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理论下我国中学生文创教育场景塑造

2023-04-29陈瑞清彭美琪闫佳琦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

陈瑞清 彭美琪 闫佳琦

摘要:文化的繁荣兴盛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文化创意人才作为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其蓬勃发展的主体力量。培育新一代青年文创人才对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提高我国在新时代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在大学设置文创相关专业与课程以外,在中等教育阶段便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创造性文创设计氛围是将青年文创人才培育环节前移的有效举措。文章通过对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水煮蛋设计工作室进行实地调研,并以场景理论视角为基础,对其既有文创场景塑造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维度分析,发现其以较为成熟、专业的工作室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掘创造力与施展创意的文化场景,在创造出丰富文创成果的同时培育出了大量文创人才,对于中学文创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场景理论 文创教育 文化创意 文创人才培养

一、文化场景理论及其相关应用

(一)场景理论:一种文化空间价值建构范式

场景理论(The Theory of Scenes)是由新芝加哥学派学者特里·克拉克、丹尼尔·西尔及其研究团队于21世纪初提出的一套文化空间学术研究范式。场景的含义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对特定活动的共同兴趣、特定地点的特质、某个地点的美学意义。每个场景之中又包含五个主要元素,即以社区为代表的邻里、以实体建筑物为代表的物理结构、出入场景的多样性人群、场景中存在的各种活动,场景中所存在的合法性、戏剧性及真实性的文化价值。①

克拉克将都市娱乐休闲设施与市民生活的组合看作场景,认为场景所在的地方是人们感觉到的氛围、情感、情绪以及认同的气氛区域,它决定了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也因此塑造了不同的社区形态。文化实践与文化消费并不仅是文创产品的兜售,还与本地居民的文化设施、文化实践等构成的城市场景息息相关。场景能够吸引不同的人群来进行文化实践与文化消费,对地方的经济、居住模式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描述并量化场景以及场景和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克拉克及其团队将民族志研究中的意义分析与定量研究中常出现的比较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进行定量分析场景的方式。场景理论把对场景的分析维度划分为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等3个主维度以及15个子维度(如表1)。比较场景如何与这些维度结合,便能够清楚地描述一个场景区别于其他场景的特征。舒适物(Amenities)是衡量场景的重要指标,其是指人们使用或享受相关商品和服务时得到愉悦的物体或对象,如剧院、艺术画廊、教堂、咖啡馆等。克拉克认为,场景由各种舒适物构成,舒适物及其相关的商业、组织不仅可以提供愉悦情绪,还能够带来很高的市场价值。每个场景都包含不同的活动和经验,同时这些经验会通过对各种舒适物的有效使用而得到深化。结合上述分析维度,对舒适物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通过对各个场景维度进行表现评分,可将数百种舒适物的信息转换成15个子维度的权重数据,从而对不同场景进行比较和分析。这些措施为捕捉不同地点文化意义的范围和组合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并将文化分析纳入到城市发展的比较和定量研究之中,成功地将场景带入到社会科学研究城市社区变化原因的考察范围。

(二)场景理论应用:探寻创意人才培养路径

在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生存理念与生活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场景理论的提出引导人们感知与适应文化,进而激发出文化的社会价值。艺术与科技学科也需要用场景理论的整体思维和社会视角建立和深化学科发展维度。①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和关键依托。在场景理论视域下,如何利用教育场景与个体的交互作用进行创意人才培养成为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弗罗里达(Florida)的创意阶层理论提出,创意阶层重视自由、随意、个性的工作环境,尤其会被吸引到具有城市宽容氛围、对新思想和新人持开放态度的地方。②我国学界也有很多相关研究,如柳杰构建了创意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框架和具体指标,其中宏观层面的文化环境激励,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创意土壤”;③张铮、陈雪薇认为,创造性行为是在“个体/行为者—情境”的互动下产生的,“个体”的核心要素是人格,“情境”则是创意生产的场域,二者彼此依靠、相互影响。④有学者采用场景在大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来阐述人与环境互动的场景式教学。⑤陈安龙基于场景理论的场景要素、场景文化价值维度、公众参与的文化功能等,探析了大学书院文化空间建构的实现机制、存在问题及建构策略;⑥刘波等基于文化场景理论的分析框架,对大学图书馆举办主题展览营造文化情境、发挥育人功能进行反思,并提出建构文化育人情境的可行路径。⑦

