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思政元素分析

2023-04-29赖泓宇孟晓

当代音乐 2023年11期
关键词:钢琴曲思政元素教育

赖泓宇 孟晓

[摘 要]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红色音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激发并引领了无数人民的热情和斗志。分析红色音乐中的思政元素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红色音乐的历史地位和艺术魅力,还有助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红色音乐作品的深入研究,推动红色音乐的思政教育应用。作为红色音乐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钢琴曲《翻身的日子》凝聚了无数人民对解放的渴望。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红色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政治背景和苏区精神的考察,揭示其与红色思想的紧密联系,深入探讨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内涵;通过对音乐结构和特点的分析揭示其民族性旋律特征和和声织体,进一步彰显其红色意义;在思政教育意义部分,强调红色音乐作为一种宣传和引导思想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深入分析红色音乐中的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还能引导人们的思想和塑造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这对于推动思政教育、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红色音乐;钢琴曲;《翻身的日子》;思政元素;教育

[中图分类号] J64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3) 11-0195-04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和媒介,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在中国,红色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远的意义,通过深情的旋律和表达方式,将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传达给人们,成为了音乐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针对红色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思政元素进行分析,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精神与情感,该曲目以红色为主题,将人们带入了当时革命浪潮的洪流之中,它不仅是革命岁月中的音乐华章,更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压迫的精神图腾。本文旨在以《翻身的日子》为例对其思政元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对音乐、思想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为音乐学、教育学和文化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促进红色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一、《翻身的日子》中蕴藏的“红色”

(一)《翻身的日子》之“红色”政治背景

红色音乐是一种用于歌颂红色精神独特的音乐形式,经历了中国漫长的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是革命先驱、先进文化分子以及广大民众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记录党史和国史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其中,由我国作曲家朱践耳创作,中西混合乐队演奏的《翻身的日子》,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表现了土地革命成功后农民真正翻身做主后的激动愉悦之情。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改变土地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不断推进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带领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被压迫的农民劳苦大众终于不再受地主的压迫,可以自由支配土地,发展农业生产,开辟了一条中国的新发展之路。

《翻身的日子》后来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1964年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又对其重新编曲为钢琴独奏版本[1]。该钢琴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斗争精神,凝聚了中国钢琴本土化发展的成果和规律,表现出独特的音乐审美与情感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和个性化的主题旨意。

(二)《翻身的日子》之“红色”思想——苏区精神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的12个省内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这些革命根据地被称为“苏区”[2]。苏区精神是在建立、发展和保卫苏区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其建立在党领导下,是广大红军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强大的思想支柱,也是在展现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历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3]。红色钢琴曲《翻身的日子》中的苏区精神,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两个方面。

1.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土地革命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共产党人的胜利之“本”,精神之“钙”[4]。中国的土地革命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历程,人民群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表现出了极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相信通过努力斗争,可以实现土地的平分,摆脱贫困,获得自由和尊严。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中,他们积极地参加革命斗争,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难险阻,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也体现在他们对于领袖和组织的信任上,他们认为共产党是自己的代表,是可以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法宝。最重要的是,他们相信为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只有通过土地革命,才能使自己摆脱贫困,获得自由和尊严。

2.艰苦奋斗

中国土地革命中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表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在旧社会的残酷压迫下,人民群众生活贫穷、困苦,但他们没有放弃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以最朴素的方式生活,耕种土地、务工为生,忍受各种艰难困苦不断地奋斗着。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也体现在革命的斗争中,他们积极参加革命组织,投身到各种形式的斗争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革命事业,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个人尊严而不断地斗争着。艰苦奋斗还表现在他们的思想和信仰上,他们的不屈不挠和坚定信念使得革命的胜利成为可能,也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艰苦的斗争,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因此,在中国的土地革命中,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二、《翻身的日子》之音乐结构与特点

(一)《翻身的日子》之曲式结构

《翻身的日子》这首作品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如图1所示,带有引子和尾声两个部分。

图1   单三部曲式结构图

引子部分为(1—15)小节,建立在E徵调式上,以F的力度开头,以突出和弦的旋律(见谱例1)为重点,表现出振奋人心的音乐氛围、庆祝翻身解放后的热烈场面和土地革命战争终于在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取得来之不易胜利的欢喜之情。从第9小节开始,旋律由一连串的下行跳音音程过度到平稳的二三度单音,使热闹的场面逐渐安静,引出A段的主要主题。

谱例1:

乐曲A段为(16—57)小节,由中间带有一段短小连接的两个变奏乐段组成。

谱例2:

主题呈示部分(16—32)小节,主要主题材料a(见谱例2)是带有陕北秧歌韵味的舞蹈性旋律,通过两个极不和谐二度的变音模仿出了板胡高昂坚实的滑音,突出了诙谐与民族韵味两大特点。好似展现了人们在广场上热闹地扭着秧歌的画面,表现出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热情迎接和庆祝之情。第四句以主音完美收尾,在重复变奏一次后,起到了连接作用,并引出了A乐段的变奏重复(40—57)小节。

58—70为间奏。乐曲B段为(71—88)小节,材料b(见谱例3)为建立在D徵调式上的主和弦分解式旋律,主题旋律在低音区与高音区来回转换。当旋律转向低音区时,好似表现一位老者对农民阶级翻身成功的喜悦之情,转向高音区时,如同表达孩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主题旋律下的持续和弦跳音,则像是人们在热烈庆祝,敲锣打鼓、欢乐跳舞的喜庆场面。乐曲B段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谱例3:

