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2023-04-29

关键词:小农经济私有制农耕

【素养夺标】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本课必备】

一、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

1.  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

(1)土地私有制: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  影响经济转型的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社会进步。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  影响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因素

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  影响经济转型的思想观念因素

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三、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认识

1.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1)批判: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

(2)继承: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是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

(3)发展: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等主张。

2.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理学僵化,社会上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3.  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文化的主导地位。

四、明清小说的特点及成因

1.  语言通俗生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通俗生动的语言更受市民阶层的欢迎。

2.  题材多样,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作品。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3.  重视教化作用。明清小说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猜你喜欢

小农经济私有制农耕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小农经济完全过时了吗?
认识和把握战争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纬度对比研究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