二、中学文创教育场景:北大附中水煮蛋设计工作室

(一)场景总述:水煮蛋设计工作室概况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北大附中”)的水煮蛋设计工作室(下称“水煮蛋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是承接北大附中宣传设计类工作的学生社团。工作室为学校各项活动及赛事(如舞蹈节、戏剧节、校园开放日、毕业典礼等)提供全面的策划及平面设计支持,还负责校园各类文创周边的设计和制作、北大附中教育集团VI系统设计等。

8年间,水煮蛋工作室的发展在北大附中校内外广受好评。辐射范围上,社团目前在北大附中教育集团下的“五校八部”均有开设,社团成员超过150人,其官方公众号自2016年创办以来发布原创文章83篇,其中30余篇阅读量过万,累计关注量高达数万人,更曾引得北京101中学、人大附中等多所中学前来“取经”;专业水平上,水煮蛋工作室的作品已经能达到商业外包水准,推出帆布鞋、卫衣、抱枕等众多文创产品,并曾与社会品牌进行联名合作。在教育场景设置上,工作室不仅拥有专业固定的教学空间,在校内还开设了社团零售商店,扩展了课堂的教学边界之余,更丰富了文创教育场景的建设。工作室还拥有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社团分为基础部、高级部、艺考部以适配不同设计基础的学生,在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下已有多名从工作室走出去的毕业生从事设计工作或就读于国内外各大名校的艺术类专业。

由此可见,处在中等教育阶段的水煮蛋工作室以较为成熟、专业的模式带来了丰富的文创成果,成效甚至超出许多高校的文创工作室,社团本身也拥有着完备的文创教育场景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中学文创教育的成功案例,对于我国中学生文创教育场景塑造与创意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故本研究选取北大附中水煮蛋设计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笔者于2022年10月对其黄庄本部工作室进行实地调研,并在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对其指导教师和包括毕业生、在校生在内的6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为本研究带来了一手资料。

(二)建构基础:北大附中办学理念

笔者在进行实地调研时从受访者口中了解到,水煮蛋工作室之所以会对文创教育进行创新,与北大附中自身独特的办学方式息息相关。2010年,北大附中在时任校长王铮的带领下开始探索,对其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提出了“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的培养目标。在高中教育阶段,北大附中创新实行书院制、选课制、走班制等多种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并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推进艺术、体育教育的专业化。

在教学管理上,北大附中打破了中学固有的班级制度,实行书院制度(如表2所示)。北大附中共设有格物书院、致知书院、诚意书院、正心书院等九个书院,每个书院具有不同的定位与特点,学生在进入北大附中后,可以结合个人发展方向和各书院的特点去选择心仪的书院。不同书院还有着自己的书院logo、吉祥物、书院色,这些美学元素除了能够帮助师生更好地去区分书院之间的差异,更是一种可供学生设计创造的美学文化特征。许多在校生都会将自己的创意想法与书院色、书院logo等元素相结合,自发地为自己的书院设计文创产品。书院制在给予了学生更多制度上自主、多元的选择空间之余,也自然成为一种无需刻意营造的文化创意场景。

在课程制度上,北大附中高中部实行与大学类似的走班选课制,并将艺术、体育、技术等非学科课程从传统课堂升级为兼具获得课程学分与兴趣社团功能的俱乐部制度。例如,对于艺术学科,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音乐、绘画、设计、戏剧、舞蹈等领域择一参加对应的俱乐部,学生在俱乐部内不仅能够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接受专业化训练,同时还与俱乐部团队一起实践创造。水煮蛋工作室作为学校下属的设计俱乐部,其教学场景设计、教学资源建设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北大附中“多元、自主、创新、开放”的办学理念为在校师生提供了具有足够包容性的创意氛围,让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并催生学生的构思与发明,更为水煮蛋工作室创新文创教育场景的搭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水煮蛋设计工作室的文创场景建构

(一)营造归属感的教育场景设置

场景理论中的“场景”并非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地理空间区域概念,而是由文化设施、文化实践、市民生活等组合而成的综合性概念,蕴含着文化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消费倾向。①水煮蛋工作室的教育场景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兼具开放、放松、活跃、优美、设计感和艺术感的空间实体创造性场所,从文化设施、文化实践等层面为创意主体提供了能够激发其归属感和创造力的“场景”。

