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策略研究
2023-05-04甘红燕
甘红燕
摘要: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生源逐渐减少、办学规模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建设科学有效的班级文化,用良好的班级文化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提升办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基于此,文章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策略进行研究。
關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创新;办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9-012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一般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183)研究成果
农村小学的班级人数比较少,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其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引导和关爱,班级不只是他们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精神的家园,班级文化建设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因此,班主任要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班级文化氛围,创建“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集体,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师生一起努力,创设一个温馨整洁、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学习生活氛围。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借助学科特长,并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学生一起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独一无二的班级文化。本文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策略进行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良好的班级文化能浸润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见到很多班主任起早贪黑,时时围着学生转,抓班级纪律,抓学生学习,而忽略班级文化建设。这恰恰是班主任感到苦累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法宝———用文化治班。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的财富之一,学校要想建设得好,有自己的特色,就要将班级文化建设放在第一位。教育专家裴素青说:“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就抓住了‘文化立校’的根本。”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幸福成长,能够为学生创造源源不断的快乐感和满足感,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氛围。
1.对班级文化概念理解肤浅
部分班主任对班级文化概念理解肤浅,把班级文化简单等同于班规,认为班级文化是“管”学生的。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绝不限于班级的秩序,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又具有激励、凝聚、引领等功能,是班级和谐发展的绿色通道。
2.过分突出班主任的权威
部分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习惯于一切由自己做主,实行“一言堂”,班级大小事务都自己说了算,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体性被弱化。部分班主任不准学生这样,也不准学生那样,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还美其名曰“严格管理”。
3.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活动脱节
班级文化建设要以一系列实践活动为载体,把育人目标通过鲜活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使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然而,部分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与实践活动脱节,影响班级文化建设质量,使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4.缺乏理论支持
部分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常常是随心所欲,朝令夕改。有的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学期搞一个新花样,过于追求形式。这些新花样往往不切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缺乏理论支持,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常常半途而废。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创新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表层的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物质形态进行建设。简单地说,是指教室环境的整体布置。怎样把教室布置得美观大方、舒适整洁,怎样把教室装扮得有内涵,让学生生活和学习时心情舒畅,是班主任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合理规划教室各个区域,确保整体和谐。整个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力求干净整洁、温馨如家,要紧紧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注意整体的协调性。教室的墙角可设置绿植角、图书角、卫生角等;前面的墙壁可设置班级活动集锦;左边的墙壁可设置班级文化主墙面,张贴班级公约、班级规章制度,也可以设置各种学习专栏,张贴学生优秀的钢笔字书写、绘画作品等,供大家互相学习和欣赏;右边的墙壁可张贴励志名言;后面的墙壁可设置成学习园地,由学生确立主题,自己设计,轮流负责。在合理规划教室内各个区域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确保教室的主色调协调。
(2)突出年龄特征,彰显班级特色。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在饱含童趣的氛围下学习,能释放更大的学习热情。基于此,在布置教室时,教师应当在整体设计上体现趣味性、示范性、主题性、引导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设计教室,并留出一定的区域让学生自由发挥,彰显班级特色。例如,一年级可以“我上学啦”为主题,整体布置成温馨可爱的风格;三年级可以“梦想从这里起航”为主题,整体布置成励志成长的风格;六年级可以“我毕业啦”为主题,整体布置成激励鞭策的风格。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在教室环境的布置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将其融入教室环境的布置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室环境的布置中来,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布置教室。在布置教室环境的过程中,学生的劳动意识、审美意识、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会得到提高。
(4)深入挖掘物质教育素材。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物质教育素材,如名人名言、优秀绘画作品等,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每天早读时间,教师可带领学生诵读名人名言、班训班规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创新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班集体。
(1)健全班纪班规,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在开学之初,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班委和制定班纪班规。好的班纪班规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班级的特点,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细致、操作性强的班纪班规,使之覆盖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更新。为健全班纪班规,教师和班干部要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对班纪班规进行调整和完善。制定班纪班规,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从一年级入学到六年级毕业,师生可共同协商修订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其中包括课前管理制度、课堂管理制度、课间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等。班主任可将班务细化,分配给所有学生,让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以图书角管理为例,教师可建立管理责任制,让学生轮流管理图书角,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除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外,教师还可与学生讨论班歌、口号等,以此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关爱同学、尊重老师的思想感情,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2)奖惩与制度并行。班级管理要有始有终,可结合班纪班规实行积分制。小组长监督管理每个同学,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管理。学生学习积极、书写认真、劳动积极、乖巧守纪、都可以赢得积分,反之则会扣分。学生累积到10分可以领一枝铅笔,累计到20分可以领一个更大的奖品,可以一直累积,没有上限,到学期末进行兑奖。奖品都是学生喜欢的学习用品,如铅笔、订书机、钢笔、试卷袋、小闹钟等。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这种有奖有罚、赏罚分明的激励措施。在奖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学生因自觉性不足而违反班级规章制度时,教师可让他们还原当时的情景,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通过周记了解学生心声。班主任要坚持让学生写周记,这可谓是班级管理的又一个法宝。通过品读学生的周记,能了解学生的心声,便于与学生对话、交流,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从三年级开始,班主任可要求学生写周记。刚开始,学生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这时,班主任要让学生写自己的心里话,哪怕写得短小也没关系。在周记中,学生可以表扬优秀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困难写下来,也可以写自己的学习心得等。但凡是学生自己写的,班主任都要细心批阅,并挑选写得好的周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周记是师生心灵交流的一种方式,能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