乐曲C段为(89—109)小节,材料c(见谱例4)是以上下行琶音旋律为烘托的八度旋律,由双手交替演奏,先以高音区的八度旋律配低音区的上行琶音,再转至低音区的八度旋律配高音区的下行琶音,高低音区的交替转换像是一呼一应的对句将乐曲推向高潮,将人们庆祝土地战争胜利的热情以及对崭新生活的期待向往之情充分表现了出来。

谱例4:

尾声为(110—127)小节,是引子部分的扩展再现,最后由连贯的双手交替八度上行演奏转到从高音区到低音区的下行刮奏(见谱例5),使全曲结束于喧闹的气氛。土地革命战争胜利热烈庆祝的气氛随着乐曲结束了,但人们对美好未来愈加憧憬。

谱例5:

(二)《翻身的日子》之音乐特点

《翻身的日子》作为中国革命时期的经典红色钢琴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推崇。由于其根据中西乐队混合演奏版本改编而成,原曲中乐器种类丰富,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以下主要从旋律特征与和声织体两个方面阐述这首钢琴曲的民族性音乐特点。

1.民族性旋律特征

从旋律特征上分析,《翻身的日子》旋律简洁明快,富有激情,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根据曲式结构来看,全曲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主题旋律都结合了不同的民族特色。首先,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极具陕北特色,其舞蹈性主旋律带有陕北秧歌韵味,轻快流畅,跳跃性和节奏感强烈,节拍感明显,低声部左手的节奏,好似在模仿陕北锣鼓的鼓点,以此展现热闹的场面和喜庆的氛围,这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充满了广大人民群众庆祝土地革命胜利后的热情以及通过艰苦奋斗争取思想解放和改变命运的信念和勇气。其次,第二部分的主题旋律融合了山东吕剧,这是一种以反映社会生活某一方面为主的表演形式。它通过典型的故事情节和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人民的勤劳勇敢,歌颂了劳苦大众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斗争精神,并融入了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早期剧目多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创作,它们体现了贫苦农民渴望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望,与《翻身的日子》所要传达的精神相契合。最后,第三部分的主题旋律中还融入了河北吹歌中两组乐队对答句式特点,高声部主旋律和低声部主旋律的一问一答,前呼后应,似乎在分别表达不同年龄阶段人民对翻身成功后崭新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之情。

2.和声织体

由于《翻身的日子》最初是由中西混合乐队所演奏的乐曲,因此在改编为钢琴独奏版本时,为了在钢琴上展现出乐队般的音响效果,需要在和声织体上加以丰富。首先,在乐曲的引子部分,为了模仿出乐队演奏的音响效果,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和弦和八度音程营造出热烈的场景和欢喜的氛围。其次,在乐曲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中,作曲家巧妙地利用小二度的音程模仿了中国乐器板胡的滑音奏法,通过特殊的不协和的二度音程音响效果,模仿出板胡特有的滑音,增加了诙谐的气氛,表现出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三、《翻身的日子》的思政教育意义

《翻身的日子》是一首具有强烈思政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充满了革命斗争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其蕴含的思政教育意义不仅体现在音乐性上,更是在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乐曲的节奏具有简单明快的特点,容易被听众接受和记忆,这符合了思政教育的需要,因为思政教育需要通过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思想和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被人们接受和记忆。

其次,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具有多样性,乐曲在表达翻身解放的喜悦和激情的同时,也能够传达出爱国情怀、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等多种思想和情感,这样的多样性与思政教育的需要相契合,因为思政教育不仅要传达某一种思想或观念,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思想和价值观念更加完整和丰富。《翻身的日子》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再次,该作品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集体主义意识,激励人们在当今社会中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关注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这也是思政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的重要目标。同时,该作品还能够唤起人们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翻身的日子》表现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始终没有放弃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前进,这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当代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不气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

最后,该作品所表达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能够引导人们思考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也能激励人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追求自我发展和成长。

通过音乐作品传递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接受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念,也能够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和深入人心,《翻身的日子》作为一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钢琴曲,传播其蕴含的思想,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音乐演出:通过音乐演出将这首钢琴曲带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红色思想。可以在音乐会、文艺晚会等场合演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等方式,更广泛地传播;

(2)教育培训:可以将这首钢琴曲与思政教育课程结合,通过对乐曲的赏析加强对革命历史的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3)社会宣传:可以通过多种社会宣传形式,如电视广告、社交媒体等方式,将这首钢琴曲背后的革命历史向社会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知这首钢琴曲所蕴含的思想。

结   语

红色钢琴曲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有着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思想传递能力,通过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作品所表达的特定时代的思想、价值观和情感。在思政教育领域中,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来引导人们思考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者可以创造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将音乐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思想内涵,提升艺术教育的品质和效果,这有助于将历史经验传承下去,让后代了解和体验过去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奋斗历程。

《翻身的日子》作为一首红色钢琴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传播的内在价值,它将音乐艺术和政治文化结合在一起,以动听的音乐旋律传达鼓舞人心的力量,发挥激励斗志、振奋精神的作用。学习红色钢琴音乐,不仅有利于促进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发挥良好的教育功能,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红色钢琴音乐,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后代能够深刻理解和珍视历史的重要性,并在当今社会中发扬红色精神,坚定信念和担当责任。

参考文献:

[1]杨瑞雪.钢琴作品《翻身的日子》赏析[J].北方音乐,2014(10):47-48.

[2]邵青,李传伟.陕甘革命根据地统战工作论略[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3(05):4.

[3]王检生.浅论苏区精神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6(01):37-39.

[4]鲍为群.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竭的精神之“钙”[J].党史博采(理论),2014(08):13-17.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钢琴曲思政元素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夜的钢琴曲(六)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