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畲歌进课堂

2023-04-29陈锦云

当代音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承小学音乐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为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转变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师可以利用非遗畲歌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促使学生增强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分析非遗畲歌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引入,探究实现音乐课程与非遗畲歌高度融合的新途径,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得到启发,推动小学音乐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畲歌;小学音乐;传承;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J6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2233(2023)10-0-03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与推行,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非遗畲歌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工作中积极融入非遗畲歌,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完善教育内容与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提升民族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发挥出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

一、畲歌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一)畲歌的历史渊源

畲歌是我国传统音乐形式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手开始演唱畲歌。这种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风格而受到广泛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畲歌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在清朝时期,由于民族融合的影响,畲歌与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相互交融,形成了新的音乐类型。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畲歌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以福建福鼎而言,也就是闽东地区,此处的畲歌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同的地域也会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这些也都会对畲歌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畲歌的艺术特征

畲歌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民族特色,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有深刻的思考和反映,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

(三)畲歌的艺术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畲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成了一个独立的音乐流派,其音乐语言非常丰富多彩,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民乐元素,还融合了许多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和元素。此外,畲歌还有着深厚的人情味和情感表达力。就教育角度而言,通过对畲歌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发展现状,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掌握闽东地区音乐资源,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优势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闽东地区音乐资源,可以为音乐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带来极大便利。闽东地区拥有丰富多元的音乐文化资源,如畲歌、渔鼓(嘭嘭鼓)、茶文化、桐诗等,可以为系统性的本土音乐学习提供优质素材,也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提供有效路径。以畲歌为例,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闽东是他们最大的聚居区,其音乐极富有地域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具其自身鲜明特色的音乐文化。畲族音乐是畲族人民民族自豪感的宝贵资源,是凝聚畲族人民民族情感的生动载体。传承畲族音乐文化,对于凝聚和弘扬畲族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均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其相关的民间乐调大多是以地区的名称进行命名的,如福宁调、福鼎调、古田调、霞浦调等,其中流行在蕉城一带的畲族“双音”被誉为畲族音乐“活化石”。

二、畲歌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畲歌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校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本地区、本民族传统的、乡土的音乐教育。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该民族人民的口口相传得以流传并保存下来。例如,在福建福鼎的非遗文化“畲歌”进课堂教学就很有必要性,通过对畲歌的研究、演唱和演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民俗风情。畲歌的演唱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二)畲歌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该得到充分地传承和发展。如果能够通过音乐课了解一些非遗知识,加深文化理解,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畲歌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融入非遗畲歌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民间文化的了解传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促使学生在如今多元化文化背景下树立民族自信心,具备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非遗畲歌的影响下,全面拓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思想意识,在教育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学生通过音乐课堂学习了解、发现民族音乐,是探究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

三、小学音乐课堂引入非遗畲歌实施策略

(一)构建基于双减的地方音乐资源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容架构

1.走出去,深入田野采风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拜访当地著名艺人,了解当地民间艺术和表演方式、特点、流派、风格等;通过学习、观摩、记录,形成文字、视频、图片等资源,初步地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表演方法,熟悉极具典型性的艺术片段。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向当地的民间音乐传承人、研究者等学习地方音乐文化起源、发展演进、生态环境,记录更多资料,逐层筛选,选择适合学生的本土音乐资源。以走出去的形式,搜集素材,与校内音乐课程进行融合,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更多资源。

2.请进来,邀请艺人、专家进校园

邀请当地的民间音乐家走进校园,构建极具地域特色的音乐课堂。教师可以以现场表演示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地方音乐资源的启蒙式教育;还可以邀请地域音乐研究专家来到校园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活动,讲解本地音乐发展历史、唱腔、伴奏音乐、戏曲表演模式,等等。民间艺人、专业的到来,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新思路,有效促进学校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

(二)树立多元文化价值理念,了解非遗畲歌特色

非遗畲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民族信仰和思想观念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多样化,情感真挚底蕴饱满。尤其是具有相应条件的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对于优秀文化进行探究总结。教师在不同音乐形式下探究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汲取非遗畲歌的文化精髓,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理念与创造意识,拓宽学生的眼界,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一般来说,地方民歌在演唱方面具有较高的难度,所以对于演唱者有着较高的要求。若是学生对此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面对单调冗长的练习会感到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民歌的基本特征,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由此进行学习理解会产生相应的共鸣,从而让学生通过丰富的非遗畲歌内容感受到闽东民歌的曲调特征,体会到闽东民歌的丰富内涵。

