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末测试(二)参考答案

2023-04-29

关键词:华夏政权国家

1. C 据材料可知,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而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说明中华文明已产生,故选C项。

2. C 据材料可知,山东出土的春秋青铜器,礼器减少,日用品增多,器形与纹饰越来越多姿多彩,反映出礼乐制度瓦解,贵族等级秩序遭受冲击,故选C项。

3. D 据材料“募豪民田南夷……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可知,西汉时期把内地人民迁入边疆进行农业生产,并且在边疆地区进行郡县设置,说明其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故选D项。

4. D 据材料信息可知,隋唐时期,全国范围的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这与大运河沟通南北有关,故选D项。

5. A 据材料“右边的是东罗马使节”可知,唐朝的国际影响力较大,可以吸引外国使者前来,故选A项。

6. A 据材料“重视对儒学人才的吸纳和重用”可知,辽统治者重视对儒学人才的吸纳和重用,有利于儒学人才参与政治,从而推动契丹政权封建化进程,故选A项。

7. D 猛安谋克制作为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系统,推动了女真民族的兴起,但进入中原地区以后,逐渐不适应更高的农耕文明发展的需要,其衰亡是必然的,故选D项。

8. D 由材料“将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梳理”“整理好的奏折提交给皇帝”可知大学士对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整理归类,然后才交由皇帝处理,这样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D项。

9. B 据材料信息可知,《本草纲目》介绍了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这说明李时珍集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尤其是在分类方面,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可见李时珍有所创新,故选B项。

10. C 根据材料“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黄色横版股票”可知,开平矿务局发行股票以筹集资金,说明其经营方式的近代化,故选C项。

11. C 据材料“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可知,“明定国是”诏书强调拯救国家,用西学纠正传统文化空疏之风,一定程度上避开了维新强调的建立西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这有助于人们接受维新变法,进而减少变法阻力,故选C项。

12. A 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禁止华北等地科举考试5年”,因此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选A项。

13. C 据材料“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等法令,支持国人成立中国实业公司”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法令和相关规定,鼓励民间兴办实业,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选C项。

14. D 据材料“代表团最后的一致意见和决定是自己作出的”可知面对北洋政府对巴黎和会妥协投降的立场,顾维钧代表团进行据理力争,并未完全依照北洋政府的训令,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抗争精神,故选D项。

15. A 由材料信息黄埔军校不仅创办了多种政治性报刊杂志,还成立爱国剧社,演出多场革命剧目,可见其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故选A项。

16. D 据材料“开始独立自主地”并结合遵义会议的史实可知,标志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故选D项。

17. C 据材料“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设计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蓝图”“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形式具体化”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理论建设,说明其致力于实现中国的民主制度,故选C项。

18. C 据材料“使我们中国人民的胜利继续发展”“全世界人民为着和平民主阵营努力反对侵略战争的运动”可知,周恩来认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有助于推动世界反侵略运动的高涨,说明抗美援朝有助于争取世界长久和平,故选C项。

19.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石家庄的转变主要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也就是国家工业化的大规模推进,故答案为A项。

20. C 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下,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举,既尊重了港澳台地区历史现实发展的特殊性,也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事业,故选C项。

21. (1)特点:围绕削弱相权展开;以加强皇权为核心;实行大部制,职能综合性强;具有连续性。(6 分)

(2)特点:内容广博繁杂;迅速机密。(4分)

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官员相互牵制,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4分)

22. (1)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2分)

意义: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丝织品沿着这条路传向中亚、西亚、北非,开启了“丝绸之路”;增加了对西域地区的了解。(4分)

(2)不利:冷战的遏制(或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中国);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2分)

成果:中苏结盟,构建两国的友好关系;同印缅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增进同亚非国家友好关系。(2分)

(3)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4年设立丝路基金;“共商共建共享”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4分)

23. 示例:

论点:古代的“中国”概念的演进折射出民族交融的深入。(2分)

阐述:古代的“中国”用来指华夏、汉族,引申为华夏、汉族建立的政权。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天下中心”地区的居民主要是华夏族,“中国”一词又引申为“华夏”之意,又引申为华夏人建立的政权,华夏即是“中国”,“中国”与“四夷”对举。西汉政权建立以后,华夏族发展为汉族,汉族及汉族建立的政权又成了“中国”的代名词,而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则被视为不是中国。随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唐朝时期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更为密切。辽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为了追求文化认同,积极学习先进中原文化,这些少数民族政权日益融入“中国”的范围之内。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家国家更趋稳固,原先不被视为“中国”范围内的西藏等地区也纳入国家统治范围内,成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8分)

总之,“中国”所代表的国家政权所覆盖范围的扩大折射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及民族交融的不断深入。(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猜你喜欢

华夏政权国家
绽放,华夏之美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华夏撷韵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