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实践研究

2023-05-04李敏

成才之路 2023年9期

李敏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高职院校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进行探究,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文章分析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路径,指出要树立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设计体现创新性、实践性的课程,建立专创融合教师队伍,构建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专创融合;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9-001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黑龙江省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ZJB1422252)研究成果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寻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对专创融合教育进行深度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实践进行探讨。

1.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升级改造

有的高职院校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开设单独的创新创业课程,对创新创业只是做简单的阐述,更别提课程体系建设了。有的高职院校即使开设了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但是质量普遍不高,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并且缺乏动手实践的内容,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因此,推动专创融合,必须把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在以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双创课程如何反映科技发展,专业课程如何体现学科前沿,通过何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是广大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2.专创教育融合的教育资源有待整合

发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课程为基础的第一课堂固然重要,但创新创业本身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有着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都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各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各高职院校所欠缺的。

3.专创融合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设问题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要得到发展,必须有适合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用来对各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必须反映经济社会对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根本要求,也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这样才能为专创融合教育的升级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如何设计专创融合教育评价体系也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1.树立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实现专创融合,要厘清創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概念界定。在职业教育中,专业教育是基于培养目标,表现出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基于专业教育并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造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专创融合要求高职院校将不同学科和专业进行多层次的连接与创新,培养跨学科学习与研究的高技能人才。从效果上来说,这样做既可以构建更坚实可靠的科技创新课程教育基础,也可以让创新教育的创新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现专创融合,要积极鼓励学生以技术创新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业。具体表现为如下。第一,营造双创氛围,激发学生创意。高职院校可通过组建创意工坊、创业俱乐部,组织创意沙龙、讲座,开展创客训练营、创业路演等多种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一批有创意、有想法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第二,组织创新训练,强化双创能力。针对全体学生、有兴趣的学生和有基础的学生,高职院校要通过基础课程体系、实践班培养计划和工作坊,分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如充分发挥和利用创新创业基地的场地、设备、人力等资源优势以及政策优惠,开展成果转化对接、咨询策划、政策指导、资金申请等服务,助力学生成长。

实现专创融合,要以学赛融通、能力融合的模式组织开展。高职院校要以学科竞赛作为主要抓手,以学生在竞赛中能力素质提升作为培养核心,让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实现互相促进、相互融合。高职院校要在学科竞赛中实施“四个纳入”,即纳入实践教学、纳入课程教学、纳入学分体系、纳入考核体系。同时,高职院校要将学科竞赛赛场迁至学校的实践教学场所,此举既保留了学科竞赛的内容与方式,又兼顾了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实现专业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入,实现课程高阶性和竞赛创新性的同频共振,实现学生理论知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融合共进。

2.设计体现创新性、实践性的课程

(1)健全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专创融合教育有自己独立的逻辑,专业教育是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延伸,两者相结合,既需要高职院校从整体上把控专创融合教育,又需要高职院校从局部看待专创融合教育。区别于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在专创融合教育中,高职院校采用教学体系与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双体系”教学模式,从不同侧面来共同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全面助力学生产品和项目的成功转化。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通过组织各类创业活动、创业大赛来检验学习成果,使学生具备创办企业和有效管理初创企业的基本能力。

高职院校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与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要通过各种数据和调查研究手段,全面分析学生的潜能和需求,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在专创融合教育中做到分层教育,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开展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人格、思维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理念,并以社会实践为导向,逐步构建跨学科项目创新创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2)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专创融合教育注重“三”要素:专创融合教育平台、专创融合教育精神、专创融合教育团队。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平台为基础,以精神为核心,以团队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发展测评、创新创业选择测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测评、创新创业规划测评、创新创业实训测评、创新创业实战测评等服务,从创业起点上判断学生当前的基本素养以及在后续创新创业培训中所需要的服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高职院校要进行实践班模式改革,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要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营、创客培训、项目路演等,以项目为载体、目标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快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组织创新创业宣传活动,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经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如可与科技厅、人社局联手,聘请优秀企业家和专业人员,对想创业的学生进行培训,着重让学生体验初创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并从市场、财务、销售、设计研发、生产、税务等角度体验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提升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

