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青春岁月的两个关键词
2023-05-06冯群星
冯群星
2023年4月,朱和平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陈昊 / 摄)
快71岁的朱和平将军有一双浓眉和挺拔的鼻梁,与爷爷朱德有几分相似。他目光炯炯、走路带风,近40年的军旅生涯涵养出不怒自威的气场。两页纸的笔记提前写好了回答要点,真正聊起来他却基本没看——爷爷的故事,他太熟悉了。
与《环球人物》的采访约在一个周末的中午,那原本应该是朱和平的休息时间。秘书说,这是他的习惯,“有事就要赶紧完成”,讲述爷爷的热血青春,更值得赶紧来做。
随着朱和平的回忆,记者脑海中的青年朱德愈发立体起来。“一个人的成熟、宽厚、沉稳,一定是随着阅历形成的。和后来人们印象里的朱老总不同,青年时代的爷爷并不那么沉稳低调,他和当今许多年轻人一样,也是一个激情四射的热血青年。”朱和平说。
以下是他的讲述。
毛主席曾评价我爷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无论是在南征北战浴血疆场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艰苦奋斗建设祖国的和平时期,爷爷的身上总是有一种既坚韧又淡定,既威严又宽厚的气质,使他的战友、部下和人民群众感到亲近,同时又让他的敌人和对手感到敬畏。这种坚韧、宽厚,恐怕是大多数人对爷爷的印象。事实上,爷爷年轻时也是一位激情四射的热血青年,什么样的事情都愿意尝试,什么样的天地都敢于闯荡。
1906年,爷爷考入四川南充的顺庆府官立中学堂,结识了当时的进步人物、担任学堂监督的张澜先生。爷爷只在顺庆府读了一年书,但他从张澜身上学到许多救国的道理。43年后,师生二人重新聚首,爷爷与张澜都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还一起出席了开国大典。这是后话了。
1949年,朱德(左)与张澜在中南海。
当时,张澜认为国家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和实业,因此在兴办学校的同时,还建桑园、办蚕社、开工厂。爷爷从小就跟着我太奶奶钟夫人操劳生计,有养蚕经验。他发现南充的桑树品种比家乡的优良,就趁着放假购买了300株“嘉陵桑”,背回家亲自栽在田边。
朱家当时非常贫困,东挪西借才筹够爷爷上学的费用。而爷爷节衣缩食,从中省出钱来购买桑树苗,再徒步200多里的路程,把树苗背回家。这是个微小的例子,但足以看见他的激情——只要能改变家庭命运,能帮助乡邻勤劳致富,他一定会想尽办法实现。现在到朱德故居去,还能看到这片有100多年历史的桑树林。
爷爷考入云南讲武堂之后很快加入了同盟会,誓要“拯救中国于水火”。1910年,穿越云南的滇越铁路修通。这是一条在中国的领土上修建的铁路,其修筑权、管理权和收益却全部属于法国——清政府软弱无能,不得不屈服于法国的压力。修筑期间,法国殖民者对中国筑路工人进行了极其野蛮的压迫,大约有10万名中国劳工丧生。
就在滇越铁路举办通车典礼的当天,云南陆军讲武堂全体学员在操场集合,讲武堂总办、同盟会会员李根源讲话:“法国今天将滇越铁路修抵昆明……我辈军人,有守土卫国之责,大家在校应该努力学习,将来誓必雪此耻辱。”
爷爷的胸中也激荡着悲愤的情感。在李根源的带领下,他和同学们轰轰烈烈地走上街头,到车站示威抗议。看到火车进站时,一位教官突然痛哭流涕,爷爷和同学们也跟着哭了起来。在这一年的日记中,他写道:“亡国的刺激澎湃着,一般宣传刺激都很深刻的印在脑子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德国留学时,爷爷是中国学生会的领导,组织过很多学生运动。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消息传到德国,爷爷立刻在党内明确地表示:“应放下一切工作,全力以赴投入这一运动。”学生会组织学生们包围并冲入中国驻德公使馆,公使魏宸组被迫在抗议书上签名。
因为参与学生运动,爷爷在德国两度入狱。所以说爷爷年轻时也是激情四射、热血沸腾的,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哪怕是举着旗子上街游行、有“掉脑袋”的风险,他都敢于去做。
如果要提炼爷爷青年时代的关键词,我认为是“勤奋”与“坚守”。
在爷爷那一辈,朱家是佃农,属于农民里最贫困的群体。佃农什么意思?既没有房子也没有地,给地主打长工。爷爷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一切生活来源都要靠自己的双手。他在家乡读私塾时,每天早晨天一亮就起床,步行10多里地去上学,放了学则要匆忙地赶回家,接着干农活。如果想要复习,就得抓紧晚上的时间。
在爷爷的故居可以看到一个小阁楼,那是他少年时居住的房间。小阁楼里很黑,为了节省点油灯的花费,爷爷专门在墙上开了一尺见方的小窗户。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他居然通过了县试、府试,而且是名列前茅。这些成绩从哪里来?就是靠勤奋。
20世紀初的滇越铁路昆明站。
滇越铁路路段上著名的人字桥。
另外一个关键词,是坚守。9岁那年被逼退佃搬家,是爷爷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坎。别人家都在欢欢喜喜地过年,朱家却连夜分家、各自逃荒。
悲惨的遭遇给爷爷以很大的打击,也启发了他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爷爷后来为什么要救国救民?因为他从小目睹人世间的不平。朱家祖祖辈辈勤劳本分仍无法维持生活,地主却能够不劳而获,他感到太不合理了。
确立救国救民的初心,是爷爷青年时代最重要的事。他为此做过很多探索:最初他希望“知识救国”,参加了科举考试,但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这条路走不通了。想到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爷爷转而寻求“体育救国”和“教育救国”。他以优异成绩从成都体育学堂毕业,到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兼庶务,立志要为家乡做点有益的事。
守旧分子见不得他这样一个农民的儿子当上受人尊敬的老师,处处排挤破坏。同时,爷爷也发现,国家积贫积弱、四分五裂,连主权都没有,何谈教育救国?他于是投笔从戎,决定“军事救国”。
爷爷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可以说是把所有努力都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取得了成功。然而,成为一名护国名将后,他仍然没有看到中国的出路。相反的,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护国运动成功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护法运动举步维艰,滇系军阀唐继尧趁势崛起……
