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3-04-29陈祥芬

信息系统工程 2023年8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陈祥芬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从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为高职院校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技能人才,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条件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通过产教融合,了解当前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最新状态,分析新技术、新工艺在岗位的应用以及满足该岗位要求所需的新知识与新技能,从而针对社会发展需要和岗位实际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注重产教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中的应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开创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课程体系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脱节、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缺失、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本文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着手,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展研究与探索。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脱节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但创新创业实践仅仅局限于创新创业大赛或商业企划大赛等形式,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创新创业学院的职能是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或商业企划大赛等。

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只是进行相关领域的强化与训练,没有将创新创业课程与自身的专业课程充分结合起来,创新创业意识没有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从结构上看,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仍属于两种知识体系,没有很好地融合,存在相互脱节现象。同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依然保持其原有的课程体系,没有加入创新创业元素,许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形态教材应用较少,内容老旧。同时,教学过程脱离生产实际,没有涉及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举措,致使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以后的持续发展。

(二)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尚未建立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和校内实验实训场地在建设时没有考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功能,没有建设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相融合的实践平台,实验实训场地和教学设备只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需求,不能满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实践平台的需要。开设的专业实践课程缺乏创新创业的思想和内容。同时,创新创业学院在创建时没有考虑专业教学的功能,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理论课程和知识讲座等,没有与专业相联系,缺乏专业实践资源。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自成体系,互不衔接。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但在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而且同时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然而,一方面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匮乏,大部分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是由学校其他专业的教师或者是就业指导教师兼任,教师虽然掌握了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了解不够深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欠缺。另一方面,大部分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不具备创新创业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素质。存在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二者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融合体系。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都缺乏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战经验,导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三、构建思路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构新型课程体系

在加强对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状态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将行业需求融入课程体系[1]。通过优化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实施过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见图1)。

(二)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完善教育实践体系

产教融合把产业主导的行动体系与教育主导的学科体系整合起来,建构一个知识与能力互通互融的模型,保障产教两界利益主体能够基于该模型进行交往行动,在教学中纳入生产工作,在生产工作中教学[2]。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贴合企业实际的实训项目,完善教育实践体系。坚持“教、学、做”三合一的原则,把行业需求转化并落实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建构一个知识与能力互融互通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学生的岗位素养。

(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课程实施过程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践模块,开展校企协同教育,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施,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模式,将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校内教师开展专业理论的教学,企业技术人员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设计、组织教学;学生在校内老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一方面学习专业理论,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真实生产,在实际生产中掌握专业综合知识技能,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转化和同步性。通过实际生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依据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按照科学的比例、次序和逻辑关系,选择和组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活动和课程评价活动的系统[3]。因此,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进行分析,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制定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互融的课程目标

制定课程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前提。通过市场调研和校企合作,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的新需求,分析当前岗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企业需求目标互通,制定新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知识技能目标、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课程目标的引领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实践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创新,通过课程目标的达成帮助学生获得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搭建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互融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实施的依据。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见图2)。公共基础课程以通识课程为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注重学生价值观培育和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专业基础课程注重专业应知、应会的学习,为本专业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夯实学习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二者交叉进行,主要培养学生满足岗位任职需求的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专业拓展课程针对满足新技术及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岗位需求,注重学生的职业和个性发展。坚持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岗位教育。结合专业特征,在课程中有针对性系统地融入课程思政目标,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融入理论教学、实习实训、企业实践等过程中。

(三)构建多元化的专创互融的课程内容

围绕岗位需求,合理设置和选择各模块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加入与创新创业和职业岗位相关的内容,扩展学生认知领域,使课程内容紧贴行业和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行业需求一致,满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围绕“1+X”证书考核内容,合理设置和调整开设课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对接的有关课程。在专业拓展课程中融入新技术课程,拓展学生视野。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则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加以补充、强化和拓展[3]。以书证融通为前提,根据考核内容在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相应模块,将“1+X”证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除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思政类、价值观培育课程和创新创业等课程外,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中深挖思政元素,坚持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把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融入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和企业实践等过程。

(四)打造校企协同培养的课程实施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愿景[4]。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和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互惠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生产性机加工实训基地,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实施校企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第1至第5学期主要在校内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第6学期在校外进行岗位实习。在校学习期间,校内教师以专业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进行教学,企业师傅则通过真实的生产活动和实践案例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校内老师和企业师傅的协同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不仅保证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步性和转化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校外岗位实习期间,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接触,加快岗位适应,缩短学生身份与岗位的转换,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及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五)构建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多元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要根据课程的最终效果是否满足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课程评价主体可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来全面确定。社会层面包括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从社会需求和实践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学校层面包括学校相关领导、教学教研等教育和教学管理人员,从课程的制定、组织及实施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层面主要以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主观评价以及自身目标达成情况来评价。通过多维度、动态的实时评价方式,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评估,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与科学性[5]。根据评价结果,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的螺旋推进。

五、结语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承载着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本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整合校企资源,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全面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合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圣鲁,余燕萍.产教融合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7):232-233+256.

[2]秦咏红,郑建萍,王晓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技术教学论基础与建构方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84(05):95-100+109.

[3]胡雷,高明,胡茑庆,等.研究生课程体系评价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178-181.

[4]王莉.京津冀“1+X”证书制度(BIM)试点情况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11):34-39.

[5]李海宗,费凡珂.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2,No.219(06):13-15.

基金项目:1.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研 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SZX279);2.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专题研究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课题编号:2022ZYB04)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发展运用分析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