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学生感受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2023-05-01乔敏

小学科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乔敏

〔摘    要〕  科学是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小学科学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主体来设计教学,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教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0-0004-03

小学科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源自人类对现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知识能够使他们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神奇现象。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主动将课堂教学和生活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悟生活,在生活探索过程中理解知识。这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学生逐漸形成优秀的科学探究精神,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更深奥的科学知识有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核心素养理念在课堂上的落实,促使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科学,善于利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进而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最终使学生后续发展之路更加顺畅。

一、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生活的本质意义

现阶段的很多生活化教学都过于“表面化”,失去生活的本质意义,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大大降低。科学学科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所以将科学教育和生活教育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充满探究价值的教育模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对“生活化”一词的真正理解,在课堂上为了追求“生活化”而强行引入一些生活化内容。而小学生的生活认知较为肤浅,那些不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知识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切记要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生活化教学,以满足小学生现阶段的生活需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科学教育。

(二)忽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理论化教学,而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注意力下降,无心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深入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教学,促使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地向教师提出问题。这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还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提升,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意义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从生活的角度授课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观察生活,也会使他们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更积极地向家长请教一些随时遇见的问题等等。而爱提问、会提问是学生需要重点养成的学习能力之一。与此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发现能够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能够更充分地发现生活的五彩缤纷。这有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憧憬。另外,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还能使他们建立求真的探究思维,善于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去体会经历深入思考之后掌握知识的成就感,最终有效形成对科学长久的学习热情。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

小学生对很多生活现象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而这便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所提到的科学兴趣,这也是学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求知本能。对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主动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而不是一直在教师的提醒下被动地学习知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才会更深,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他们对科学的亲近感。除此之外,生活化情境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真实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来设计教学策略,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知识的能力与思维,从而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来造纸》这一课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图片,然后询问学生:“你们对图片中的这些物品都熟悉吗?那你知道‘纸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纸、水杯、木棒、纱网等实验器材尝试制作纸,带领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制作纸张的过程,使学生了解造纸的简单步骤,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生活化实验

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设计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无论是主题还是所使用的科学实验材料都要尽可能贴近当代小学生的真实生活。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生活化的实验思维。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主动走近自己的学生,去了解他们的兴趣喜好、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小学生欢迎的科学实验,并促使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去思考和探索实验内容,以便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与习惯。这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推力和拉力》这一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课堂实验。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注射器和水,在课堂上让学生轮流用注射器分别去吸水和推水,并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再让学生分别描述自己实验时的感受,促使学生对此实验展开讨论和交流。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推拉现象?这些现象和刚才的实验有哪些不同?”从而使学生结合实验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三)组织生活化活动

生活化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学科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从而逐渐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而课外实践探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学生过于旺盛的精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独立或者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去完成探究。这对于锻炼学生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生活实践探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想象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逐渐养成在生活中提炼知识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有帮助,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知识和技能对于改善自身生活的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荒岛生存》这一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本课的主题给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活动,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中进行野营。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了解野营需要的技能。在野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采摘野果和野菜,或者捕捉小鱼做饭、捡树枝烤火等等,使学生真正在活动中体验荒岛生存,从而使学生明白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动植物,帮助学生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

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充分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生在课堂上难免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因此需要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但是在现阶段“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要对作业体系进一步优化,诸如,合理改变以往书面作业这一较为单一化的作业设计方式,转而设计更加多元化的作业内容,如,实践性作业、分层性作业等等,设计更多学生乐于完成的生活化作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不一样的科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对遍布于生活各处的科学知识充满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既可以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果,也可以使学生逐渐爱上科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设置《四季与生物》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时,首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书面作业,如,让学生总结课堂中所學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现象以及四季对动植物的不同影响,帮助学生再一次巩固记忆课堂学习中的基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让学生去公园中、院子里仔细地观察当下季节的真实特征,同时观察记录当下季节中不同动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部分学生对于科学教学中的知识无法很好地理解,教师就需要将科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科学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真正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成果,项目号:2022YB0891】

参考文献

[1]郑义.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家用电脑世界(电子版), 2021(2).

[2]刘馨香.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22):63.

[3]李权昌.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谈[J].师道(教研),2021(6):1.

[4]杨旭琴.提高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好日子,2021(33):12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