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历史评价的三维向度

2018-01-02谢文娟

理论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阶级性历史性习近平

摘要:习近平基于历史评价的历史性原则、阶级分析原则和辩证性原则,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评价理论体系:通过提倡“六个不能”“两个不因”“三个标准”和“五个创造性”,深化历史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史鉴性、资政性;通过重提阶级分析理论、“刀把子”理论,强化历史评价的實践价值和阶级属性;通过倡导实事求是、“两个不能否定”、分清主流支流,加强历史评价的全面性、联系性、严谨性。习近平历史评价的三维向度,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原则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评价观的历史价值、实践价值、时代价值,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观日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关键词:习近平;历史评价;历史性;阶级性;辩证性

中图分类号:D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12-0028-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问题研究”(13&ZD006);湖北省社科基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研究”(ZD2015WT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谢文娟(1978-),女,郑州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即依照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尺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客体,给出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评等价值判断。伴随着社会更替和文明演进,在不断加强自身历史反思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历史评价的认识愈益深化。习近平基于历史评价的三维向度,对历史评价的原则意蕴和方法论价值做出积极探索,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观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一、深化历史评价的历史性原则

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应当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客观公正地学习历史、评价历史。他立足历史大视野品评历史人物,着眼大趋势分析历史事件彰显的历史性逻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历史价值。

1.通过提倡“六个不能”,深化历史评价的客观性。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1]习近平站在历史的高度告诫人们,任何人除了具备先天自然属性以外,必定还具有显而易见的社会属性。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务必坚持历史性原则,将其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之下,可以理性指出前人的历史局限性,但谨防站在后人或今人的立场、时代、观点,仅作简单肤浅的历史类比,苛责前人、罔论前人、非议前人,要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任何超越历史条件、历史过程,急于强调历史结果的倾向都是形而上学;任何摒弃历史语境、历史规律,戴着有色眼镜对前人求全责备的做法皆为唯心主义。客观解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本身打下的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不只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更有利于国人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养练。这“六个不能”既深化了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对历史人物意识行为影响的评价观,又与时俱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观的应用发展,给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极具实际操作性的评价指南,赋予人物、事件评价的历史性原则更客观的语境、更深刻的内涵、更丰富的方法。

2.通过指明“两个不因”,深化历史评价的科学性。习近平以质朴无华的道理和通俗易懂的阐析,申明人是历史的产物,“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即使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认识行动依然难逃时代条件的圈囿框定,再伟大的革命领袖犯错误亦在所难免。今人面对革命领袖所犯错误时,务必做到“两个不因”:一是“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二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1]现代中国已迈入政治体制改革的深水区,当下可谓险滩丛生暗流涌动,为铲除僵化专制体制残余,健康迈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我们势必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评价观,既不能盲目崇拜神化领袖,将所有的功绩一股脑全部算作革命领袖一人之功;也不能不加分析全盘否定领袖,把曾经的失误归属革命领袖一人之过,甚至一并否定他们曾经做出的丰功伟绩。这“两个不因”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历史评价领域的经典运用,它警诫人们任何企图脱离革命领袖所处时代条件的单向度功绩品评,都不过是一叶障目、盲人摸象。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全面评价革命领袖曾经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关乎正确看待我党革命奋斗历程问题,关乎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问题,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鲜明时代价值。

3.通过明确“三个标准”,深化历史评价的史鉴性。纵览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民族、政党的发展历程,皆不乏跌宕起伏甚至曲折反复,人世间不存在一帆风顺的事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一切正义事业终获胜利的历史逻辑。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自己所犯错误的态度,往往成为衡量该政党是否对人民真正负责的最可靠尺度。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1]党曾经犯下的失误和错误的惨痛教训,时刻警示全党全国人民,只要有政治勇气,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和错误;只要有政治智慧,正确分析失误和错误产生的根源;只要有政治谋略,坚决纠正失误和错误的行径,失误和错误就可转化为党难得的一笔历史财富,成为未来征程少跌倒少摔跤的一面明镜,助推我党事业更加戒训用良、行稳致远。这“三个标准”与列宁帮助西欧各国共产党认识“左派”幼稚病的言论,与毛泽东“我们党的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的论述,与邓小平“我们党所以是一个好的党,总是从错误中走出来取得更大成功”的阐析,既一脉相承又延伸拓展,为衡量政党成熟性出具一把更加明晰的戒尺,进一步深化了我党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观的史鉴功能。endprint

