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育·阳光运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2023-05-06付晓方聂志鹏
付晓方 聂志鹏
襄阳市樊城区大力开展“大体育·阳光运动”,掀起了体育运动的热潮,激发了学校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数据显示,区内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合格率100%的学校比去年提高了20%,优秀率比去年提高了25%,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人人都是运动员
花样篮球操、踢足球、跳长绳、跳敏捷梯……下课铃声响起,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欢呼雀跃地奔向各自的活动场地,随着音乐的变换轮流切换运动项目,整个校园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以前觉得打篮球是男同学的专属运动,但学习了篮球操之后才知道,篮球竟然这么有趣。”该校五年级学生李子欣高兴地说,体育大课间不再只有单一的广播体操,这让学生每天都很期待课间锻炼。
“要在保障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的同时,通过创新改革,让孩子们都爱上体育。”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齐光伟介绍,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的体育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做做操、跑跑步等“大锅饭”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运动热情持续下降,出现了热爱体育却不愿走进运动场等现象。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樊城区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大体育·阳光运动”,通过聚焦日常体育教学、体教融合、体育赛事等各项工作,着力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以“大集体、大融合、大赛事”的全员参与形式,打破“部分学生练,多数学生看”的局面。
根据“大体育·阳光运动”要求,樊城区各学校积极开展了操舞类、技能类、体能类、游戏类等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如今,抖空竹、节奏跳绳、折扇操、竹竿舞等“创新版”特色大课间运动项目比比皆是,各种形式的大课间活动“百花齐放”,也让绿意葱葱的运动场上增添了更多朝气。
“对,这个动作很标准”“举高”……在樊城区太平店实验小学,学校舞龙社团的学生正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技巧训练,他们矫健的身姿奔跑在绿色的草坪上,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校各科教师都投入到了社团辅导中来,虽然许多练习都是基础性、机械性的,但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农村孩子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每天看着学校足球、篮球、武术、健美操等体育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校长张恩龙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发展“大”体育,开设丰富的体育社团课程是关键。为了提升体育社团数量和质量,樊城区教育局提出“人人争做体育教师”的口号,倡议全体教师以“一师一专”为目标,拿出各自体育特长,学习体育项目,参与学校体育大课间和体育社团的辅导中,并以此作为评先评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全区各学校已成立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300多个体育社团,参与学生达到四万余人。同时,区教研室还牵头录制了居家运动课堂指导视频专辑,对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进行指导,以家校共促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掌握运动技能。
大融合打破校际壁垒
“以前孩子们上体育课就是跑跑步,现在‘走教’老师来了,教学点的体育社团也建起来了。”田山小学是一所农村教学点,2022年,根据镇中心学校统一安排,体育教师徐勇每周都会前往教学点授课。
“孩子们的表情不会骗人,教师走教也讓农村教学点的孩子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徐勇说,如今,教学点组建的篮球队已经具有参加比赛的能力。
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力量。为了解决农村学校和教学点体育专业师资不足等问题,樊城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编制调剂,加大体育教师的招聘力度,一方面实行乡镇中心小学教师到教学点走教送教制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全年共完成1200余次走教,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开好体育课。
在确保专业师资力量均衡分布的同时,樊城区教育局以“一生一长”为发展方向,提出了“1+1+X”学校体育片区发展模式。根据学校办学情况,将全区学校科学划分为武术、操类、轮滑、舞龙舞狮、竹竿舞等8个体育特色片区,各学校再从“三大球”项目中单独选择一项作为必选项目,自主选择若干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进行系统式发展。
挥棒、击球、跑垒、截杀……樊城区普陀学校棒垒球队的队员们每天都会在教练康振兴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项基础训练,虽然都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但每个动作都毫不含糊。他们定期和王伙小学、清河口小学开展片区比赛。如今,三所学校协同教研、相互竞赛,共同促进棒垒球运动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常态。
“一师一专”是推动“一生一长”的前提。为此,樊城区教育局配备了专职体育教研员,并在各片区设置了教研中心校,组织由体育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在专职体育教研员的带领下对各片区的体育教研、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并通过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对接,邀请专业教练培训体育教师。“大体育·阳光运动”开展以来,全区共开展公开课、同课异构、经验交流等各类教研活动120余次,开展专项培训80余场。
打造专业“赛马场”
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让不少地处闹市区的“老”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的窘境愈发凸显。“我区投入资金4.62亿元,累计征迁超5万平方米住宅,为城区校‘抠出’2.9万平方米的发展新空间。”齐光伟介绍,运动场地的扩张,为众多的体育项目开展和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创造了条件。
“孩子们的整体运动水平提高了,我们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广泛参与和专业化培养。”襄阳市晨光小学校长柳华说道。举弓、搭箭、瞄准、撒放,每天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设在晨光小学教学楼天台的“空中射箭场”中便传出学生训练射箭的声音,在专业射箭教练的带领下,学生认真地进行射箭练习。依托学校和射箭俱乐部之间的合作,射箭队员们每周还定期前往专业场地进行训练。
让专业指导成为培养体育运动健儿的有效途径,这是樊城区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之路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区内各学校和专业俱乐部深度合作,引入校外优质教练资源进校指导,鼓励学生进入专业的体育场馆中进行训练,为他们搭建更专业的平台,以“传帮带”的形式促进学生发展。
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是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学生的期待,在樊城区体育节“三大球”比赛中,四十七中的学生通过激烈的角逐收获了三个冠军、两个亚军的好成绩。
“我们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赛事为激励手段,设置了班级赛、年级赛、个人赛、团体赛等活动。”四十七中校长文继明介绍,每月一次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学校还给获奖的学生颁发奖牌和证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参加区级以上竞赛选拔出更多的队员。
“通过完善中小学体育赛事体系,保证全区10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都能参与一项或多项体育赛事。”樊城区教育局教育股负责人朱贵刚说,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各项成绩可以看出,学生的体质健康稳步提升,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好苗子”。
体质抽测进校园、大课间评比、片区三大球竞赛、区级以上运动会选拔赛……通过建立“勤练”和“常赛”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樊城区各学校已经形成了校内比赛、片区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三级体育竞赛制度。“大体育·阳光运动”启动至今,樊城区共有21人获国家级比赛奖项、107人获省级比赛奖项、457人获市级比赛奖项,已有1人被选入国家队、8名学生被选入省体队。
“阳光体育运动用‘大’字做引领,就是为了引起全区学校重视,以高标准推进学校体育工作。”齐光伟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大体育·阳光运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茁壮成长,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