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科技类期刊的品牌建设与发展探究

2023-05-03赵帆杨家密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品牌建设媒体融合科技期刊

赵帆 杨家密

摘要: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肩负着纽带、智库和媒介的功能和重要作用,这对于研究地方科技类期刊的品牌建设与发展顯得尤为重要。陕西的科技期刊质量水平体现了作为教育大省的陕西的教育成果,而在全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期刊迎来新的机遇,其传播与发展途径变得多元化,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文章围绕科技期刊的品牌内涵、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指出陕西省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媒体融合背景下应借助科学的方法,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发展方向,努力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丰富科技期刊发展特色等建议。文章认为,科技期刊必须不断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重视期刊学术质量及技术质量的提升,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科技期刊;品牌建设;期刊发展战略;媒体融合;学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3-0082-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2023年度(国家级)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卓越计划-C-080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时代的发展,期刊出版领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开辟由弱到强的科技期刊创新之路上,既要抓住新媒体数字化带来的新机遇,也要重视建设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平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推进,中国的办刊优势进一步凸显,在这种形势下,应坚持引领科技发展,促进科技文化交流[1-3]。

二、科技期刊的影响因素

(一)科技期刊的品牌内涵

品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具有抽象性,是一种综合反映意识,它承载着受众对产品及服务的心理认可,因此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期刊的品牌效应反映了读者对期刊的综合印象,期刊品牌是衡量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除了期刊的外部视觉设计,其内在品质更能体现品牌价值。品牌内涵涉及很多方面,读者通常根据使用价值来选择品牌,如核心期刊,作为一种品牌期刊,其关键任务是传递最新科研动态,促进资源共享,品牌价值越高的期刊越受读者青睐。科技期刊所刊登的科研成果是否严谨会影响作者的投稿决策,作者选择给某一期刊投稿是认同期刊价值的直接表现。品牌期刊通过发布科研成果,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相关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期刊的受众范围,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品牌使用者,即期刊的特定受众[4]。

(二)科技期刊品牌的构成要素

1.读者定位是构建科技期刊品牌的生命

读者定位通常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只有明确读者定位才能找到期刊的发展方向。高质量的期刊依托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拥有一批固定的作者和读者,期刊在确定受众定位后,一方面要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另一方面要精心策划,积极打造自身的品牌文化。

2.知识创新是构建科技期刊品牌的灵魂

学术类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的选题应处于该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的问题要包含该学科领域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具有科学性和独创性。技术类期刊一般以当代技术发展为主,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因此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3.期刊特色是构建科技期刊品牌的精髓

期刊的特色可以通过特色栏目来实现,特色栏目可以体现出整个期刊的定位、优势、风格、层次,这是让它和其他期刊区别开来的特有优势。

4.编排规范是构建科技期刊品牌的表征

科技期刊刊登的每篇文章要具备较高的学术品位和技术含量,对文字、图、表、格式等细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合理的结构、清晰的条理、简练的文字、严密的逻辑、规范的文献都是一本合格期刊的表征。

5.装帧设计是构建科技期刊品牌的“服饰”

除了期刊的内在品质,外部设计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作者对期刊的第一印象。美观大方、简洁明快的版式设计带给读者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体现出了期刊的特色[5]。

(三)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体系

1.社会影响力

期刊的编委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编委会成员的学术水平、学科覆盖面、业界评价等都会影响期刊的学术水平,在选题、组稿及审稿上起主导作用,同时期刊的编辑人员的素质也很重要,编辑对于论文的润饰及规范有利于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被引率。

2.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被引半衰期等要素,反映了论文的可用性和影响力,可以衡量期刊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对于国际性的品牌期刊来说,编委会、读者、作者、编辑的国际化视野也能反映期刊的国际化水平。

3.期刊的其他指标

期刊的评价体系指标包含很多内容,其中社会效益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都很重要。与此同时,期刊的发行量、时效性、真实性、载文量、来源文献量、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等也是比较重要的评价因素。

(四)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与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在发生变化。科技期刊作为展示与交流科技成果的平台,也深受其影响。期刊在学术上的功能包含把关、示范、催化、传播、评价、成果应用及创新服务等。新媒体时代,依托信息技术可以更加便捷、可靠、全面地实现这些功能,形成采集、验证、交流、发布、存储、转化等服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1.新媒体对期刊读者的影响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多样化,新媒体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读者的自主选择意识增强。受发行地域及发表周期等影响,传统媒体环境下纸质版期刊的利用效果和传播效率较低。新媒体环境下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状况和兴趣点去搜寻相关成果,并反馈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通过邮箱、电话等进行沟通,达到提高科研效率及拓展科研深度的目的。