1. 核心文化设施:水煮蛋工作室教室

位于北大附中欣健体育馆的水煮蛋工作室教室是工作室成员的主要活动场所。有别于一般的中学教室,水煮蛋工作室教室的装修为指导教师和初届成员共同设计,空间采用明亮的黄白主色调,与“水煮蛋”相呼应,整体设计上具有现代性、设计感。教室由三个主要的功能分区构成:展览区、工作区、休息区。展览区摆放了印刷成册的社团成员作品集、社团所获荣誉、装饰摆件等。除专门的展览区之外,工作室内部墙壁以及外部落地玻璃上都张贴了由社团成员设计的海报。工作区坐落在教室中央且占地面积最大。不同于桌椅成排摆放的单一、沉闷的传统教室和“格子间”式的办公室,教室不设讲台,只放了两张长方桌,中间一面落地的多媒体屏幕。成员之间没有明显的物理区隔,界限弱、流动性强,可以自由落座、随时按分组讨论。休息区是一个透明小隔间,摆放着用以休闲和会客的沙发,墙上还有成员信手涂鸦的痕迹。工作室内一直播放流行音乐,“歌单”成为受访者们最常提到的元素之一,另有“放松”“愉悦”“舒服”等高频词。水煮蛋工作室教室让人感受着与传统中学不同的文化氛围。

2. 延伸文化设施:水煮蛋工作室零售商店

除了有可供学生进行创作的专业教室外,水煮蛋工作室还在校内开设了社团零售商店,用于展示售卖学生所创作的文创产品,对工作室成员的文创教育也从教室内的文化生产进一步延伸到了商店内的文化消费层面。陈列展示对于文化消费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场景构建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用各种展示技巧、运用各种道具把商品有规律地摆设、展示在搭建好的场景中,可为顾客营造沉浸式体验的购物氛围,塑造其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①还能够有效激发大众的消费欲望。目前我国大多数校园的文创产品都以线上经营为主,鲜有中学在校园内设置实体商店。同时,线上的商品陈列普遍简陋,仅将产品按顺序展示出来,并搭配相应的图文介绍,使得消费者无法详尽地了解产品并进行亲身体验,易出现产品尺寸不合、存在色差、售后服务欠缺等问题。而水煮蛋工作室在校内配备了线下零售商店,除了可以满足消费者亲身到店体验产品,进行试穿、购买、退换货等活动需求外,也成为了校园的标志性打卡场景之一。零售商店的整体设计风格延续了社团教室简约、大方的装修风格,以白色作为商店的主色调,配以透明落地玻璃橱窗,让人们从外部就能一览商店的整体构造。同时,在橱窗上贴有线上商店二维码,客户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工作室的公众号,线上选购下单,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3. 文化实践:项目导向式工作模式

在文化实践层面,工作室的内容生产采用“项目导向式”,通过成立项目组、由学生承接项目、自由分组进行不同项目的专业化设计内容产出。在承接校内外各类设计项目后,学生在教育场景中会主动学习、建构学习、交互学习、构建知识、运用知识,并在场景中与他人合作进行文化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会得到设计技能提升与经验积累。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并不会对学生的创意与想法进行过多的干预,只会以设计顾问的形式激活思维、纠正方向、总结评价,并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督促管理。通过对工作室成员的访谈得知,大部分的项目需要在笔记本电脑、iPad上借助专业设计软件工具完成,工作室提供了将这些电子设备带入中学课堂的使用场景,并为成员提供软件安装包,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还会详细介绍软件使用方法。丰富的创造力以及物质资源的提供,让创意主体打破“路径焦虑”,以最快速度融入环境,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激发创造力的场景维度组成

为了进一步评估水煮蛋工作室的场景建构,并对其内部和外部所具有和呈现的美学意义进行更系统化、精细化的分析,笔者结合实地调研和对社团师生的访谈结果,借助场景理论的3个主维度和15个子维度对不同场景维度在水煮蛋工作室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如表3所示)。

“真实性”维度主要从对社会个体身份内涵和意义的鉴别去评价场景,即对“真”的认识,从本土、国家、企业、族群、理性等维度对其进行评价。①工作室成员基于校园文化元素展开文创产品设计,展现出北大附中的群体文化符号,本土化和族群化程度较高。工作室的场景构建以培养文创人才为目标,而文创产业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是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符合现实国情和文创产业发展态势。除此之外,工作室还积极与不同学校、企业合作联动,举办艺术指导活动或为学生设计提供商业化机会,打通了学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壁垒。

戏剧性维度方面,“爱炫的”“越轨的”“迷人的”三个突出场景维度相互组合,打破了传统教室的单一、沉闷的场景模式。工作室不仅拥有现代化、时尚的空间设计,还采用创新的项目组工作制度,打破了常规的一对多班级制美术课程教学传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设计氛围,课堂氛围也相对开放自由,对社交礼节与课堂规则的需求较低,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创意构思。

