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23-04-29曾林琼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25期
关键词:物物生活化教材

曾林琼

一、问题的提出

(一)开展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实的需要

在低段和中段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比较贴近生活与现实。随着年段的提升,学科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加强,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那么明显。

例如《比的认识》,单从概念而言,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学生只是抽象、机械地知道概念。学生会产生困惑,既然已经学习了除法,为什么还要学习比呢,比与生活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自身的感知与积累上的,像这种问题,如果只是从概念解读,要求学生去完全理解是有难度的。

(二)《数学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 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且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此,高段数学组提出了《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二、关键词的界定

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主要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联系不紧密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二)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价值,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课题组首先对五年级(3)班和六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分别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态度、课外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通过分析发现:有60%的学生选择最喜欢数学,有32.94%的学生选择喜欢数学,认为一般的占5.88%,还有1. 18%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数学。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高。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制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加强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2. 关注数学资源,完善教材内容;3. 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过程。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

(一)加强理论学习

利用组内教研时间组织全体成员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二)探索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通过以下途径把数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1.使教材生活化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

在《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的教材中,部分课时内容练习后会有“你知道吗”的知识拓展栏目,该栏目内容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利用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阅读该部分内容后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更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北师大版本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的课后,就有“你知道吗”的补充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发现我们现在采用的“升水法”“降水法”“溢水法”等都是当初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发明的,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此外,教材中的故事呈现得并不完整,课后可让学生回家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阅本故事的完整内容。通过查阅学生可以发现,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还与今后物理中的密度、流体力学等都有关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情境内容

《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主要按照“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叙述方式编排,但中国幅员辽阔,教材中的部分情境可能与当地学生的实际太远,学生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更无法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教师可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情境内容,或者把情境换成学生身边的真实事务,效果更好。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本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公顷、平方千米》时,教材中给的情境是天安门广场的面积。虽然学生都知晓天安门广场,但教师课前做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全班去过天安门广场的不到6人,学生无法正确感知天安门广场的大小,从而无法正确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量感。于是,教师抛开这一情境,以金牛区、天府广场、天回镇、植物园的实际面积大小为切入点,让学生首先对情境产生亲切感。此外,这些地点学生都熟悉,以它们为切入点,学生更容易感受公顷、平方千米的大小。

2.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而良好的导入可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进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比例的应用》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情境:先出示主情境图,让学生知晓有“物物交换”的方式,并介绍物物交换的历史背景与方法。接着设计了班级物物交换的游戏:4支铅笔换1支中性笔,2支中性笔换1个修正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物物交换的快乐。同时也体会到了物物交换的本质与缺点,有学生提出:“其实物物交换最重要的是公平,也就是说我们换东西一定要按照规定去换,也就是按照规定的比例办事情。”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物物交换也有不好的地方,就像我们的规则是4支铅笔换1支中性笔,如果我有4支不完整的铅笔,我还能换吗?换多少才公平?我的意思是,物物交换应该也有不公平的地方。”

学生通过活动,可以发现物物交换的不足,同时体会按比例兑换的重要性与公平性、货币产生的必要性。活动后再让学生按照比例兑换物品,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气氛非常活跃,新课教学十分顺利。

(2)讲解生活化

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3)练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例如,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可结合时事,让学生搜集感染的人数、累计感染人数、医疗队伍支援数、口罩使用数量等数据,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练习读写数的方法,更能感受到国家医护人员的伟大。

(4)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可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例如,在教学百分率时,我们根据班级人数,今天出勤人数等让学生求出勤率;在教学统计知识时,可让学生分组统计全班的身高、体重、出身月份、兴趣爱好等等,并合理选择统计图呈现数据。

四、研究成效

(一)学生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课堂中注重创设生活化情境,给枯燥的数学问题注入生动的生活气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学生也能主动去探索一些数学现象、 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很多学习材料需要学生自己搜集,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信息,并对来自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甄别、选择,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处理。同时学生还养成留意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的习惯,从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了解信息。

3.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师方面

1. 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通过提炼生活素材,引入生活话题,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

2.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段数学组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教务处每学期组织多次校内“青蓝杯”赛课与展示课活动,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上课与评课活动。其中张继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再认识》、向利菊老师执教的《正比例》,在教学中做了教学生活化的处理,获得专家评委和学校教师的一致好评。

五、存在的不足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发现本微课题既有实操性,同时也具备很强的理论性。数学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目前研究的主阵地依旧是课堂,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离不开课外的。从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不会主动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猜你喜欢

物物生活化教材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物物交换
用“物物”进行交换的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