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诗文中的廉政智慧涵养清风正气
2023-04-29张伟
张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清廉官吏所著诗文中充满正气,催人奋进,蕴藏着许多廉政智慧。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要充分挖掘古诗文内在的廉政智慧,增强廉洁意识。党员干部要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之风骨,洁身自好、克己奉公之德行。
廉以立德。苏轼在《六事廉为本赋》中说:“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蓋尚德以求全。”他认为廉洁从政是为官者的最高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做到廉以立德,为官者要厚植“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的为民情怀,体悟“至清廉平。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的隽语箴言,不忘“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的前车之鉴;要坚守“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珍自重,倡导“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绵”的自尊自爱,保持“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的自觉自省,践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的自警自律;要持有“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的廉洁志向,践行“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廉洁追求,恪守“颠簸不失志,贫贱亦清廉”的廉洁信条,保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无畏气节。
廉以立身。对于名利,杜牧认为“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白居易主张“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苏轼坚持“苟非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做到廉以立身,为官者要涵养淡泊名利观,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动摇、不迷失、不糊涂,稳住心神、管住手脚,抗住诱惑、经住考验,“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以平和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涵养“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名利观,时刻保持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的清白气节;要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成为亲民、为民的好领导好干部,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中汲取勤俭智慧,涵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行修养。
廉以为民。晏子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做到廉以为民,为官者要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中汲取亲民智慧,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汲取为人民服务的力量;要“当清、当慎、当勤”,耐住“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寂寞,坚守“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的清贫,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要,知廉于心,践廉于行;要心怀“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坚持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为民情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时刻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箴言,大力培植良好家风,倡导勤俭生活态度,戒奢欲养俭德。
“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古诗文中汲取廉洁营养,涵养廉洁文化,心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所盼,养成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