3.建立专创融合教师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是每位教师应该担负的职责,教师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特别是企业家思维,进而成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教师单纯讲解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会很枯燥、很无聊,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但与专业相结合,有实践、有模拟,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创业一年级(小白)的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可以视之为创新创业启蒙,而非专业进阶课,创新创业教育重在交流与分享,重在协调和应用资源。而对于有创业基础的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就应该重在实践,重在技术技能的结合与转化上。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专创融合教师队伍,通过搭建各类优质业务进修平台,发挥实践技能突出型教师的优势和特长,定期开展实践教学示范活动,实施教学团队“五个一”工程,即一门课程、一项大赛、一项课题、一个项目、一名企业人员。要发挥实践技能突出型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以技能竞赛倒逼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更新。要搭建发挥教学创新创业团队功能的教师成长平台,包括混合式教学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创新创业中心、校企合作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等。要根据不同教师的学识、素养、个性等差异,为有发展需求的教师搭建不同的平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聘请企业的内训师、文化官来校任教,他们一般隶属于人力资源的培训部门,优势在于他们接近企业的真实环境,具备一定的教学基础和技巧,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能弥补在校教师缺乏实践的缺陷。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高职院校用更高的姿态,打开校门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创造一个创业经验分享交流空间,如讲座、沙龙等,把愿意分享的、善于分享的企业高管、企业家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4.构建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学校、企业联手建设创新生态平台,持续地陪伴和赋能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过程,把创新人才和企业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通过这个平台延续下去,从而变得更加稳固。这对于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来说,都是好事。

(1)以發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构建在于发现人才,而不仅仅是发现项目。一个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来自能够持续地吸引行业里最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和高职院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通过创新的培养模式、特色的课程资源、集中协同关联多元化的实训平台,承担完整的培训、实训、双创人才生态产业链。要基于资历架构标准体系搭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以“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优化、战略转型、战略升级”为线索设计课程,并融入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中;以企业业务为核心,按照价值链关键环节构建学习场景;以解决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目的,研讨合理的解决方案。一是企业以战略合作方式与高职教师进行合作,将企业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拿出来,供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并试图让学生去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二是采用训练营的方式,时间可长可短,最短可以设计成一两天的创新“马拉松”。但无论形式如何,核心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要围绕一个具体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团队的方式展开探索,进行调研,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和验证。

(2)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源源不断的,如果企业和高职院校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合作机制,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甚至,这种探索可以是连续性迭代式的,可以不断夯实创新探索的基石。校企双方要重视校企合作关系,以全面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校企双方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好双方的资源,达成学校创新教学目标以及企业需求。校企双方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在实现学校人才培训、学生创业发展指导的同时,达成企业人才引进的目标。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合作资源,使校方与企业有机结合,开拓教学新方向。企业要发挥其优势,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运营经验,帮助其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升级。

(3)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要响应政府号召,确切落实校企合作项目,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为贯彻落实政府校企合作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关系中的企业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从院校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校企双方要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升级建设,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立利于学生、适于学生、便于学生的实习平台。

5.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

(1)发挥创新创业竞赛及大创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激励作用。高职院校要以国内外高水平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为载体,着力构建学科竞争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有机融通与多元化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目前,本校着手开展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一课一赛事、一赛一专业”行动计划,未来将继续依托学科竞赛这一有效手段,让全体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参与到赛事中,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地融入各个二级教学单位。“专、创”结合实践平台的搭建,有效促进了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了学生的多元能力。

(2)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会等项目的开展纳入培养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会、“学创杯”模拟经营综合大会、省“点对点”绿色农业创新大会、市创新创业大会等大学生创业类竞争,形成了以大力开展学科竞赛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6.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师在课程中加入让学生动手实践做东西、出作品的环节,其实就已经是专创融合了,因为创新创业不是让学生开公司,而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能拿出自己的作品来,设计新产品、开发小程序、撰写研究报告、策划组织活动、拍摄短视频等,这些都会产生作品。作品对人的能力的锻炼是综合性的,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是把知识进行解构,其习得的大多是一些彼此孤立的知识,需要用一个东西把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作品。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但发现问题其实并不简单。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很少鼓励学生去研究一套自己的理论或者方法论,也很少鼓励学生去深入探究某些问题背后的一些更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去发现一个好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安排发现问题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不断尝试去探索各种各样的问题,探索多了,自然就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好问题。有了好问题,不仅会有好的创新创业项目,还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发现一个问题后,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高职院校现有教育模式中很难培养的一种能力,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一种能力。而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高职院校采用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概念验证的能力。大多数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凭感觉、靠经验,尤其是一些社会经验相对丰富的人,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概念验证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树立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设计体现创新性、实践性的课程,建立专创融合教师队伍,构建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6(36).

[2]丁瑞常,刘强.芬兰为何没有教育督导制度[J].辽宁教育,2015(18).

[3]郑金芳,王水萍.“双创”驱动下产学研深度融合共育新时代企业精英人才———以郑州财经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2021(08).

[4]钱娜.“三教”改革背景下双创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21(04).

[5]任翔燕.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02).

[6]王章豹,张继延.试析三层次、渐进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9(04).

[7]张弛,赵良伟,李蔚佳.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多元价值、实施困境与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1(09).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Li Min

(Harb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3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ternet plus"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e school education with social needs, and combin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explor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talent marke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bes into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courses, establish a team of teacher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and build a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model,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multiple abilitie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through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et plus;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