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与策略
2023-04-29张雪苹
[摘" " 要]朋辈心理辅导能多方面促进高中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当前不少高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取得一定成绩。文章概括以及分析高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朋辈心理辅导,主要包括高年级学生引导高一新生增强适应能力,对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助人者开展规范化,科学化的辅导,推进班级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持续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是从朋辈中选拔一些人员,使他们接受相关的心理辅导信息和培训,对群体中的同伴开展心理援助,给同伴带来积极思想和行为影响。朋辈心理辅导对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以及心理辅导起到关键性的辅助作用。朋辈心理辅导是成本效益最高的一种教育策略,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自我发展,强化帮助他者的意识和能力。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心理辅导的价值
高中生在生活方式、经验、价值观念、生活经历等诸多领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也会存在相似或相同的兴趣。他们在一起会有更多有意义的话题进行探讨和分享。这些年龄相仿或相同者是同学、朋友关系的情况下,平等真诚地情感交流可以使他们针对生活、学习、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开展日益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便于对其进行朋辈心理辅导。
(一)直接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班级是学生耗费时间最多的场所,学生非常清楚彼此间的身心发展状况。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观察和留意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肩负朋辈辅导职责的助人者可以直接及时干预,有效避免出现各种形式的恶性事件。这样一来,这些助人者发挥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疏导知识和技能,引导和帮助其他学生及时有效处理情感、学校、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它可以预防学生陷入严重的心理危机,关注他们在心灵成长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当然如有必要,教师应及时介入其中,以防超出肩负朋辈辅导职责的承受能力和处置范围。
(二)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结构
朋辈心理辅导既可以有效化解专业力量不足的遗憾,又能够推动广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结构,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面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顺应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其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可以给同龄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情感沟通、价值渗透、生活实践的机会,从大致相似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素养出发找到更多的共同点,深度强化彼此间的交流。这样他们才能发现丰富的社会生产生活和人生价值所在,激励他们强化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毅力,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现状
不少高中采取封闭化管理,学生吃住在校,拥有较多数量的留守学生。高中生的课程压力较大,正确的三观正在形成中,情感变化比较显著。就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而言,缺少教材,通常依据所在省份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的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关内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既有在班级内授课的方式,又有户外活动课的形式,还可以通过各类心理咨询社为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与此同时,不少学校还成立了心晴社、心育室等相关的心理社团和机构,定期向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例如,每学期都有学生写信或直接到心晴社、心育室进行预约咨询。部分高中在新生开学时会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入学适应活动,对高三学生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减压活动。每年5月25日、10月10日分别是我国心理健康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很多高中都会在全校范围内持续开展大规模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与此同时,不管是班级的心理委员还是心晴社的成员,也会定期为同学们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活动。他们都是同龄人,在很多方面沟通起来非常方便。班级的心理委员也会按照相关要求,定期向班主任汇报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心晴社的社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为会同学们提供相关的与心理辅导和帮助。这些符合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受到广大高中生的普遍好评和热烈欢迎,其中,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还是各类心理健康实践,都重视让学生在这些心理活动中自己体会和感悟,这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助人自助原则。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学生常规管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经历,结合相关的心理健康辅导知识,分析高中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适应性差导致的心理问题
由于不少高中采取了学生全员住校的校园管理制度,不少学生在读高中前没有长期离家住校的经历,难以迅速适应快节奏的校园生活,出现了情绪不够稳定,人际关系不良等问题。少数学生还难以迅速适应高中阶段教学容量大、难度大、快节奏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配合较为严格的学生管理模式。特别是不少学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习惯等,针对学习压力突然增大的情况,不能及时调适自身的心理状态等。这些都是寄宿制高中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因为适应能力不强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生的学习效率出现了明显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宿舍内和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妥当。而且,不少高一学生易受知识难度和考试成绩的影响,情绪起伏较大等。如果学生在这个阶段无法有效解决适应性难题,可能会陷入更严重的情绪波折,对他们的后续高中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二)班级朋辈心理辅导的缺位
班级是学校实施学生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不少班级没有安排专人担任心理委员,导致班级同辈心理辅导的缺失,但又缺乏专业性较强的心理辅导教师。通常情况下,不少班级的心理辅导工作通常都由班主任负责,大多数班主任主要是抓班级纪律和成绩,处理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不少学生犯错后,部分班主任让学生回家反省或请家长,将原本属于班级的心理健康引导责任推给了家长。所以学校、班级可以安排专人担任心理委员,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促进班级整体心理健康。
(三)缺乏规范化的朋辈心理辅导培训
