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旅游概念内涵的中西比较与反思

2023-04-29周小凤张朝枝

旅游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概念

周小凤 张朝枝

[关键词]可持续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旅游发展;概念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784(2023)01-0043-10

可持续旅游定义的明晰是开展可持续旅游相关研究的基础[1]。自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发布以来,可持续性已经演变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主导范式[2]1。可持续旅游概念也因此成为旅游研究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及重大旅游议题的焦点[3]517,[4]1122, [5]1933。但是,可持续旅游的定义至今尚未达成统一的、明确的共识。这不仅使得可持续旅游概念不清、边界模糊,也导致可持续旅游研究与实践出现混淆及矛盾[6]1。学者们认为,有必要对可持续旅游概念的认知演变进行文献梳理与更全面的批判性分析[5]1933,[7]246-247,[8]5,进一步厘清可持续旅游的定义和内涵。这不仅有助于可持续旅游概念的理论反思,也能够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和发展可持续旅游提供指导框架。

为此,本文试图梳理国内外关于“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ST)概念的发展演变,深入剖析“可持续旅游”的具体内涵,以期为可持续旅游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解框架。作者以“可持续旅游”为主题词,并以“可持续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中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以“sustainable tourism”与“sustainabletourism development”在谷歌学术中搜索英文论文,筛选出重要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国际组织的重要文献进行分析。

1 国外对“sustainable tourism”的理解

1.1 可持续旅游概念的诞生

在国外,“sustainable tourism”(可持续旅游)一词源于“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在旅游领域的实践[4]1122,[6]1。在20世纪80年代末,正当可持续发展观进入成熟阶段,大众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社会与生态等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6]1,[7]245,[9]1,[10]2,以1980年《马尼拉宣言》提出替代性旅游为起点,可持续旅游概念进入探索期。随后,影响全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文件如《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先后颁布,在旅游领域的《可持续旅游宪章》和《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也随即颁布。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式文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颁布,可持续旅游也随之成为旅游领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图1)。

“sustainable tourism”的定义源于“sustainabledevelopment”概念与旅游行业的结合[6]1。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1],主要包含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个维度。其中,加拿大温哥华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战略》,世界旅游组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世界旅游旅行理事会、世界旅游组织、地球理事会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的《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标准1.0 版本》等对可持续旅游的定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表1)。

1.2 可持续旅游的术语辨析

在國外,可持续旅游表述为“sustainable tourism”,与之相关的术语有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sustainable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ST(可持续旅游)、STD(可持续旅游发展)等。其中,“可持续性”指一种状态,意味着为后代提供稳定的生活条件[12]460-461,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对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和提供机会来维持旅游业的存续[13]1。“可持续发展”从为今世和后代维护自然资源的观念演变为关注文化和社区多样性及社会正义和公平等问题的价值观导向,既是一种对环境保护有益且持久的发展路径[6]2,也是一个基于管理手段改善现状问题的过程[12]461。

而“可持续旅游”最初被视为解决旅游负面影响、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和福祉问题的积极发展理念和模式[9]1,[14]2,旨在减少旅游业、游客、环境和社区之间的失调性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对环境和文化的负面影响,提高游客满意度与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的长期增长[8]5,[14]2,强调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10]2。而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可持续旅游的目标变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12]460,[24]。可持续旅游发展既包括提升东道国社区的生活质量、游客满意度以及自然和社会资源的保护性利用,也包括旅游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的协调发展[7]245-246。渐渐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目标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将旅游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之中[10]1。

但也有学者表示,旅游情境下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ourism)不同于可持续旅游,前者倾向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后者被视为一种发展形式[25]。虽然大家都认为可持续旅游基本包含环境、社会和经济3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13]1,但在具体实践和研究中这3个维度很少得到同等考虑,往往强调环境维度而忽视社会和经济维度的平衡[2]1-2,[3]520。近年来,可持续旅游的内涵已经扩大到不仅包括环境问题,还涉及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人类福祉以及文化间和文化内的公平、公众参与旅游相关决策以及所有利益攸关方共享社会文化旅游发展成果等内容[7]245-246,[8]5-6。

1.3 可持续旅游的内涵

关于可持续旅游概念的具体内涵,国外学者主要从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发展形式与受益对象3个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目标来看,可持续旅游强调旅游资源的高效与永续性利用以满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发展[6]2,反映了自然资本和文化资本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与增长限制,要求保护自然资本和文化资本以避免产生旅游业不可接受的危机变化[4]1131。从发展形式来看,可持续旅游一开始就被理解为一种与大众旅游相对立的旅游活动[3]520,[5]1934,[22]5。20世纪六七十年代,鉴于大众旅游的负面影响,“可持续旅游”被作为一种“小众旅游”而提出,包括负责任旅游、替代性旅游、软性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社区旅游、志愿者旅游、自然旅游等多种形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意识到旅游的大众性并不一定是可持续旅游的对立面,对可持续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关系的认识从“两极对立(polar opposites)”,向“连续整体(continuum)”“移动转型(movement)”和“融合发展(convergence)”转变[26]。学者也不再专注于探寻特定的可持续旅游形式来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是将可持续旅游视为一种在一系列情境下可应用的总体发展范式或目标[19]864。因此,当前的可持续旅游并不是特定的某种旅游产品或活动形式,而是强调从不同区域尺度[27]188、不同产品类型、不同发展规模、不同活动类型[28]等多个方面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目标。从受益对象来看,可持续旅游强调所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共同与协调发展,鼓勵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合作[27]188,并且强调东道社区的广泛参与和社区赋权,通过当地社会资本要素的投入来促进旅游发展、资源保护与提升社区生活质量[4]1131,尤其是当地社区居民、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可持续发展[29]。

