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随堂测验参考答案
2023-04-29
第12课
基础训练
1. C 根据材料可知,明成祖成立内阁,牢牢掌握决策权,并对内阁和六部进行分权,加强了皇权,C项符合题意。
2. B 明代内阁办公地点从没有特定官署到有了专门官署,阁臣的权责从“日侍左右,备问代言”变为“裁定机宜,对诸司奏启的批答,皇帝诏令的起草”,说明内阁的权限和地位不断提升,B项符合题意。
3. D 明初建立专门机构收集并定时讨论天下臣民的建议和意见,将可行者“移各该衙门施行”,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D项符合题意。
4. A 从材料中“不少国家国王也慕名而来”“其中3位因仰慕明朝文明”等信息可知,随着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的扩大,在许多南洋国家的影响力剧增,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深远影响,A项符合题意。
5. A 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这些卫所都集中在沿海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设置这些卫所有助于加强沿海地区海防,防止海上敌对势力及倭寇的侵扰,说明政府对海防的重视,A项符合题意。
6. A 据题意可知,明朝和蒙古之间的互市包括封赐、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说明交流方式多元,A项符合题意。
7. B 明朝前期,中央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作为管辖这一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B项符合题意。
8. D 根据郭沫若1944年写的 《甲申三百年祭》,可以用1944年减去300年为1644年,联系所学可知明朝灭亡于1644年,同年清军入关,故选D项。
进阶训练
9. A 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重要政务都亲自处理决定,之后为了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出现了票拟、廷议、廷推等制度,无论是丞相的废除,还是票拟等制度的出现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服从皇权需要,A项符合题意。
10. C 作为皇帝侍卫亲军的锦衣卫,担负“御侮防奸”的重任,参与征战安南和郑和下西洋等外交活动,说明明初锦衣卫兼具军政双重职能,C项符合题意。
11. 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从胡宗宪、王在晋等人著作中的“防御倭寇的策略”“防倭御倭”可以看出,士大夫阶层的海防意识在不断加强,B项符合题意。
12. B 据材料“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的蓟、辽、山、陕等边疆地区……建议‘今后各边有司,必择年力精强、才气超迈者除补”可知,高拱建议选拔年力精强、才气超群者担任边疆管理职务,体现了明朝边疆官员的选任,从惩处性向优选性转变,这是边疆治理被重视的表现,故选B项。
13. (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
说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
(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参政优势:大多具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
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各部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