不少学生积极参加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通常都是带着热情而来,想要帮助他人摆脱心理困境,成为朋辈心理辅导的助人者。但是部分高中面向这些助人者的朋辈心理辅导培训活动通常不够规范化,特别是朋辈心理辅导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门槛,要求相关辅导者达到较高的文化素养与专业知识。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助人者开展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然而不少高中对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助人者进行培训时,出现了培训意识不足、培训动机丧失,培训内容较为空洞等。更有不少高中未能充分意识到在学生群体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价值,不重视朋辈心理辅导培训活动。此外,不少朋辈心理辅导的培训会持续很长时间,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换句话说,学校即便具备了较强的能力与动机组织学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培训,但这些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朋辈心理辅导技能时,他们已经临近毕业或者处于高三年级最关键的学习阶段。这也是不少高中没有高度重视或者不敢大力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一个原因。
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策略
(一)高年级学生引导高一新生强化适应能力
针对寄宿制高中生适应能力差导致心理问题的情况,要结合学生学习紧张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释放精神压力。学校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情况,主要采取下列朋辈心理的辅导措施,以化解学生适应能力差导致的心理问题。教师依据国家以及本省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的相关内容,结合高中住校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而且,学校还会安排高年级学生引导高一新生逐步增强适应能力的方法和知识。例如,高年级的学生引导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诚为主,和睦相处,共同进步。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因为知识众多、难度较大、成绩起伏等客观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坚决不可因此而产生更严重的情绪波动,消除由此带来的不良心理状态。
既要安排教师在班级内授课,又要安排高年级学生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学校的各类生活场景与学习活动,这些主要以户外活动课的形式出现。其中,一些高中会安排心晴社与心育室的高年级学生为存在心理困扰的低年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心晴社与心育室的成员会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创设温馨和睦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强化学生对班级、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减轻他们因为缺乏家人陪伴而产生的孤寂感。与此同时,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会在班会讲解、教学环节调整等方面,与高年级学生共同向一年级新生传授学习方法和做题技巧,在听课过程中如何做好笔记等。让学生逐步适应快节奏的校园集体生活,稳定他们的情绪,引导和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学校通过这些细节可以帮助学生稳定情绪,做好心理调适,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
(二)开展班级朋辈心理辅导活动
班主任既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和学习,对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问题进行处理,又要善于发挥班级朋辈心理辅导的功能。要安排专人担任心理委员,并结合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从每个小组抽调一个组员作为小组心理专员,协助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这样一来,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与各组的心理专员共同开展日常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及时了解与关注班内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况、心理变化等;在班内开展“同伴心理互助”,推动学生定期与小组心理专员、班级心理委员进行沟通、聊天,倾听班内学生的心声;其次,及时发现班级内的不良心理状况,如果能够解决要尽快解决。如果不能,班级心理委员要及时向心理辅导老师或班主任反馈。心理委员每周都要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交“班级心理晴雨表”,反映本班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汇报个别存在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
假如班级心理委员、小组心理专员发现班级中可能存在的危机事件,应立即向班主任、任课教师、校领导、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反映这些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以班会、团体心理活动、黑板报、墙报、班级晚会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塑造群体性的健康的心理结构,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密切结合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学生开展个性化、专门化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使学风、班风得到有效改善。
(三)开展规范化科学化的朋辈心理辅导培训
认真选拔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和各班心理委员及班内各小组心理专员等助人者参加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针对不少高中没有规范化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问题,学校应高度重视起来,安排专门场所与专业人员,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朋辈心理辅导课程。这些课程应包括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特别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计划地提前开展相关的朋辈心理辅导培训,不需要设置较高的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目标。注重培训助人者增强自身的沟通表达能力,善于倾听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困惑或问题,帮助他们采用科学化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这就意味着,这些助人者的主要角色是倾听者、疏导者和协助者,利用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技能与综合素养,协助其他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因而,高中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和梳理助人者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意识和动机,引导助人者掌握丰富的知识,进而发现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
为了激发这些助人者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培训,可以从德能勤绩方面入手。培训方通过对学生的朋辈心理辅导培训效果进行打分,评价他们的奉献精神、助人精神、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运用效果、工作态度、组织与策划活动、沟通交流的能力、参加活动、参与培训、出席会议等情况;向班级同学及时讲解宣传自己能够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服务,传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培训知识。要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等。这样一来,可以将规范化、科学化的朋辈心理辅导和德能勤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这些助人者认真干好心理辅导工作,对被辅导学生、对自己负责。
高中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相对专业化的朋辈心理辅导,可以使学生形成亲切友好的人际关系,使三观尚未正式形成、心理状态较差的高中生能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改进自己的学习、生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婷婷.高中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2019(Z2):38-39.
[2]麦尔哈巴·尼亚孜.浅谈朋辈式心理辅导在高中心理危机预防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171-172.
[3]朱妹英.朋辈心理辅导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21(45):91-93.
[4]邱爽.在高中学生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3):20.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