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信息化模式探究

2023-04-29夏云静

当代音乐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乐理教育信息化

夏云静

[摘 要] 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乐理是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是构建音乐理论学习高墙的基石。本文将以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必修课——乐理为例,就音乐专业课程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乐理;教育信息化;高校音乐专业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3)12-0010-0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新的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对教育信息化赋予了新的使命。教育部于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018-04-18/2022-02-17.。高校的线上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的进程,信息化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临教学模式的巨变,教师身份需要重新界定,课程设计的核心要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结合新的教学模式设计可量化的学习目标,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以其专业的特殊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利弊也逐渐体现。本文将以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必修课——乐理为例,就音乐专业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乐理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课程发展的需要

乐理,即音乐理论。乐理是讲授音乐基本知识和培养音乐学习基本技能的启蒙课程,与音乐理论的其他高级科目相比,基本乐理更具工具性质,是其他科目的基础

周勤如.研究中国音乐基本理论需要科学的态度——从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的谬误谈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03).。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乐理作为一门基础知识课程,学生可以不用过于依赖教师讲解,部分内容可自行学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结合,可采用慕课、微课等新媒体教学工具优化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就课程本身而言,从完成教学目标的层面来看,具有奠基性概念的内容,如音与音高、律学常识、音乐术语、读谱记谱法等,此类内容无论是教本表述还是学生自行理解上没有过高的门槛,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学。借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前将教学内容提前分配给学生,课堂时间留给答疑或是需要教师深入讲解的地方。总而言之,乐理作为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重在将音乐基本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教学工具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可缩减课堂上陈述性讲解的时间。在学生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从源头认识、理解、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學生学习的需要

乐理是一门理论课程,首先是给专业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其他理论课程(如和声学、对位法、配器法、曲式学等)做好准备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10: 253.。因此,乐理课程对音乐专业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实教学情况是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往往已经学习过乐理,进入学校后不同主项、乐理程度参差(个别省份、专业的音乐省统考甚至不要求乐理成绩)的学生一并安排在若干平行班进行教学,造成未学过乐理或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有过学习经验的学生对已知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事实上,考前的乐理学习大多存在应试成分,缺乏对其诸多技术细节及其背后内在原理的学习。诸如此类的原因,不利于平衡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学习水平参差带来的问题。首先,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从“信息化教育”概念提出至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智慧教学工具、资料共享平台等现代化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教师可利用诸多便捷的资源和工具,围绕教学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学设计。脱离了枯燥的理论讲解,学生自然更乐于接受新鲜的教学模式。其次,信息化教学手段可成为缩短学生学习效果差距的辅助工具。前文提及学生入学前乐理基础不同和各专业统一平行班教学等问题,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功能,跟踪、筛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做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最后,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慕课、在线课程等的出现,教育资源共享与课堂教育的优势互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必局限于课堂之上,学生根据需求打破空间、时间的束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的进度,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教学的需要

教育信息化的宗旨就是利用现代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提升。信息化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打破了地域、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降低了教育的成本。除此之外,国家层面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教学能力将成为当代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因此,无论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提高的需要还是教育行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地融入信息化教育的进程,无疑是实现自我完善和推进教育变革的共赢之举。

在国家发布教育信息化一系列政策的背景下,学科知识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以高校乐理课为例,教师授课好比是给学生埋下一颗种子,未来让学生可以在音乐领域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和动力。因此,除了讲清楚基础性概念,还应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论综合修养。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兼顾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高阶能力的提升。这就对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其资源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优点,可以促进教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模式、高效传递知识,而高效的课堂必然推动教师不断地去拓宽自己学识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化教育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知识储备的阶梯,也能够助力教师自身发展、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二、乐理教学信息化的优化策略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逐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课堂。就乐理课而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总的来说,其有利方面在于:重塑师生间的关系,提升教学活动中互动的有效性,使课堂内容更有个性、更丰富。推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师生、同行之间的教研交流,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不利方面在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常常受到网络的限制;不利于师生形成长期的专业进度规划和积累;互动交流和监督的远程隔阂明显;等等。以下就如何优化乐理课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路径进行讨论。