4.通过概括“五个创造性”,深化历史评价的资政性。我们党历来相当重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用与地位的评价,它不仅涉及我党如何客观看待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功绩问题,还事关如何正确看待党和国家的近代历史问题,更关乎国家高举何种精神旗帜发展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问题。习近平重申毛澤东为党、国家、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即使在晚年也曾犯下严重错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但也与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社会历史因素密切相关。应当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习近平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评价,在秉承历届领导人论断的基础上,多有创意和新意。诸如,梳理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概括五大“创造性”论述其理论贡献,归纳毛泽东的领袖品格、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阐发“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回答在新形势下怎样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等等。这些论断,一方面本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史评价的立场、观点、方法,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方法科学,讲得系统、精辟、有说服力,凸显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深刻发展评价的历史性原则,完善今日中国共产党科学的历史评价观;另一方面,在当前理论界存在一些质疑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革命领袖的杂音情况下,这些论断借由强化评价人物、事件的历史性原则,发扬其强大的资政效应,从理论上有力回击各种错误思潮,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政治立场,推动全党达成思想共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不断增强政治定力不忘初心躬身前行。

二、提升历史评价的阶级分析原则

社会诉求多元化、国民心态嬗变、历史理论欠缺,致使国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遭遇历史评价原则紊乱难题。习近平不但深化评价的历史性原则,还将历史评价的阶级分析法予以强化,提升阶级分析原则的实践价值。

1.通过推崇“阶级分析理论”,强化历史评价的实践价值。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看待政治制度模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2]他告诫全体党员干部,阶级斗争早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绝不意味着它在一定历史范围内不长期存在。令人堪忧的是,国内近些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界不断出现马克思主义被淡化、被碎片化、被边缘化的趋势,不少人一提起阶级和阶级观点弃之如敝履,阶级分析法亦有日趋被妖魔化的倾向,很多人对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的阶级斗争现象麻木不仁。放眼寰宇,置身世界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历史转型期,全球仅存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极其悬殊。中西方阶级立场、阶级话语体系的不同,早已注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西方“宪政”机制存在根源差异。“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在中国全力奋战“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不但重提“阶级立场”“阶级分析”,更强调务必采用“阶级分析方法”透过现象,抓住西方宪政模式的实质,中国治国理政绝对不可东施效颦,走“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陈轨旧路,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轰然倒塌即是惨痛的历史教训。这些论断凸显出共产党人阶级立场大于天的坚定信仰,习近平为维护中共执政地位的历史合法性、为应对现实愈演愈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为划清中西方政治体制的阶级差异、为解决当前我国至为关键的现实问题等,将“阶级分析理论”提升为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来对待,由此强化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实践地位。

2.通过重提“刀把子”理论,强化历史评价的阶级属性。阶级斗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阶级分析方法须臾离不开我国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必定贯穿于当下历史评价的整个领域。针对近几年来国际“颜色革命”肆虐、国内“新自由主义”思潮甚嚣尘上的情况,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了。”[3]我党务必“培育造就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4]“刀把子”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毛泽东时代,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向学员指出,搞革命就是刀对刀、枪对枪,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刀把子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必定会出乱子。习近平重提“刀把子”理论,有的放矢、振聋发聩,告诫全党尤其是政法机关,任何历史评价主体都处于一定的阶级社会中,自身早已打上深深的阶级烙印,其历史评价必然要反映它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必然要分析它所处复杂的阶级关系,这是历史评价不可跨越的规律。我国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不排除还有扩大的可能,政法机关在判断某个人物或者某件事情的时候,一切要从“阶级分析”角度予以考量,认清自己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本质。与此同时,习近平还赋予“刀把子”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揭示“刀把子”这把利器应当由谁掌握、向谁发力的阶级属性问题,确保锋利的武器为党和人民牢牢控制,向一切国内外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恶俗势力严厉专政。习近平重提“刀把子”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观点的灵活运用,进一步解决了国家机器打什么旗、走什么路、为谁张目的重大原则问题。评判中西方政法体系重大事件时,以“刀把子”理论为甄别武器,凡是鼓吹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取消政法委的观点,皆属资产阶级利益群体代言人;凡是宣扬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忠诚人民的举止,皆属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立场。习近平借助“刀把子”理论,教育全党阶级分析方法始终是分析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一把钥匙。只有考察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阶级立场,才能洞悉他们活动的实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预见历史发展的趋势。如若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内核的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法宝,就不可能全面正确地分析当今国际形势,不可能正确评判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机遇风险,不可能客观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endprint