2.新媒体对期刊编辑的影响

传统传播方式相对单一,新媒体环境下,电子期刊的发行渠道变得多元化,并且传播成本明显降低。利用新媒体,读者的信息搜索效率大大提高,当然,这也给期刊带来了挑战。对于期刊编辑而言,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弥补传统期刊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短板,同时打造优质的内容及新颖的策划,从而提高期刊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3.新媒体对期刊传播形式的影响

期刊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纸质传播,传播周期较长,并且在发行纸质期刊的过程中,发行渠道、发行数量、发行地区都会制约期刊的传播效果。在新媒体时代,期刊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使期刊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纸质版,打破了时空限制,拥有更灵活的选择权,促进今后的期刊朝着规模化、精品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三、科技期刊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理事会(国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2022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显示,从全球总体研发开支水平看,美国仍保持领先地位,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大研发开支国家,而且中美之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差距在迅速缩小。2000年到2019年,美国研发支出年均增长4.3%,同期中国研发支出年均增长超过17%。在全球研发支出总额方面,2019年,美中两国遥遥领先,美国占27%,中国占22%。《2022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显示,中国的研发投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并不高,这也意味着,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6]。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共收录我国出版的期刊6718种,按学科领域分为152个学科。《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收录我国出版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的重要期刊为主,共收录2049种,分为112个学科领域。科技期刊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期刊有3384种,分为69个小类;二是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151种,分为27个小类[7]。

我国科技期刊现阶段基本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总体而言,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不少,但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数量尚不够理想,期刊的发展与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仍存在显著差距,影响了中国科技进程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2022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显示,中国科学与工程论文数量在2016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占比达到23%,远高于第二名美国的16%;中国的高被引论文比例逐年上升,2000年到2018年,美国高被引论文指数稳定在1.8,中国则是从0.4上升至1.2。论文的国际合作出版也是判断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20年全球由多个国家作者撰写的论文中,美国作者占35%,中国论文国际合作占比22%。

四、陕西省科技期刊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陕西省科技期刊的现状

近年来陕西省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量,并坚持科教兴省的创新战略,使得科研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为陕西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近几年科技进步对陕西省经济社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这一重大突破表明,科技进步与创新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也说明陕西省科技发展已进入重要阶段,陕西省期刊迎来关键的历史发展机遇。

随着“西部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功建立,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与西安高新管委会联手打造“产业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国際化特征明显”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西部领衔”的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

据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统计,2019年陕西省共出版期刊236种(占全国期刊总品种的3.51%),其中科技期刊104种(占全国科技期刊的4.29%),占陕西省期刊总数的45.41%。因此,陕西省科技期刊在本省期刊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依据《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和《2019年版陕西省期刊指标研究报告》,2018年陕西自然科学科技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总分进入全国前50名的有《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国公路学报》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相对来说,陕西省自然科学类科技期刊中工程技术类期刊的综合实力强于其他学科,其次为医学类、农学类、理学类期刊。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8年SCI数据库收录的第一作者为陕西的科技论文数量为20 479篇,比2017年增加了3475篇,约占全国SCI论文总数的4.9%,国内排名比2017年提升1位,超过湖北省,位列全国第五位。陕西国际科技论文不论是数量还是国内地区排名,都是历年最好水平[8]。

2018年国内发表的自然科学科技论文合计约45万篇,其中第一作者为陕西的国内自然科学科技论文总数约3万篇,占科技论文总数的5%,排全国第四。

2018年陕西SCI论文10年累计被引用篇数9.21万篇,居全国第七;总被引次数近115万次,较上年增加30万次,列全国第八位,较上年上升1位;且篇均被引数为12.49篇次,较上年增加3.7篇次,显示陕西SCI论文的总体质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比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科技期刊当前的状态仍然不甚理想,自然科学类科技期刊除了基金论文以外,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科技类期刊表现稍好,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两个主要计量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

(二)陕西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

陕西作为科教资源大省,科技论文的产出数据,是客观反映陕西科技发展水平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期刊高被引论文的多少,又会直接影响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目前,陕西省共有236种期刊,科技核心期刊有103种。其中,自然科学核心期刊88种,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5种。

1.学术期刊各项指标不理想

无论是自然科学类还是人文社科类期刊,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方面,整体而言陕西科技期刊的主要计量指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总被引频次进入所属学科前三位的陕西省科技期刊共有19种。

