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023-04-29赵志成
赵志成
知识储备
一、朝代更迭
1. 夏、商、周的更替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进程。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重大事件有:盘庚迁殷。亡国之君是商纣王。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京。
(4)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对象)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权力)。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诸侯义务)。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分封的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分散了国家权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出现诸侯争霸兼并的局面。
二、科技文化
1. 青铜器
(1)鼎盛期:商周时期。
(2)功能: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特点:用途广泛;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4)典型代表: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后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利簋等。
2. 甲骨文
(1)含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4)历史价值: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①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争霸兼并
1. 春秋争霸:齐桓公(春秋首霸)、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局部统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 战国兼并
(1)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逐渐最强)七国。
(3)重大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四、社会变化(春秋战国时期)
1. 表现
(1)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社会通过改革,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2)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3)阶级上: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势力不断增强。
(4)军事上: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全国的步伐。
(5)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 秦国增强实力的重大举措
(1)变法图强——商鞅变法
①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商鞅。
②目的: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③内容: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
④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兴修水利——修建都江堰
①概况:公元前256年,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主持修建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②意义: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五、思想高峰
1. 老子和孔子(春秋时期)
2. 百家争鸣(战国时期)
(1)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