在合法性的维度中,工作室场景的平等意识和自我表达维度正向性较高。作为学校开设的艺术俱乐部,社团不仅接受具有一定设计基础的学生,同时也欢迎所有对于文创设计感兴趣的零基础成员,拥有专业艺术设计背景的指导教师还会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成员进行设计指导教学,体现了较高的平等性和领袖魅力。课堂模式采用“项目组工作制”而非传统的老师一对多授课形式,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中自由表达自己的创意构思,因此属于传统主义较低、自我表达机会较多的场景。尽管参加工作室能够获得艺术学分,但从访谈结果来看,大多成员加入工作室的动机都是源于自身对设计的兴趣,且功利性较低。

(三)培育能动性的场景构建路径

场景理论的分析框架本质在于探讨部分群体是如何被独具特色的文化场景空间所吸引、召唤,同时主动架构起自我的生活模式以及行为准则。①笔者基于场景理论的思维路径梳理了工作室的场景构建路径(如图8所示),水煮蛋工作室构建创意场景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各具特色的文化内容生产,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化力量,进而促进学校师生的文化生产与消费,并驱动着工作室进一步创新发展。

具体而言,工作室空间中的各项内容,如电脑、投影仪、文创产品、桌椅等硬件配套设施以及文创设计课程、艺术指导讲座等文化组织活动共同组合成为了工作室的文化场景,并形成了水煮蛋设计工作室海纳创意构思、自由设计创作的积极价值取向。工作室开放、放松、活跃的俱乐部文化氛围和充满设计感、艺术感的空间实体创造性场所吸引着热爱设计与文创的北大附中学生加入,引导师生及不同年级学生间自由交往、积极互动,促使工作室成员主动作为、奋发构思,使学生的创意与能动性在工作室场景中不断迸发碰撞,催生出许多的校园文创产品和平面设计。除此之外,工作室优秀的文化生产也吸引着俱乐部以外的在校师生、校友购买校园周边文创,从而达到促进工作室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效果,最终成员的生产行为和在校生的消费行为为工作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与物质资源,共同驱动工作室的进步。

四、文创场景下的创造性人才培养

主张教育与场景融合的场景式教学理念认为,环境和行为具有相互作用,场景和人的行为共同构成了行为场景。①学习得以发生的核心机制就是在构建好的教育场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让个体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进而在教育场景中主动开展积极行动。②在水煮蛋工作室中,作为创意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创意生成场域的文创场景,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塑造。工作室氛围自由、随意、个性,同时具备良好物理性环境和社会性创意情境,影响着创意主体的环境感知和创造性角色认同,激励其发自内心进行创造性活动,是适宜发挥创意和施展创造技能的肥沃土壤。可见,水煮蛋工作室的文创教育场景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贯彻实行教育理念的空间,更是培养卓越创造性人才的空间。

(一)培养的连续性:审美观等创造性人格维度的形成

水煮蛋工作室招新要求成员必须修满一年以上,以保持培养过程的连续性,其中有的成员初中起即加入社团直到高二结束。社团所使用的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料全部由指导教师自主开发,保证其连贯性、整体性。社团会在每个项目结束后举行复盘会,分享设计过程,以具有代表性的校园周边文化衫“大卫很忙”为例,成形的设计方案前后推翻了四版,最终做出满意的视觉效果。创造性人才具有自觉性、独立性、求知欲、好奇心、理性、准确性、严格性、幽默感、文艺天赋等特质,此外,审美观、积极性等特质也是创造性人格的组成维度。教师的引导、同伴的灵感碰撞、优秀作品的品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开发着成员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的开发和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中等教育的中学时期是保障创意教育连贯性的重要一环,北大附中的学风建设、书院制、选修课体系的学分要求,使得学生对艺术类课程投入的时间较多。而水煮蛋工作室本身的招新要求和培育方式也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二)松散的组织架构:创造性环境感知与角色认同

创造性角色认同,是创意主体对自己创造性或者创造者身份的主观感知,创意主体往往在组织氛围、组织气候中定义自己的角色或身份。③创造性身份认同实质上是一种内在动机和行为激励机制,当创意主体对“文创人”“创意阶层”的角色认同度越高、越强烈,就越能自觉承担相应的创意角色实践和表现,进行创造性行为并输出创意产品。

工作室的组织架构十分扁平,实行项目制,工作室承接设计任务,由成员自行结组负责。设1名指导教师,负责工作室日常统筹和方向把控,与各项目组进行交流,项目之间为平行关系,工作室成员没有纵向层级,结构较为松散。项目运行过程中,小组成员与指导教师共同“头脑风暴”,指导教师更像是工作室“总监”的角色,给予成员足够的自主探索和个人创造发挥空间,不会进行知识灌输或事先敲定设计布置下发,而是在成员上交方案后共同讨论并且给出反馈意见进行适当引导。弗罗里达在对创意阶层的访谈中获知,创意阶层偏爱的工作环境属于一种“软控制”的“无领工作场所”,“新型的自我管理,同事认同和压力以及内在动力取代了传统的等级化控制体系”。④水煮蛋工作室为创意主体提供了松散、自由、具有内在动力的“无领工作场所”,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个体创造力。

