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末测试(四)

2023-04-29李峰

关键词:材料

李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 共60分)

1. 许倬云说:“西周分封,诚然有其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分封制在西周初年巩固了政权,但到了西周后期却造成了王室衰微的局面,其原因是分封制 ( )

A.给予诸侯世袭性和自主性的权力 B.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相悖

C.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D.破坏了统治集团内部的亲缘关系

2. 秦朝乡官中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等,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其中三老掌教化,有秩掌听讼、收税、差役等,啬夫职掌与有秩相同,游徼掌巡察、逐捕盗贼。秦朝的乡官制度 ( )

A.加强了地方基层自治 B.形成了权力制衡机制

C.实现了农村地区稳定 D.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

3. 北魏晚期,以龙门、巩县石窟为代表的中原风格造像艺术中的飞天形体姿态亦变得多样,他们面貌清瘦,眉目疏朗,褒衣博带,长裙裹足,随着漫天的云气、鲜花轻快地飞翔。新的飞天形象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 )

A.民族之间交融发展 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深受西域文明影响 D.飞天艺术进入全盛

4. 唐代科举制规定,士子应在本地参加府试获得解送资格,若要离开本籍,到其他府州参加府试以取得解送资格再到京师参加全国性考试,即为冒籍。这一规定 ( )

A.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B.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促进了官僚政治日益成熟 D.缘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5. 北宋时期,在士大夫们的参与设计和更革下,官、职、差遣分离,主民政的中书门下、主军政的枢密院、主财政的三司,形成事任分立的相互维系态势;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及此后的三省体制改革中,中书门下体制中决策过程出令与审核逐渐分离。这些调整 ( )

A.降低了中央决策与行政效能 B.反映出体制变动具有随意性

C.加剧了地方冗官冗员的现象 D.适应了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6. 西夏旧址黑水城出土的12件土地买卖契约中,除了小石城通判出售撒100石种子土地(约合1000亩,250宋亩)外,其余为7.5至50宋亩。这说明此时西夏 ( )

A.畜牧业发展迅速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自耕农经济受挫 D.移植北宋的制度

7. 元朝前期,在“尽收诸国,各依风俗”的执政思想影响下,不同职业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诉讼管辖,如有对蒙古人和两都诸色人分设审判机构。刑事案件的管辖方面遵守着属人管辖的原则,而非属地管辖。这种刑事原则 ( )

A.旨在维护传统封建等级秩序 B.继承了德法共治的治国理念

C.适应了多元社会的发展需要 D.确保了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8. 雍正七年(1729年),为便于留档备查,雍正皇帝推行奏折副本制度,即由军机处负责誊录“朱批奏折”副本,故称“录副奏折”或“军机处录副奏折”。由此判断 ( )

A.奏折最早出现在雍正年间 B.政府决策效率进一步提升

C.奏折制度日趋专业规范化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9. “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该材料反映英国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 )

A.协定关税权 B.通商口岸传教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10. 甲午战争后的十年里,梁启超等人为“中国”一词注入国民、民族、国家等新内涵,并引入新式“历史”概念,将“中国”置于“世界“和“历史”交织而成的新型时空结构。他们做法 ( )

A.为变法营造舆论氛围 B.强化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缘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旨在抵御西方文化入侵

11.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共同的积极作用是 ( )

A.直接促成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迫使清政府执政纲领根本转变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面对困境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

12.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 B.主动团结利用清朝政府

C.资产阶级的民族凝聚力 D.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

13.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 )

A.契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 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14.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 )

A.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 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 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15. 1928年,毛泽东指出,“边界红军的来源,以敌军俘虏为主,设无此项补充,则兵员大成问题。”1930年后,兵员不断增加,如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兵源改善主要得益于 ( )

A.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发展 B.群众抗日热情不断高涨

C.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D.反围剿的斗争获得胜利

16. 1940年,抗日名将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被捕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他的头、剖开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里面竟全是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却没有一粒粮食。这可用于佐证 ( )

A.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残酷扫荡 B.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情怀

C.东北抗日联军艰难的斗争环境 D.东北沦陷区经济的全面瘫痪

17. 面对敌人的重点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军二纵司令员陈再道说:“战争不能继续在内线打了,我们解放区负担不起。只有把战争从内线引向外线,我们才能取得主动权。”为此,晋冀鲁豫解放军 ( )

A.发动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进行三大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18. 据解密的外交档案显示,某某国“要求中国提供”“请求中国援助”等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一些驻外大使馆来电及外交部上送报告中的常见字句。据统计,到1960年底,我国已向朝鲜、缅甸、埃及、阿富汗等22个国家提供过援助。这一举动 ( )

A.丰富了“一边倒”政策 B.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

C.有利于外交僵局的打破 D.体现了外交理念的转变

19. 1978年,极具世界影响力的新闻周刊——美国《时代》周刊把邓小平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并用大量篇幅介绍邓小平,其文章标题是《中国的梦想家》,文章写道:“一位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指 ( )

A.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0.下图为2016—2020年中国科技成果登记数(单位:项)及增速。据图可知,中国 (  )

A.对科研的投入持续增长 B.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C.科教兴国战略成效初显 D.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二、非选择题

21. (14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材料三 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都察院的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建立了分道巡按制度。御史选拔进士、举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更重要的应为“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并熟悉明朝法规,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赋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不察。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翰林院乃至都察院。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创新的制度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4分)

22.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八旗和绿营的溃败,咸丰皇帝于1853年下令各省在籍官员举办团练,组织地方武装。曾国藩提拔一批出身寒微但饱受程朱理学熏陶的士人为军队骨干,还大力提倡师生、亲友、同族同入湘军,甚至同在一营。“湘军既兴,兵必自招,将必亲选,饷由帅筹,故兵随将转,兵为将有。”曾国藩以“捍卫孔孟传统的中华文化遗产”为号召,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己任”,大力激发湘军的卫道使命感。湘军士兵来源是“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士兵获得粮饷丰厚远超绿营。曾国藩非常重视各种武器的配备,近、中、远程分别用小枪、抬枪和劈山炮。曾国藩还在各地设局,对过往货物抽取厘金作为军饷,又自行设厂制造军火武器,建立自己的后勤保障体系。战斗力强悍的湘军很快成为太平军难以对付的新敌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927 年9月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打出自己的旗号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起义部队遭到优势敌人袭击,遭到严重损失,退至文家市集中。前敌委员会于文家市决策,改向山区寻找落脚点,一路打到永新县三湾村,部队只剩下不足千人。由于部队官兵成分复杂,政治觉悟参差不齐,军官对士兵的管理全靠命令和体罚,以致全无民主气氛,内部关系紧张。毛泽东在三湾实行改编,重建部队的军事、政治制度。对于不愿意跟共产党走的,发给路费;在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参与军事和经济管理,实行官兵平等,禁止打骂和体罚;健全党的组织,党支部建在连上,在营、团设党委,加强党对军队的指挥和管理。在进军井冈山的过程中,毛泽东向官兵宣布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又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的改编,成为此后中共创建新型军队的一个重要开端。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湘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湘军对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湾改编后的军队“新”在何处? (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2分)

2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党带领全体人民孜孜以求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国情的中国特色。

——摘编自2022年9月27日党建网

结合材料,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猜你喜欢

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 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新材料俏
LED封装材料
LED封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