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探讨
2023-04-29郭苗苗
郭苗苗
摘要:科学本就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幼儿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探索意识,让幼儿日常生活知识因此而得到丰富,对于幼儿今后学习及成长而言意义非常。相较于理论讲解,幼儿园教育大多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为了提升科学教育效果,本文则对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策略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 中班科学教育 游戏化
引言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科学问题,让其从小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教育对于幼儿而言意义非常,教师应当在教学期间结合幼儿天性来为幼儿挑选恰当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有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及实践中。而游戏化教学则十分契合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教师若能在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一、打造良好的游戏化氛围
幼儿年龄尚小,认知水平及思维能力都处在一个形象化阶段,对于色彩鲜艳、灵活生动的内容及形象有着较大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一些形象特点十分鲜明且具有较高辨识度的人物,更是能够点燃幼儿科学探究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中。[1]为此,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游戏化活动在实施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打造出良好的游戏化氛围,即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游戏化导入,以此来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点燃幼儿学习热情,之后再借助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方式来起到一个烘托游戏化氛围的效果,这样就能确保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例如,教师在对中班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让其在户外接触花草树木、聆听鸟鸣虫喧,这样幼儿就能接近自然,然后再引导幼儿探索大自然不同季节的特征及表现,这样幼儿就能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对外界事物展开简单定义,有效增进幼儿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及理解,真正为幼儿今后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借助生活化理念推进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
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最开始是源自于其对于生活事物的熟悉及掌握程度,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要想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在课程实践期间借助生活化理念来推进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这也能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为此,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课堂,可以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借助一些生活类的科学知识来对幼儿展开科学教育,借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这样幼儿才会主动参与到游戏化科学探索中,有效帮助幼儿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科学。[2]
三、创新科学教育游戏提升教育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游戏化活动在实施的时候,教师还需要为幼儿创新科学教育游戏,借此来进一步提升科学教育效果。中班幼儿对于游戏化教学方式较为喜爱,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可以说是其主动科学探究及思考的关键,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区域科学游戏来改进传统科学教育,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里的区域科学游戏在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兴趣点及科学教育目标来为幼儿设计科学游戏或者是趣味实验,如“伪装小路”“照相机”等,这样就能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教育游戏的自觉性,让其在游戏体验中掌握科学知识,从而真正提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实效。总之,只有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課程实践期间可以利用其感兴趣的科学教育游戏来创新教学,借此来有效确保游戏化教学实施效果。
四、引导幼儿在科学游戏实践中理解科学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游戏化活动在实施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科学游戏实践中理解科学原理,这也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幼儿科学知识感知能力得以提升。科学教育本就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为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多为幼儿提供实践、实验的机会,这样幼儿才能在动手中强化自身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从而真正提升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效果。[3]例如,教师在万有引力、磁铁吸引等知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在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借助一些趣味性的小实验来吸引幼儿注意力,之后再为幼儿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这样幼儿就能在科学实验探索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真正提升幼儿园游戏化实施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在开展的时候,游戏化实施可谓是一种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科学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为此,幼儿园教师在对中班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游戏化教学的价值,结合幼儿实际、科学教育目标来有序实施游戏化教学,借此来点燃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及自觉性,真正让其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从而提升科学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李羿.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探讨[J].教师,2022(4):78-80.
[2]何霞.幼儿园科学有效地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3):56-57.
[3] 蒋彩霞. 寓教于游,玩出精彩——游戏化策略在幼儿科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