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原则

2023-04-29胡晓贝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师应目标评价

胡晓贝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注入更多的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教育学者的关注,它自身的独特魅力促使数学文化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随着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入,它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超越了理论探讨的研究层面,人们对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发展中的价值也产生了兴趣,并逐渐渗透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教师以何种方式引入数学文化?课堂上实际引入数学文化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探实学情,目标合理明确

有关数学文化的教学行为发生之前,教师应明确即将实施的教学过程的目标是什么,以此确保教学的可控性。有效的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具体的、可行的、具有可评价性的。为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多使用简单明了、便于理解的语言。数学文化的教学与常规的知识教学略有不同,部分数学文化知识可能较为晦涩抽象,这就对教学用语的具体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此外,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在合理分析教材的前提下充分探实学情,对可能发生的教学行为有尽可能多的预设和把握,提高目标的可控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主体的知识与经验不是静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通过建立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赋予它们意义。因此,教师应设置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可行的目标,不随意降低或拔高对学生的要求。

二、深入浅出,资源高效整合

为发挥更加全面的数学文化功能,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数学文化素材。既要避免数学文化素材晦涩难懂,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形成健全的数学文化观。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仅是为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数学文化背后隐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应能被充分地挖掘。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数学文化素材时,同时兼顾数学文化的功能性和通俗化程度。此外,渗透数学文化的目标也掌控着素材的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设置影响着文化素材的整合。以渗透数学文化的目的为基准,教师要合理选择不同形式的数学文化素材,提高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力。数学文化素材的选择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你知道吗?”“综合实践”“自主练习”等的资源,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线上文献、视频等方式实现。

三、不愤不启,时机恰当可行

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一定贯穿于课堂的始末,教师要综合数学文化的内容、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的实际生成、课堂节奏的把握、时间、课堂效果的达成度、渗透的目的等灵活选择数学文化的渗透时机。数学文化的渗透有时是为促进对当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时是为呈现有关数学文化的历史渊源,有时是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生成调整教学行为,把握渗透的深浅,实现前后环节的合理衔接。教师可以将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数学文化放到一节课的开始去处理,活跃生动的课堂需要一个良好的引发剂。在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在总结归纳环节对思想方法进行拓展延伸。在实际的课堂生成中,学生若在合适的时机提出了有关数学文化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效果的达成度灵活把握渗透数学文化的时机。此外,本研究的数学文化渗透指的是在常态课中的“非纯数学文化主题”的常规课堂中进行的,因此教师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渗透,还要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数学文化渗透的时机一旦产生,教师以适宜的呈现方式呈现数学文化,但也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适时调整教学行为,做到真正地有的放矢。

四、内引外联,方式丰富多样

为了让学生能对数学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渗透数学文化的形式要在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丰富多样。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专注学习的时间大约在二十分钟左右。此外,数学文化的内容大多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这也给数学文化渗透的形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种种因素叠加,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的形式,能将学生带入深入学习的层次,引人入胜。数学文化的渗透往往依附于本节课的数学活动,可能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拓展延伸,可能是对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因此,教师要在渗透数学文化时,适时地调整内容和形式,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有机整合,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提高课堂的效率。

五、重视反馈,评价高效及时

一节课以渗透数学文化的目标为导向,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不应流于形式,需要教师真实有效地收到反馈。此外,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放置在一堂课的结尾,而高效的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便于教师根据目标的达成度适时地调整教学活动、有效地监控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评价需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对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设计有效可行的评价标准,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重要节点实施教学评价,在评价预设与评价生成的对照中调整教学行为,最终让学生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教师应目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我们的目标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