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对区域韧性的影响
2023-04-29高志刚丁煜莹
高志刚 丁煜莹
摘 要:区域韧性是指在出现外部风险冲击时,某一区域的整体应对和适应能力。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的影响,探究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起调节作用,且调节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起“U”型调节作用;在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区域韧性中也起“U”型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区域韧性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未产生调节作用。因此,应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韧性。不断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同时采取多元化规制手段,激发环境规制的倒逼作用。
关键词:产业结构;区域韧性;环境规制;调节作用
作者简介:高志刚(1972-),男,河南濮阳人,博士,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等相关研究;丁煜莹(1995-),女,河南洛阳人,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64035);新疆天山雪松计划项目(2019XS07);新疆财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XJUFE2023B001)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23)04-0035-07 收稿日期:2022-02-06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经济实力是韧性区域的关键要素,而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产业结构升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也带动了地区城市化发展,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难题逐渐暴露,甚至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掣肘。产业结构升级会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重要影响,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韧性 陈奕玮,吴维库:《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城市经济韧性》,《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23期。。产业结构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虽然产业结构多样化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冲击,而专业化的产业结构在发生冲击后由于短期内无法寻找替代产业,经济韧性会减弱 Diodato D,Weterings A B R,The Resilience of Regional Labour Markets to Economic Shocks:Exploring the Role of Interactions Among Firms and Workers,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5(4).;另一方面,虽然产业结构多样化能够分散化解风险,但较强的经济联系也会导致经济危机在部门间扩散,抵消多样化结构带来的积极效应,反而专业化程度高的地区由于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更能够抵御和应对冲击带来的风险。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部分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即使存在负面影响,也能通过科技创新得以纠正 贾洪文等:《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21年第5期。。也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最优调整区间,当产业结构升级达到一定水平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 赵越强等:《金融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21期。。(2)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 韩立达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数据的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10期。,但这种影响因行业而异 朱高立等:《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分析》,《兰州学刊》,2020年第10期。。郭树华等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人口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生产率城市化分别呈倒“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生产率城市化呈“U”型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郭树华等:《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推进的影响、效果与机制》,《工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1期。。(3)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一些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对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贡献 Donald J,The Difference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Urban-Rural Disparities in Well-being in China.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2012(1).,但董洪梅等在研究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了东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董洪梅等:《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东北地区城市的实证分析》,《农业技術经济》,2020年第5期。。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前期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当城镇化达到高级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则会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Huang K,Wei T,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Dynamic Analysis Based on PVAR Model.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2016(3).。(4)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关于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倒逼作用,涉及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环境作用的研究颇少 李小帆,卢丽文:《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的联动效应》,《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5期。。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较为复杂,难以厘清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的作用方向。
目前关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存在较大分歧。“污染避难说”认为,地区间环境规制标准差异会带来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不利于转入地产业结构升级 范玉波,刘小鸽:《基于空间替代的环境规制产业结构效应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0期。。“遵循成本说”则认为,环境规制引发的高成本挤占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投入,从而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 Chakraborty P,Chatterjee C,Do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directly Induce Upstream Innovation?New Evidence from India,Research Policy,2017(5).。而“创新补偿说”则认为合理的环境规制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会促使其加大研发及人力资本投入,产生的创新效益足以弥补环境规制成本且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张娟:《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基于创新补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视角》,《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0期。。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的调节作用,以期共同提高区域韧性水平。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存在正负两方面影响。首先,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向高附加值部门流动。实现要素在各部门之间均衡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朱高立等:《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分析》,《兰州学刊》,2020年第10期。。其次,产业转移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促进人口城镇化的进程。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投资行为,城镇化水平越高,区域韧性水平也会越高。最后,产业结构升级也能够显著降低工业废弃物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为区域韧性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发展也存在负面影响。在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变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垄断性特征会使产业结构升级的红利减弱,经济增速出现结构性下降。另外,产业结构升级虽然推动了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但也带来一系列城市病,导致城市承载力下降,抑制区域韧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产生“U”型或倒“U”型影响。
(二)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的调节作用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作用,那么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也会发挥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正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环境规制强度存在地区间差异,这种差异会使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入环境规制强度相对较低地区,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也会增加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挤占科技研发投入,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环境规制虽然会增加企业治理成本,但成本压力会驱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及污染物排放减少可以弥补企业治理成本,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影响,可能会使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的调节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起非线性调节作用。
假设3: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的调节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为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的影响,建立如下地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3.控制变量
(1)对外开放程度(OPE)。提高外贸水平有利于资源要素积累,加速产业结构转变,提高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选取国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来衡量。