2.市场竞争力欠缺

据统计,陕西省的236种科技期刊中,约18%的期刊完全依靠单位拨款。因此缺乏市场竞争力,这种传统的生存方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缺乏竞争就意味着缺乏市场,这些学术期刊经过市场洗礼过后,能否持续发展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集约化程度低

作为教育科研大省,陕西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均办有期刊。在社会科学期刊中,高校学报有35种(占1/3)。在自然科学期刊中,高校学报有24种(占15%)、理论学术类29种(占18%)、专业技术类75种(占47%)、医学医药类 24 种(占15%)。大部分刊物发展相对独立,在人员、信息等方面没有形成资源共享,集约化程度不高。陕西虽然属于科研大省,但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科研高校虽然多,但是对科教事业的投入不足。学术期刊大多由科研院所或高校主办,市场化程度低,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缺乏创新交流观念。学术性作为学术期刊的根本属性,它是承担学术成果的载体,因此肩负着推动科技发展及社会文化进步的责任。

五、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议

机遇和挑战相伴相生。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程度有待提高,受众更青睐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此外,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方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并且互动性不强,导致优质的科技文化信息的传播效果不够理想。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笔者就科技期刊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借助科学方法,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发展方向

科技期刊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媒体融合的影响。期刊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升级理念的影响,借助科学方法全面分析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这也符合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在分析科技期刊的环境时,能够选取四大维度,具体包括优势、劣势、机会、威胁[9]。通过做好全面分析工作,优化科技期刊的发展效果。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必须勇于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整合内部优质资源,同时要积极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抓住发展机遇。在和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提供多样化以及丰富的期刊内容,提高科技期刊的发展质量。

(二)努力提升科技期刊质量

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必须严把质量关。严格审核出版内容,提升出版内容的整体质量。要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关注科技发展趋势,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而提高期刊的市场占有率,促进期刊的长远发展。

基于科技期刊媒体融合视角分析,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内容质量。首先,要优化稿件来源,丰富投稿渠道。要提高稿件质量,离不开专业学者的敏锐独特的见解。而且只有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投稿,才能让稿件内容符合行业发展动态。其次,加强编辑部的力量,打造科技类人才团队,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编辑以及校对人员能够筛选出有价值的文章。只有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论文的含金量。最后,引进新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力量,提升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10]。

当然,一方面要追求质量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创新期刊的出版方式。除了依托纸质刊物,还需要依托互联网,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优质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

(三)丰富科技期刊发展特色

受媒体融合的影响,科技期刊必然呈现多元化特点。当今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必须拓宽传播渠道,融合多领域的科研成果。一些科技期刊突出了专业化特点,主打特定领域的内容。期刊不管是要突出多样化特点还是专业化特点,都不能丢掉自身特色,要加大特色品牌建设力度。而且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期刊与读者的关系,必须迎合读者的需求以及阅读习惯,扩大期刊的市场影响力。

一方面,编辑部要依托大数据平台调查读者的兴趣爱好以及阅读特点,采用统计方法作出科学分析,进而对读者市场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出版创新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另一方面,要精准定位,科技期刊必须明确定位,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长远发展。

六、结语

期刊品牌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品牌经营也需要每个编辑锲而不舍地努力,塑造和经营品牌期刊还离不开高水平的编辑人才,这是一项系统工作,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要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期刊的品牌创立与经营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地方科技类期刊只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拓奋进,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早霞.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N].山西日报,2019-10-28(010).

[2] 王淑华.“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科技期刊的先发战略: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策略思考[J].编辑学报,2015,27(6):528-530.

[3] 孔垂辉.科技期刊创新转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J].编辑学报,2017,29(S2):1-4.

[4] 袁桂清,杜杏叶,刘培一.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2010,22(5):377-380.

[5] 赵帆.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规范化问题[J].今传媒,2016(12):122-123.

[6] 张琳.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22》对中国的评价及启示[J].中国科技产业,2022(4):50-51.

[7]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1-8,25-341.

[8] 《陕西省期刊指标研究报告》编写组. 2019年版陕西省期刊指标研究报告[M].西安: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9:1-151.

[9] 趙帆.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定位与发展:以《棉纺织技术》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6):89-91.

[10] 严焱.陕西省学术期刊发展路径研究[J].大众科技,2016,18(7):152-153.

作者简介 赵帆,副编审,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的编辑与出版。 杨家密,副编审,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的编辑与出版。

猜你喜欢

品牌建设媒体融合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