三、发扬历史评价的辩证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敦促人类历史观实现科学变革,唯物主义辩证性原则是确保历史评价趋于客观公正的基本要素。习近平一贯强调将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党和国家的历史评价之中,展现历史现象的发展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助推现实社会实现良性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的时代价值。

1.通过倡导“实事求是”,加强历史评价的全面性。习近平主张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1]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当遵循的思想方法。针对日本政坛右翼势力公开否认二战期间侵华历史的恶劣行径,习近平身体力行、严词直指,“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5]任何企图否认、歪曲甚至美化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论,都是信口雌黄、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自欺欺人。针对国内外恶意诋毁党的革命领袖现象,特别是“非毛化”潮流甚嚣尘上,习近平为我党如何全面审视历史人物,树立了可兹效仿的评价典范。他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既要看到毛泽东为中国人民革命、建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也不应讳言他在建设道路上曾经犯过严重错误;既要看到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诸如:缺乏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建设经验,照搬照抄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盲目移植革命时期阶级斗争做法,欠缺经济建设正确思路的有效贯彻,缺少骄傲情绪滋长后的理性克制等等,又要看到从更广阔的时空视域审视,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确有复杂的国内国际社会历史原因,譬如,当时人民群众急于快速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愿望,党员干部头脑发热的现象较为普遍,“消灭私有制,单一公有制”理论认识存在误区,突破苏联模式的方式被视为离经叛道,中苏关系破裂,西方国家包围封锁,有效监督机制欠缺等等。习近平通过对毛泽东及其历史地位的全面评价,强调任何背离客观事实,试图片面、歪曲、掩盖历史真相,使历史碎片化的企图皆百害无一利。他提倡用全面科学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及其事件,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在方法论上进一步凸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评价的全面性。

2.通过首倡“两个不能否定”,加强历史评价的联系性。习近平以唯物史观为依据,指出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我们“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3]这两个历史时期既相互关切,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我党勇于创新、继往开来的实践探索。如若仅仅看到两个历史时期在具体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策略路径上的诸多差异,摒弃前30年为后30年奠定物质、制度、经验根基的客观事实,无视后30年是对前30年各种领域的全面发展,把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对立,那么终将步入孤立、片面、静止评价历史的死胡同。这“两个不能否定”的论断,堪称依据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点考察诠释当代历史事件的典范,它结合时代发展显现的认识误区,及时解答人们思想上的困惑疑虑,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原则评价历史的时代价值。

3.通过分清“主流支流”,加强历史评价的严谨性。习近平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6]要牢牢把握中共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即是我党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唯有“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3]习近平用生动的论述告诉世人,世界上万事万物时时处处都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矛盾,历史现象和发展过程总是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之中。我们在分析历史现象时,采用辩证、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不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还要擅长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更要客观评判事物的主流与支流,精准抓牢历史的主线与本质,强化历史评价的严谨性,真正发挥历史评价激励、警示、资政、育人、明智的重大时代价值。

结语

习近平关于历史评价的历史性原则、阶级分析原则和辩证性原则思想,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思想的中国化,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观,对于正确评判党史国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评价观的历史价值、实践价值、时代价值,对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复古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具有深刻的思想引领和方法论价值,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观日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12-27(02).

[2]劉世军.中国政治学研究新时代的到来[EB/OL].(2014-06-30).http://www.whb.cn/zhuzhan/guandian/20140630/9210.html.

[3]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中央党校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01).

[4]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21(01).

[5]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02).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25(01).

【责任编辑:宇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阶级性历史性习近平
阶级话语与人性言说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论正确认识党性
新谢泼德火箭:历史性的垂直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