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同步练习
2023-04-29杨艳
杨艳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乾隆会典》规定:百岁老民赐银30两,建坊里门题以“升平人瑞”四字,若是老妇人,则题“贞寿之门”四字,逾百岁者加赏银10两内府币;一百有十岁者,倍之;百二十岁以上者,请旌加赏不拘成例,此举旨在()
A. 缓和满汉矛盾 B. 增进政权认同
C. 重塑理学地位 D. 延续敬老传统
2. 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了检核簿册、连坐告密、遣吏巡行、密查侦缉、密奏传呈等方法进行监察督核。其中密奏传呈是经过特殊渠道将奏报的内容直接送呈君主,由君主亲阅,再朱批处理,并不通过各级军政部门,拥有最大的权威。清朝的“密奏传呈”指的是()
A. 刺史制度 B. 设置通判
C. 奏折制度 D. 内阁制度
3. 清朝军机大臣的遴选范围主要来自尚书、侍郎以至大学士,督抚间亦内调入值;任命军机大臣的谕旨一般是命其“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军机处虽有印信却无正式官署,乾隆朝纂修《大清会典》时甚至未将“办理军机处”列入条目。材料集中论证的军机处特点是()
A. 人员精干 B. 效率较高
C. 临时差遣 D. 保密性强
4. 1684年,康熙帝采纳施琅的建议,在批准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并派兵驻守的同时,将科举制度全面引入台湾地区。这些做法()
A. 扩大了清王朝的统治疆域
B. 破坏了当地文化信仰
C. 强化了台湾人的政治认同
D. 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
5.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
A. 实现了中央对蒙古各地的直辖
B.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 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
D. 建立了蒙古与中央的政治联系
6. 清王朝根据西藏和西南政治、历史、民族的特点,分别推行驻藏大臣和改土归流来加强对当地的统治。该举措()
A. 消除了民族分裂势力
B. 保障了政治局势的稳定
C. 扭转了边疆混乱局面
D. 促成了各地的协调发展
7. 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帝制史上第一个为直接统治地域之外而设立的机关,包括蒙古、西藏等,其地位等同于六部。这一机关是()
A. 行省 B. 内阁
C. 理藩院 D. 军机处
8.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他们向清政府提出以下要求: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贸易;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乾隆以所请与“天朝不合”一一驳回。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借此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B. 乾隆的回复体现外交平等原则
C. 英国迫切地要对华输出资本
D. 闭关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进阶训练
9. 《清稗类抄·狱讼类八》记载世宗(雍正帝)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 文字狱的常态化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文化市场的混乱
D. 社会风气的破坏
10. 有学者认为,缔结《尼布楚条约》后,清朝和俄罗斯基本上是按照两国之间的条约或者章程以对等的方式进行的。除了重大的杀人、劫掠案件之外,两国互相移送对方罪犯给对方边境官员进行惩处。在涉及司法问题上,显示了尊重对方法律的对等精神。材料表明该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
A. 完善了清朝的刑事法律体制
B. 终结了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
C. 带有一定的近代国际法精神
D. 解决了中俄的东段边界纠纷
11. 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纂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将清代以前未包括的“三北(即西北、北部、东北)”地区完全纳入其中。从今天看,此举有利于()
A. 扩大地方自治 B. 建立行省制度
C. 强化国家认同 D. 强化三省职权
12. 乾隆时期大臣王昶在《国朝彭树葵查私院滩地疏》中谈到乾隆五十三年荆州万城堤溃的原因时说:“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密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底沙淤日积,水势年增。”据此推测当时()
A. 玉米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 地方普遍轻视对河道的治理
C. 人口激增引发生态危机
D. 西南地区人居环境日益恶化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年)丁数约1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已达到2460万。实际上清查人丁时不仅百姓多方隐匿,地方官也担心丁增赋重,不便办纳,有意少报数字,因此实际上的人丁数量应当大大多于统计数字。加上未进入统计的老人、少儿、妇女,到康熙后期,全国的实有人口也应在1亿人以上。随后,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人口超过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大关。
材料二 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回光返照”的喻义,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