寻求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2]。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元增殖、分化,影响中枢神经元生长,其是由鼠颌下腺提取而得,将其用于治疗ACI有利于减轻缺氧、缺血造成的脑损伤,进而改善患者预后。丁苯酞是临床治疗ACI的常用药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D1-3N-正丁基苯酞,是一种提取于芹菜籽中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可阻断ACI发生发展的多个病理过程,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3]。目前,临床关于丁苯酞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CI疗效及其对D-二聚体(D-D)水平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现观察丁苯酞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老年A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D-D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60~83(65.14±4.65)岁。研究组中男37例,女38例;年龄60~85(65.65±4.80)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经颅脑MRI、CT检查确诊为ACI;(2)发病时间6~72 h;(3)首次发病;(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分;(5)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已接受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者;(2)病例资料不全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炎症性疾病者;(4)恶性肿瘤者;(5)处于植物状态者;(6)脑出血并神经功能损伤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或呼吸支持,使用甘露醇降颅内压、体温及营养支持等,针对合并症予以对症处理,与此同时予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患者持续治疗4周。 研究组患者入院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治疗,0.2 g/次,3次/d;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60051)肌肉注射,20 μg/次,1次/d。患者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神经功能:应用NIHH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0~1分为神经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2~4分为轻型神经功能障碍,5~15分为中型神经功能障碍,16~20分为中重型神经功能障碍,>20分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2)实验室指标: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经处理后应用相关仪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D、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脑钠肽(BNP)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5]。(3)影像学检查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血管阻力指数、平均流速。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治疗4周后,NIHHS评分下降90%以上;显效:患者治疗4周后,NIHHS评分下降47%~90%;有效:治疗4周后患者NIHHS评分下降18%~46%;无效:治疗4周后患者NIHHS评分下降<18%[6]。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67%(χ2=8.112,P=0.004),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NHISS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NHISS评分分别为(17.96±1.70)分、(18.12±1.3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0,P=0.523)。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研究组NHISS评分分别为(14.47±2.03)分、(10.02±0.86)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t/P=11.414/<0.001、45.003/<0.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17.480,P<0.001)。
2.3 实验室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D-D、Aβ42、BNP、TC、TG、HDL-C、LDL-C水平及治疗4周后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D-D、Aβ42、BNP、TC、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2.4 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小于治疗前,颅动脉血管平均流速快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颅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血液平均流速比较
3 讨 论
ACI是一种极为复杂的高凝性疾病,颅内小动脉血栓形成是其病理基础,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神经元损伤,因此尽早进行神经功能治疗、恢复大脑血液供应是临床治疗ACI的关键[7-8]。临床主要采用神经保护、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但由于时间窗问题,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溶栓时间,需要寻求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研究研究组患者应用丁苯酞+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表明在常规双抗治疗基础上使用丁苯酞+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老年ACI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鼠神经生长因子可对受损的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且可有效清除神经组织内自由基,减轻脑组织缺氧性损伤,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9]。丁苯酞作为新型治疗药物,用药后其活性成分D1-3N-正丁基苯酞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发挥药效,可促使病灶区域血液灌注恢复,增强ACI患者发病后病灶区域缺血半暗带的血流供应,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氧自由基清除,改善局部微循环[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研究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以上药物对改善老年ACI患者神经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D-D是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在纤溶酶作用下由交联纤维蛋白产生,只要机体内存在纤维溶解活动、活动血栓形成等,D-D就会被释放,因此其表达水平可直接反映机体内继发性纤溶亢进情况,是临床判断血栓溶解或形成的重要标志物[12]。Aβ42是一种淀粉前体蛋白通过β途径,在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下代谢产生,若机体内Aβ42未及时清除,则会在脑血管内大量沉积,诱发局部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造成神经毒性作用、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损伤等,因此其可作为反映脑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13]。既往研究表明,Aβ42长期存在于慢性缺血低灌注状态患者,其在AC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4]。BNP具有较强的抗利尿激素、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血管、利尿、利钠等作用,其是BNP的N端片段,具有易检测、敏感性高、半衰期长、浓度高等特点,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时,会刺激机体BNP大量释放,因此其表达水平越高,则患者梗死严重程度越严重[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D-D、Aβ42、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老年ACI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清除机体D-D、Aβ42、BNP,进而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4周后研究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而颅内动脉血液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表明老年ACI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丁苯酞治疗,有利于调节患者机体血脂水平,加快患者脑血流速度,进而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经分析发现,丁苯酞可在保护脑—血脊液屏障、减轻局部脑水肿的同时降低机体血脂水平。
综上所述,老年ACI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地改善的神经功能,调节机体D-D、BNP、Aβ42与血脂指标,改善脑血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