只有创造一个好的育人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能收到以下实效。第一,班级精神风貌良好。一个班级精神风貌怎么样,看看就知道了。例如,可看室内外卫生打扫,可看学生的穿戴,可看学生大课间的整队、做操,可看课堂中学生的纪律与表现,可看班级活动中学生的整体表现,可看自习课上的安静与否,可看用餐时的排队、用餐以及离开后的情况。第二,班级日常管理细致。教室卫生齐维护,热爱劳动顶呱呱;桌椅学习用品摆整齐,黑板讲台须整洁,桌面墙面无画痕,所有柜面擦干净;花盆摆放要到位,按时有人把水浇;同学之间要帮助,互助友爱,讲团结;人人做好自己事,养成自觉好习惯。
此外,班主任要用过硬的学科知识“镇”住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都喜欢参与班纪班规的制定,并愿意为构建完美班级而自觉遵守、执行和互相监督。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创新
人活着,得活出一种精神。一个班级,也需要一种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一个班级向上的动力,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能引领班级主流文化,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班级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名、班风、学风、班训、班规、班级愿景等。班主任要引领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酝酿、实施、提炼、创新、打造班级精神文化。
(1)明确班级奋斗目标,增强集体凝聚力。班主任要明确班级奋斗目标,将其作为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带领学生坚定地朝着奋斗目标努力,并在取得阶段性成绩后,再建立更高一层的目标,激发学生前行的动力。有学生说:“每天都会升起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都要前进一步。”有学生说:“学习固然重要,而快乐的童年也很重要,要将‘让我们拥有智慧、充实、快乐的童年’作为班级的口号及奋斗的愿景。”有学生说:“学校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地方,班名可定为‘梦想家园’。”班主任在引导学生确立班级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以此鞭策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大家一起努力拼搏,创最优的班级。
(2)动态更新班级奋斗目标。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对个人的发展会产生新的想法,发生新的改变。为确保班级和学生一直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班主任要动态更新班级奋斗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奋斗目标的更新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3)选班徽、定班歌、订班服。一年级新生年龄小,可由班主任确定班名,建立班群,设计班徽,选定班歌。随着学生年龄大一些,班级文化建设的逐渐成熟,师生再进行更新。在征集班徽、班歌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学校历史融入班徽、班歌当中。临近毕业会考,学生购买班服,准备参加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只要学生没有毕业,班级文化建设就没有结束。即使学生都升入自己理想的中学,当再回忆起班歌、班徽时,也能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重温自己与教师、同学的种种美好时刻。
(4)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只要选好班干部,一切都好办。在选举班委成员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以让那些道德品质高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班委会。班委会人人有分工。班主任要稍微辛苦一点,盯紧一点,对每个负责人讲清要求,并及时督促指导,对于他们能干的事情,教师坚决不插手,以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比如,图书管理、活动组织、室内外卫生、作业收发等,都交给他们去完成。班主任要即时点评、鼓励,多进行指导,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全员参与,共同管理。
(5)定期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作为班主任,除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外,还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如开展主题演讲、读书竞赛、诗歌朗诵、办手抄报等。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拓展学生成长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班级活动,是德育的最佳途径,班主任要予以重视,不仅要使其成为系列,还要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活动效果。班主任还要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及时解决班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效的教育需要依赖于各种班级活动的开展,只有通过各种活动,才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能使班纪班规更加完善,能使班风建设更加高效,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设“求实进取,博学竞先”的班级精神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形成优良的班风。班风建设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需要班主任用心着力打造,需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班风建设的主人,树立班集体意识,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锻炼自己的能力。班主任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设班级文化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要紧紧围绕校园文化,结合班情,不断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成长为着眼点,带领学生齐心协力建设属于自己班级独一无二的、师生喜爱的、优秀的班级文化,并运用符合学生诉求的规章制度来维持一个有序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建设当中,明确自身主人公地位。班级发展目标明确、班级制度建设合理、班级同学友爱融洽,再加上家校通力合作和师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不断实践与创新,班集体一定会成为独具特色的优秀团队。
参考文献:
[1]陈常清.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之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
[2]刘成伦.一线班主任成长秘诀[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6.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4]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8.
[5]裴素青.让班级文化落地生根[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8.
[6]徐娜.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J].小学教学参考, 2020(09).
[7]王义莲.当地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J].当代家庭教育,2020(06).
[8]肖志红.农村特色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8).
[9]陈巧玲.浅谈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J].陕西教育,2015(10).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Gan Hongyan
(Kushui Street Primary School, Kushui Town, Yongdeng County,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304, China)
Abstract: Class is the basic unit of school management. As a part of school culture, class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gradual reduction of rural students, and the smaller and smaller scale of school running, it is very necessary and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build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lass culture, and use a good class cult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 management and school running.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Key words: ruralprimaryschool;classcultureconstruction;practiceand innovation;qualityofrunninga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