(三)制订基于双减的地方音乐资源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

1.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遵循“双减”政策精神,重视课内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校内学好、学足,充分利用音乐课堂主阵地教育作用,以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渗透地方音乐文化资源。比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动态形式,为学生呈现地域音乐素材,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开阔学生地域音乐文化视野,增强地域音乐知识积累,深化学生对地方音乐文化内涵的感悟,从而使学生的自信意识得以提高。

2.开展校园主题活动

发挥校园主题活动教育作用,通过多种手段营造校园地域音乐文化氛围,制订“地域音乐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橱窗、电子屏等载体开展宣传,积极营造地方音乐文化活动氛围,同时成立“地域音乐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利用班会、音乐课等形式向学生宣传闽东地区音乐文化,创造浓厚的氛围。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成果,鼓励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和有关知识,提高音乐水平;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考察、结合、利用好本地的民间艺术资源。利用周一、周三、周五下午时间组建山哈歌言舞蹈小社团、渔鼓桐诗小社团、山哈歌言合唱小社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兴趣社团,从学生的个性喜好出发,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同时聘请专业的校外指导教师,并计划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同时将地域音乐活动列入学校文明校园创建范畴,为促进学校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本校实际和地方社会资源,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闽东畲族举办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的传统畲歌会,让学生到活动现场听、看、赏,切实地感受闽东畲族民间歌手的演唱、表演,欣赏原汁原味的民间非遗歌舞音乐,感知畲族民间民俗歌舞音乐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演唱方法等,同时可以实时实地地和表演者就当地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畲族音乐知识,了解畲族人民的原始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地域民族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的提高。

(四)树立文化自信,推动非遗畲歌传承

在现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也在逐步加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福鼎非遗畲歌的传承状况不佳。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推进非遗畲歌的传承工作,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真正了解非遗畲歌的特点和意义,从而形成浓厚的非遗畲歌传承氛围。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当重视对非遗畲歌的保护和传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广。比如,在学校内设立专门的非遗畲歌展示区,定期举办非遗畲歌展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非遗畲歌演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畲歌的表现形式;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非遗畲歌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了解非遗畲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非遗畲歌的热爱之情,而且能够促进非遗畲歌的传承。

四、畲歌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反思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畲歌的音乐特点,以及如何使畲歌成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教授畲歌。首先,我们通过讲解畲歌的历史渊源、演唱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畲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其次,我们还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演奏畲歌曲子,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和喜爱程度。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发现畲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不仅对畲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开始逐渐喜欢上了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同时,我们也在课程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例如增加了更多的畲歌曲目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需求。

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于畲歌的音乐元素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以及地域特色等方面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畲歌的基本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对其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的理解。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于畲歌的表现形式并不熟悉,导致他们在演奏时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另外,有些学生由于对畲歌的认知不足,无法准确地把握曲子中的节奏和音符位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多媒体辅助、结合课外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畲歌所代表的社会文化价值。

结 语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适当地融入非遗畲歌,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利用非遗畲歌独特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利用当前现代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形式,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全面发掘非遗畲歌资源,深入探究非遗畲歌精神内涵,启发学生心智成长,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育红.美学视角下的闽东畲族民歌[J].音乐创作,2018(10):145-147.

[2] 张星.畲族民歌的文化背景与传承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48-150.

[3] 雷佳榕.新形势下畲族民歌传承与创新发展探析:以闽东畲族聚居区为例[J].音乐创作,2016(07):143-147.

[4] 梅玉倩.“互联网+”背景下畲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教育,2018(17):58-59.

[5] 徐巧红.“延平畲歌”的音乐特点及其传承发展[J].北方音乐,2018(13):33.

[6]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21-24.

(责任编辑:冯津瑜)

[收稿日期] 2023-09-08

[作者简介] 陈锦云(1976— ),女,本科,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教师。(宁德 352000)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传承小学音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