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班主任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实践策略
2023-04-29田宝玲
田宝玲
摘要:班级凝聚力是保障班集体活动有序推进的先决条件,基于班集体,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为目标开展的班级管理活动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归属感,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进而构建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此,文章重点阐述小学班主任培养班级凝聚力的实践策略,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荣誉感归属感。同时,也能为类似班级凝聚力层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实践策略 班级凝聚力 小学班主任
引言:班主任不仅仅是班集体的引领者,同样是组织者和管理者,旨在通过班级管理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给予学生心理及生活成长层面的引导,充分保障班级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强化班集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班主任教师在组织管理活动时需意识到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科学组织班集体活动,让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荣誉感、归属感、集体感,持续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班集体的良性、有序发展。
一、在班级管理中秉承民主公平原则
班主任培养班集体凝聚力的先决条件是民主和公平,唯在言行管理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且公开,才能有效进行班级管理,从而构建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民主则可以赋予学生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及成长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这一点是充分保障班集体凝聚力提升的核心方向。例如,班主任在组织常规性的练习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针对学习水平不佳或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或者课堂教学中以温和的方式进行点评,基于问题驱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借助互动与探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舒适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集体中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互相促进学习、团结合作的良好环境。由此,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1]
二、彰显班集体魅力,增强学生归属感
班级如果可以彰显出班集体的魅力,班级学生也会以此为荣,进而增强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荣誉感和集体感,而后为了维护班级形象及集体荣誉共同奋斗与努力,由此,能够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班主任需要意识到班集体荣誉不单单是在学习能力上来体现,还包含班集体的团队魅力及班主任的个人魅力。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以此来凸显班集体的荣誉感。首先,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这也是展现个人魅力的关键点,同时,班主任教师需要端庄又温和,以此来凸显班主任的亲切感。其次,教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若是遇到一些问题,班主任需要积极面对和解决,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正面形象。同时,班主任需要明白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授与学习的关系,而且还是相互学习、进步的关系,班主任的坦诚、亲和还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增强班集体自信也有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学生在遇到问题过程中,班主任可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与机会,若是在课堂中难以及时作答,也可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而后适当地给予学生提示和指导,或者引领学生在课下时间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讨论和学习,由此,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和成就感,持续提升班集体的自信心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最后,教师也可开展一些班集体活动,进而强化学生对班集体的荣誉感及归属感。[2]
三、创建班级文化,提升班集体凝聚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可以有效激励、引领、凝聚班集体。班主任若想提升班级管理活动的质量及效果,需要切实发挥班级文化的积极优势和作用,把文化内涵渗透在德育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如组织学生共同设计班级学习园地,让班级代表负责引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各小组留下园地设计的位置,而后由其他班级和班级其他成员进行打分、评比,之后根据学习园地的不同特征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彰显班级文化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另外,还可充分展现班级荣誉。引领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牢记班集体的荣誉,及时记录和拍摄班集体获得的每一面锦旗、奖状以及活动表彰,而后在班级管理活动时制作成班集体荣誉短篇进行回忆,引领学生感知收获与付出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明白班集体荣誉的获得是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进一步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3]
结语
班主任教师需明白凝聚力对班级管理活动及班级学生的重要性,秉承民主、公平的原则组织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活动,创建班级文化,彰显班集体魅力,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由此,能够显著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班集体实现良性、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翠玲,张玉良.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培养班级凝聚力的路径探讨[J].新课程,2021(43):230-45.
[2]畢研亮,王学启.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级凝聚力[J].中国教师,2020(S1):183-4-05.
[3]王丙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9(08):1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