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

2023-04-29杜晗葳

秦智 2023年2期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思政教育

[摘要]如今的中国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之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不断完善,如何引导学生跟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高校思政教学方案应该与实际情况严密连接,结合最新的中国社会发展特征,将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时代内涵,建立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体系,满足中国发展新征程的人才需求。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特点以及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政教育;关系;影响

引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实际国情中不断应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根基思想。思政教育是培养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是根据我国国情变化衍生的创新型思想体系,具有实事求是服务于实际的显著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形式中的实践和发扬,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思想指导地位,对其中国化时代化是大势所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融会贯通,能够健全中国人才培养的思想教育体系,提升国民整体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时代特征的正确认知,坚定学生为国家繁荣昌盛做出贡献的理想信念。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简单概括,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思政教育内在联系的探究,合理分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为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提供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概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融会贯通,建立出符合中国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中国时代发展特征不断创新改革,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主题与时代精神,不断根据新的时代内容实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于19世纪德国内部阶级矛盾下产生的全新的思想认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为解决阶级矛盾,马克思主义将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样的伟大理想,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创新新理念,这样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中国通过百年的历史实践与反思,总结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发挥出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解决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时代难题,培养时代精神、引领时代进步,同时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1]

二、马克思主义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一)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相同

在马克思主义中,现实性是实现实践活动价值的重要前提,同时感性的世界是实践活动的背景,“感性的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就是具有物质或精神需求的“现实的人”。“人”这一抽象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和思政教育的共同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述中,“现实的人”必须兼备物质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基本条件,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在自身物质需要抑或社会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人与需求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社会环境。需求是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是组成社会形态的主要个体,社会的发展基于个体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个体的需求。[2]

(二)理论指导的起源相同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在无产阶级革命组织进行阶级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发展的共同催化下建立与完善的。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开展斗争活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与恩格斯为给无产阶级的斗争活动制定行为纲领,对工人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后续世界历史进程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发展征程上的重要地位,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准则。因此,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均是为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提供的思想指导方针。

(三)实现目标的形式相同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将马克思主义归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首要途径。思政教育中对实践也有具体定义,是指人类为满足生存和发展的主观需要,以客观实际的方式改变外在物的存在形式,以此达到满足自身各项需求的目的。实践不断促进新旧事物的更替,是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来源于无产阶级的实践斗争活动,注重于解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出的研究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方法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的,同时不断产生的人类实践活动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提供了行为证明,两者休戚相关共同发展。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思想活动,是基本的人类生活方式,而理论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反思总结。思政教育也是基于人类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思想指导方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均是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

(四)最终实现的目标相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在于人,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满足中国综合发展需求的新时代人才,将人的价值践行于实际。回顾整个社会发展进程,思政教育都是通过对人的思想指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各项社会需求提供推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完善,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基本途径和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也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以人为着手点,对人进行思想理论指导,促使人顺利完成各项社会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实现目标都是促进人的综合发展,实现人的价值,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坚定了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指导思想。高校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石,必须要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这一理想信念。这一理想信念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建设历史上各位英雄人物浴血奋战的敬意,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是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保障。回顾中国革命道路,正是因为先辈具有救中国于危难之中,救民族于存亡之中,并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的理想信念,才会取得革命的伟大成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促进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推动力,是维护国家主权保障民族独立的支撑力量,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思想根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主体力量,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做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建设之路添砖加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指导方针,为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基本思想准则。

(二)提高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是鼓励学生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教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思想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随中国社会发展不断改进,为马克思主义赋予时代活力和中国特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正确思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必须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思想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素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后产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能够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和谐稳定社会的建立与发展。[4]

(三)培养了高校学生的科学思维

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案必须从学生的理论、实践、价值三方面出发,制定出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合理的思想理论框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出能够保障中国未来发展与进步的新时代人才。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践行者,拥有科学的思维能力是对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国未来的变化形势是不可预测的,如今的国际形势也愈发复杂,繁荣富强之路上肯定有诸多困境,只有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思维水平,才能在紧迫形势下分析出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做到临危不乱顾全大局,跨越艰难坎坷走向最终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确立了中心思想,为高校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步提供了思想准则。

(四)完善了高校课程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促进思政教学方案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建设面临的新要求。现阶段正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境,要对思政课程内容不断改进,增添新时代思想教育内涵,帮助学生建立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中国新形势下的思政课程建设必须以时代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紧跟中国新时代发展态势,严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伴随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视野范围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多元化,思政教学方法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革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健全高校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学生心中,确保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进步起到实际作用。[5]

四、结语

为适应中国国情保障中国经济与社会进步,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是必不可少的,这要求各大高校的思政教学方案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断实践总结创新,培养出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高校的思政教育要在落实传统基础理念的基础上,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各项教育理论落实到学生思想层面上,从根本上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要对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改革,站在学生角度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将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培养重点,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能够办实事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宫伟.建设国家统编高校思政教育视频教材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刍议[J].教育传媒研究,2021(01):43-45.

[2]尤佳锋,刘群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效性[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8):32-34.

[3]魏银立.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权威角色的嬗变与重构——兼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建构[J].社科纵横,2016,31(11):163-167.

[4]吴自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J].高教探索,2019(11):130.

[5]高尚.“互联网+”时代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为视角[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48-49.

作者简介:杜晗葳(1996.6-),女,汉族,甘肃高台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思政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