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2023-04-29

关键词:疆域专制帝国

【素养夺标】

1.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本课必备】

一、明清时期专制集权加强的特点

1.  对明清以前的政治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等方面体现了继承,在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体现了发展。

2.  专制范围空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3.  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除宰相制度、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4.  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逐渐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二、影响清朝疆域最终奠定的因素

1.  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是中国疆域保持稳定的基础,也是清代疆域最终奠定的基础。

2.  历史上活跃在中原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及民族交融对中国疆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中国地理条件的内向性是国家统一和疆域奠定的条件之一。

4.  清朝极力倡导“大一统”的观念,是清朝疆域最终奠定的思想基础。

三、《尼布楚条约》签订对中国清朝疆界形成的意义

1.  标志着清帝国已具备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领土、主权与国民(臣民)意识,虽然这些要素有时还很微弱或时隐时现。

2.  清帝国已存在着近代意义上的疆域、边界与边境制度;清帝国对其疆域、边界具备有意识的自我认定、法理确定。

3.  清帝国的疆域、边界已取得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承认。

四、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和评价

1.  实行原因

(1)经济原因:闭关锁国政策是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就是印证。

(2)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统治。

(3)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4)主观原因: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2.  评价

(1)积极方面: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方面: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猜你喜欢

疆域专制帝国
拓展生活的疆域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试析辽朝的疆域观
“专制”与“民主”
中国疆域内所见的丝绸之路(Ⅱ)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学会和孩子沟通 别让父爱变“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