在工作室营造的创意场景中,成员们能感受到“真正的设计工作室的氛围”,相对于其他中学校内的普通文艺类社团,水煮蛋工作室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文化场景,“能给兴趣爱好一个实践的空间和品牌”。成员在访谈中表示,无论是“穿上自己亲手设计的衣服”,还是看到“设计方案被采用”,在社团内进行的创意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都让成员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满足了自己对“设计师”这一角色的兴趣和职业期待,也激励其对创造性活动的进一步投入。

(三)主人翁意识:积极干预,反向建构创意情境

创意主体对创意情境不仅是被动的依赖,也会主动对自身所处环境进行理想化的建构。组织环境是可以被打造、改善、优化的,当个体所处的人际关系较为和谐融洽,以及所在单位的创造性资源、激励机制、组织氛围等较为优越,并且更符合“无领工作场所”的场景,会最大程度地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工作室指导教师在访谈中提及,自己最开始想打造的工作室算是“小作坊”,首批招募的成员承担着类似“律所合伙人”的角色,他们主动对空间场景建造进行干预,“为爱发电”,倾注想法和创意,发挥“主人翁意识”,将其打造成有助于灵感迸发的创意情境。工作室的空间设计,工作室内部的墙壁涂鸦、手绘摆件,都是由指导教师和首届成员共同完成,并在数年间得以不断优化和更新。

如果说物理环境是创意场景的“实体”,那么社会环境就代表了“场”“力”“质”,包括文化、制度、氛围等无形资料在内的“软环境”润化场景,才能真正让创意主体在心理上获得滋养。工作室的人才奖励机制包括每一位成员都有的生日奖励、毕业留念、团建等常规福利,还有指导教师给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超出课内工作量的成员发放参与奖励。这些延续至今的组织文化制度,也经历了老师与成员共同摸索和传承的过程。创意情境的社会化氛围,归根结底需要靠人来保持和维系。如果一种行为范式被证明是令人舒适且能够保障运行效率的,那么行为主体会自觉守护这种范式。项目运行前期的“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甚至“唇枪舌战”,推进过程中的及时反馈沟通,重大时间节点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由每一位成员依照行为方式,积极反馈、自觉维系,达成拥有自主权、和谐融洽的情境氛围。创意主体不仅仅局限于“等、靠、要”,而是通过积极反馈、主动干预的行为方式,打造良好的创意场景,塑造和建构自己的“沃土”,实现了创意人才培养目标更进一层的跃升。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而文创人才作为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主体力量。培育新一代青年文创人才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要以培养出具有文化创造力、文化使命感的个性化个体为目标,仅通过标准化的课内教育来培育很难完成。除了在大学设置文创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外,我们也应探寻文创教育的更多方式,如在中学教育阶段便为学生营造创造性更加浓厚的文创设计氛围,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对具有潜力的文创人才起到启蒙作用。

处在中等教育阶段的北大附中水煮蛋设计工作室以较为成熟、专业的工作室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力发掘和创意施展的文化场景,带来丰富的文创成果的同时滋养和培育出了大量文创人才,更吸引了多所中学前来学习借鉴经验,是我国中学生文创教育的突出践行者。笔者从场景理论出发对工作室的场景塑造与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探寻其文创教育成功背后的文化场景构建,体现出对中学生进行文创教育的意义所在,对优化当前的文创教育场景与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囿于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同、文创产业发展状况不一、各学校办学理念的差异化,中学阶段青少年文创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仍需要在今后的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

作者:

陈瑞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兴媒介与文创产业

彭美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传播、文创产业

闫佳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

(责任编辑:陈泽玺)

Abstract: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re also the main force to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ultiv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improve its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promote the vitalit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addition to setting up courses and majors related 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ore way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 should be explored, such as creating a more creative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in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stage. Through field research on Boiling Egg Design Studio in 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its cultural and creative scenes shap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scen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udio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more mature and professional studio mode to explore and display creativity in a cultural scene, bringing plent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achievements, while also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 It reflects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 The Theory of Scenes, Culture and Creative Education, Culture Creative, Cultivation of Culture and Creative Talents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消费心理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讨
“互联网+”与服饰产品设计人才培养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各级大剧院的发展状况
浅析传统工艺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