迷茫与低落之际,爷爷认真反思了这10多年走过的路:为什么选择了这么多方式,都救不了中国?在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了解俄国的十月革命后,他认识到,同盟会也好,后来的国民党也好,他们都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由这些政党来领导革命运动,革命果实最终一定会落到利益集团的手里。
爷爷很敬重孙中山,但两人在上海见面时,爷爷发现孙中山仍然希望借助军阀的力量完成民主主义革命。多年的旧军队经历让爷爷看透了军阀,他知道孙中山的理想和抱负不可能通过军阀来实现。所以他婉拒了孙中山的挽留,坚定地要去欧洲寻找中国共产党。
爷爷所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在坚守救国救民的初心。也正是由于他在青年时代经历过这么多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炼,在找到中國共产党以后,他才能够如此地坚定,如此地义无反顾。
爷爷后来能成为“中国红军之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是天赋与勤奋结合的结果。对于军事战略和战术,他有一种特殊的敏锐。
这种敏锐在他上云南讲武堂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云南讲武堂的学生都很优秀、很努力,但爷爷是“尖子里的尖子”。他和朱培德被同学们称为“模范二朱”,每当遇到外国领事到讲武堂来参观,总办李根源总是指令两人出来指挥。
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四面受敌、孤立无援,革命火种随时有熄灭的可能。危难关头,爷爷在军人大会上表示:“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的讲话产生了强大感染力,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更是因为他的能力素质。如果爷爷没有能力,空喊口号,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离开。战士们信任爷爷,是因为知道跟着他能打胜仗,能有饭吃,能看到希望。
爷爷的奋斗经历,也深深影响了父亲和我在青年时代的重大选择。
父亲年幼时断断续续跟爷爷共同生活了10年,直到南昌起义前夕才与他分开。当时革命形势紧张,爷爷不可能拖家带口去战斗,父亲就跟着爷爷当时的妻子陈玉珍到了四川南溪,隐姓埋名地生活。
陈奶奶有文化,参加过反清和反军阀的斗争。爷爷一路走来的苦闷、执着与不屈不挠,她都看在眼里。对于爷爷选择的道路,她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在抚养父亲的过程中,她经常讲爷爷的故事。为什么爷爷要去革命?为什么他不怕流血牺牲?她把道理讲得浅显易懂,父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37年,朱德题写抗日誓词,决心“与日寇决一死战”。
父亲的青年时代,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又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1937年,爷爷给远在四川的陈奶奶寄去一封“抗战家书”。他希望父亲可以奔赴前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
误什么光阴?就是报国的光阴。国家有难,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救国救民的机遇。才21岁的父亲立即设法赶往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并入了党。毕业后他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战斗中腿部中弹致残,但他从没有过一句怨言。他选择这条道路,完全是听从爷爷的召唤。
朱德询问朱和平(左一)学习情况。(受访者供图)
因为爷爷、父亲都是军人,我从小就立志成为军人。与父辈不同,我成长于中国的和平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爷爷认为国家此时最需要的是科技人才,因此在我中学毕业进了钢厂工作后,他建议我在冶金、钢铁这方面多学习文化知识,为中国的工业现代化服务。
我还是希望参军,终于在1970年通过选拔进入部队。当时部队鼓励上指挥院校,然后按连长、营长、团长的路子发展。但爷爷教导我,不要总想着“当官”,一定要掌握现代的军事科学技术。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还很落后,需要大批这方面的人才。他给我寄来高中教科书,要求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
“你应该看到,压在你们年轻一代军人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爷爷的嘱托,我一直牢记在心。后来,我考进大学,又攻读了硕士研究生。钻研专业很难,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在预警与电子战方面研究出一些成果,应该说履行了一名“专家型军人”的职责。
青年朱和平在炮兵部队训练。(受访者供图)
爷爷当年一直坚守着救国救民的初心。现在中国已经强大起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上,救国也好,复兴也好,前提都是爱国。
我们现在经常说一句话,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越来越难以为继。一些发达国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对我们的发展进行百般阻挠和破坏。
所以,当今青年一定要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清醒的认识:个人的前途、命运乃至一切,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有关。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这个强大的依托,个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一切个人奋斗的出发点,都不要忘了祖国这个前提。
对于想要从军的年轻人,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坚守初心。军人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牺牲和奉献。你在参军前一定要想好,愿不愿意牺牲和奉献?如果没想清楚,或者带着不纯洁的目的,就不要去参军。反之,有了牺牲和奉献的觉悟、能坚守这个初心,你在军队就一定能够成长,一定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