(2)政府干預(GOV)。政府调控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效果,高效的政府干预对区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借鉴孔凡文等 孔凡文,李鲁波:《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7期。的做法,选取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衡量。
(3)人口密度(PD)。人口是区域发展的活力源泉,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激发市场活力,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高人口密度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完善,为应对突发危机提供物质基础,采用单位面积人口数进行衡量。
(三)数据来源及描述统计
四、实证检验
(一)全国层面
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与区域韧性三者间影响关系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1)和(2)考察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区域韧性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模型(3)和(4)考察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区域韧性中的线性和非线性调节作用,模型(5)和(6)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区域韧性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模型(7)和(8)考察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区域韧性中的线性和非线性调节作用。
在表3中,模型(1)和(5)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区域韧性。模型(2)和(6)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回归系数均为正,产业结构高级化平方项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平方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呈倒“U”型关系,假设1得到验证。经计算(剔除控制变量的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在3.945时对区域韧性的影响达到最大值,即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跨过3.945时,对区域韧性的作用由促进转为抑制。类似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在达到0.389时,对区域韧性的作用由促进转为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并非单纯地促进或抑制区域韧性,而是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提升区域韧性水平。
在模型(3)和(7)中,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的影响显著为正,在加入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后,对区域韧性的影响由正转负,环境规制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区域韧性的促进作用,说明我国当前环境规制抑制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后,环境治理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制性环境治理的支出也挤占了科研创新投入,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在模型(4)和(8)中,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负,环境规制平方项与产业结构升级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起“U”型调节作用,假设2得以验证,即环境规制前期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并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的驱动作用,但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倒逼企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区域韧性。再根据模型(3)和(7)可以判断,我国环境规制水平处在拐点左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挤占效应大于倒逼效应,不利于我国区域韧性提升。
(二)区域异质性分析
我国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种地区差异也会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和区域韧性方面,为使研究成果更贴合各地区发展现实,在此分区域进行讨论。
在表5中,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区域韧性。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系数为负不显著,与环境规制平方项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区域韧性中起“U”型调节作用,当前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并未产生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环境规制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与环境规制平方项的交互项系数不显著,表明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区域韧性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应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引导科技创新,发挥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倒逼作用,推动中部地区韧性发展。
综上,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起“U”型调节作用;在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区域韧性中起“U”型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区域韧性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未发挥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的调节作用确实存在区域异质性,假设3得以验证。
为保证前文实证结果真实可靠,首先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再次回归,消除异方差后,环境规制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起非线性调节作用,且当前主要以负向调节为主,与前文结论一致。其次,采用Tobit模型对前文结论再次验证,以避免因变量受限产生的偏差影响实证结果,所得结果与前文一致,故环境规制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起非线性调节作用,当前处于负向调节阶段这一结论可靠稳健(囿于篇幅,具体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不予列示)。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2005-2019年全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韧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将环境规制及其平方项加入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的线性和非线性调节作用,并分地区验证这一影响机制的区域差异性,最后通过模型变换对前文结论进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韧性呈倒“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跨过3.945后对区域韧性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在达到0.389时对区域韧性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韧性处于曲线的左半段,呈促进作用。其二,环境规制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起“U”型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前期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并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韧性的驱动作用,但当环境规制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倒逼企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区域韧性。当前我国环境规制水平位于拐点左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挤占效应大于倒逼效应,不利于提升区域韧性。其三,环境规制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的调节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起“U”型调节作用;在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区域韧性中起“U”型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区域韧性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韧性中未发挥调节作用。因此,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韧性。筑牢产业基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投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而提升区域韧性。同时完善环境规制体系,不断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对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应以鼓励清洁技术创新为主;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应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并给予环保补贴。政府应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实施多元化环境规制手段,激发环境规制最大化效益。
Abstract:
Regional resilience refers to the overall response and adaptability of a region in the event of external risk shock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n regional resilience, and explores the regulatory rol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i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play an adjusting role i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resilience, and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regulatory effects. In the eastern regi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play a “U-shaped” regulatory role i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resilience; In the central regi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play a “U-shaped” regulatory role i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resilience, while they play a negative regulatory role in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resilience; In the western regi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have not played a regulatory role i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resilience. We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hance regional resilience;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system and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fforts; Adopting diversified regulatory measures to stimulate the driving forc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regional resilience;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regulatory effect [責任编校 陈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