(一)建立分层教学模式,实现精准教学

乐理课通常安排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个学期,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刚入校的同一班级中学生个体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乐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教学内容划一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明显阻碍着学生的发展。例如,学习基础的差异、学习态度的差异、自身素养的差异等,受以上各种原因影响,乐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呈现出入学时程度好的学生,兴趣高、能力强、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而程度差的学生则往往陷入与之相反的恶性循环,整个教学班级出现“吃不饱”和“跟不上”的现象。教师即便通过对后进生予以适当的关注或个别辅导,依旧难以转变其学习状态,且面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课上若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这部分学生也会出现消极和懈怠的情况。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教学,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上述问题。分层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的主体——学生进行分层,另一方面是利用“教”的工具——信息化教学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对二者的分层,将能更加清晰地找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学生的分层主要对他们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态度进行划分。学习基础可通过测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则需要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检测,信息化教学技术可以辅助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将课前、课上、课后时段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前时段将基础性知识以线上教学视频、测验等方式发布给学生,对每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预热。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检测学生的知识盲区,“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在课上时段的“线下”教学环节中,根据课前学生的学习反馈,将他们在课前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讲解,设置拓展训练和综合训练,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学习内容。课后又回到“线上”环节,这一环节注重夯实课程知识、拓展高阶能力、锻炼实践技能。同样以线上发布任务的方式,检测学生课前与课中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发布与之匹配的拓展任务和实操训练,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拓宽学术视野,将专业相关乐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改善教学内容落后于实践的现状,将所有理论知识最终体现在“用”的产出导向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根据每轮的“线上”学情分析,实时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以便精准辅助教师管理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分层模式,使信息化技术与乐理课教学得以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乐理课程的实效性及音乐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二)加强多课程间联动,推进知识串联

乐理作为音乐诸多专业课的基石,与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彼此之间的关联度是不言而喻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乐理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动,不仅可以改善学生因入学前已经学过乐理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懈怠的情况,还有利于缓解学生面临后续课程时所产生的畏难情绪。依托信息化教育技术,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使乐理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其他学科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多关联的地方,在课程设置上属于平行课。偏理论性质的乐理大部分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视唱练耳将知识点加以实践,比如乐理中的音值音高、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等,通过线上的方式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在线下课前对浅表性知识进行自学,偏实践性质的视唱练耳课中与乐理相应“听+唱”的练习也一并发布,并设置与之匹配的检验环节。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学情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在后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知识点薄弱的地方,在线下翻转课堂注重深化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两门平行课程的联动既可以同时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减少教师花在相同知识点上的时间和精力,又可以使得两门课程彼此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得以相互平衡。

和声作为乐理的后续课程,是音乐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声的教学内容是和弦及其在调性逻辑中的序进关系,学生不仅要学习和弦的纵向排列形态,还要掌握和弦在横向序进的相互连接关系。乐理中音程、和弦、调式调性中的转调、交替调式等知识点与和声联系紧密。由于和声是考验学生对乐理知识更加深入的掌握以及综合能力的运用,不少学生在进入和声的学习时不能及时适应和声的课程特点,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于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质量。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在乐理课中涉及和声知识的部分做拓展讲解,在作业中增加四部和声的简单写作、调式中的和弦分析等练习,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大的视听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直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听觉、视觉感官上。另外,教育资源信息化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去了解音乐知识背后的文献,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和声课的学习做好过渡。

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加强乐理课与其他课程的联动,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连贯性,加强与其他课程知识的衔接,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夯实掌握的学习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专业视角。

结 语

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信息化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今,新时期掀起的教育信息化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一线教师响应国家号召,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当然,信息化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过于依赖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上至教学单位下至一线教师都应围绕着“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主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从源头上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顽疾,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审美情趣,推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通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2]韩启超.新文科 新情况 新思路——2020年全国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20(6):46-48.

[3]周勤如.研究中国音乐基本理论需要科学的态度——从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的谬误谈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3):3-28.

(责任编辑:尤 雷)

猜你喜欢

乐理教育信息化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音乐技巧和乐理感知的融合培养
——评《视唱练耳与乐理》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基本乐理中的两对常用概念的辨析及其教学
画说乐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