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2023-04-29蒋倩倩
蒋倩倩
摘要:当下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愈来愈引起国家的关注,其中阅读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中应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构建可以评价课外阅读效果的激励制度,全面提升课外阅读所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所谓阅读实际上是利用文字语言来发掘了解世界、享受美以及丰富思维的相关知识信息的过程。它能够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帮助人们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而在当下社会,阅读已经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也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学生在小学期间的总阅读数量不得低于145万字”,并对此提出了具体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此外,对于不同学段小学生的阅读量的具体要求在《课标》中也得以体现。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要适当性的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之情。例如:开展读书分享会。首先,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参与到活动中去,分享自己的读书内容。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达,用讲故事的方式,结合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其次,在学生分享时,教师应带动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后,采用以赛引读的方式,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阅读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还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其实这样的活动都很多种,有的是朗诵比赛的形式,有的是演讲比赛的形式,有的是每周读书之星评选活动,还有的是手抄板的绘制,样式十分多样。总体而言,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才能自觉去阅读。所以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关键。
(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鉴别能力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阅读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观念。而学生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后,要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首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保持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推荐读物要根据他们的兴趣,对学生的阅读内容不能做强制性的要求,只要阅读内容是积极健康的,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另外,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教师要注意语言表达,并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再者,当学生达到中高年级时,他们认识的文字数量增加了不少,思维模式也转渡为抽象思维逻辑为主了,有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较为深刻的书籍,如文学经典、名著等。简而言之,学生阅读的兴趣要成为老师引导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阅读内容选择的权利缓慢移交给学生自己。
(三)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繁重的课业任务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难以保证,实际的课外阅读量与课标要求的标准相差甚远。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必须要有保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第一,让学生学着抽出时间,将零碎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如:每天早晨的课前时间,晚上睡前时间等;第二,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以改进教学质量和提升效率;第三,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尽可能少地布置简单重复的作业,缩短用在作业上的时间,给课外阅读留出时间;最后,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
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爱闹,注意力的保持比较差,缺乏学习的自律性,因此氛围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均能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使三者有效形成一体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此外,教师应加强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传递给家长正确的课外阅读观念,建议家长布置书香家庭的环境,鼓励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并提倡互动式阅读,交流讨论阅读内容,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二、结论
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还要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另外要构建一套可以评价课外阅读效果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