可见,国外关于可持续旅游内涵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当前可持续旅游不再特指具体的某一种旅游形式,也不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框架,而是一种能够广泛应对不同情境并能作出恰当解释的适应性旅游发展范式[19]864, [30]。

2 国内对“可持续旅游”的理解

2.1 可持续旅游概念的引入

随着可持续旅游概念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学者开始将相关概念介绍到国内。例如,1994 年学者谢彦君将“sustainabletourism”译作“永续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新观念、新课题、新挑战”引入国内[31]21。同年,学者戴凡将国外文献《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翻译为中文,并介绍了“可持续旅游”的基本内容。1996年,郭来喜和孙钢以“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与宏观配置体系研究”作为“九五”重点课题,掀开了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问题深层次研究的序幕[32]。

在中文语境中,与可持续旅游相关的术语具有多元表述。具体包括:(1)sustainable tourism,被译为永续旅游、可持续旅游、可持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等;(2)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被译为旅游持续发展、可持续旅游开发、可持续旅游发展/区域旅游持续发展。同时,中文文献对可持续旅游相关术语也具有多种英文翻译。例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被译为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旅游可持续发展,被译为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t sustainable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tourism。通常情况下,国内学者将加拿大1990年的全球大会(Globe'90 Conference)和1995年西班牙的可持续旅游世界会议(World Conference onSustainable Tourism)发布的3份文件视为可持续旅游的定义、内容和目标的重要来源,但表述也不尽相同。例如,Actio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Tourism Development 被译为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战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旅游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 (草案)/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等多种不同名称;Charterfor Sustainable Tourism 有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两种表述; SustainableTourism Plan of Action 被译为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从这些术语的翻译来看,因人而异的汉语翻译导致了大家对“可持续旅游”概念的理解变得模糊,也导致国内学者常将可持续旅游等同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概念(表2)。

2.2 可持续旅游的术语辨析

国内学者对可持续旅游的相关表述基本上可以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旅游3种表述方式(表2)。其中,可持续旅游指的是一种依赖于具体方法和手段实现的发展目标或发展哲学[31]22,以旅游活动不破坏资源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专注于探讨以什么样的形式发展旅游业[40]45。旅游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可持续性,以环境、旅游者和当地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为核心[49]41,[50]44,要求以系统的、平等的、全球的、协调的方式发展旅游。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一词则是我国学者基于国外“可持续旅游”思想而提出的新概念,主要是基于旅游业带来的现实环境问题提出的,要求以不损害资源和环境为前提,通过改善旅游业的经营机制[43]128 与负责任地协调运作旅游产业网络系统[40]43 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旨在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化。然而,有学者认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概念仅仅关注旅游业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时间维度,而忽略了旅游业发展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空间维度以及与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与措施等问题[51]。对此,学者张广瑞认为,“可持续旅游发展”不应当简单地解释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是一种追求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长期协调的旅游业发展形式[52]。

2.3 可持续旅游的内涵

国内的可持续旅游概念以西方可持续旅游理论框架为基础[50]44,形成了具有一套中国特色的内涵体系(图2)。

(1)从发展目标来看,国内学者对可持续旅游目标的描述主要来源于国外的《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战略》和《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两份文件,但表述中也有所区别。例如,有学者认为可持续旅游应包括旅游物质、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强调旅游业发展必须满足当下与未来的发展需要[53]327。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可持续旅游的总体目标包括生态持续性、旅游持续性、社会文化持续性与经济持续性[37]4,[54]18,或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和旅游生计的可持续3个维度[50]44。在此基础上,我国可持续旅游的总体目标被分解为旅游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支持、社会进步、培植可持续发展能力、国际合作、资源的永续利用、公平发展等多个子目标[34]15,[42]71。但在实践中,旅游业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可持续旅游的重点,要求开发者、经营者和管理者负责任地发展旅游业,协调好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居民与旅游者的利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发展需求等之间的关系[47]62,[49]4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系统,二者互为依存[55]986。

(2)从发展形式来看,国内的可持续旅游首先倡导旅游者践行负责任的环境行为,要求优化旅游活动的行为模式以实现旅游地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文化的长期协调发展[40]43,同时也要求旅游地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46]11,强调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环境的人地关系协调、当地居民与旅游者间人与人的协调[49]41,兼顾好整个地区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9]37。围绕可持续旅游概念,国内学者将一些新形式的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具体表现形式,如生态旅游[56]1、遗产旅游[31]37,[57]、乡村旅游[54]18、低碳旅游[58]、善行旅游[59]等(图2)。在中国,可持续旅游也逐渐被理解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能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所有旅游形式[53]327。

(3)从发展受益对象来看,中国学者对可持续旅游的理解强调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协调和平衡好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38]57,[47]62,[49]41 及区域发展[39]37 与合作[46]53-54,保证旅游者、旅游地居民以及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者的利益。其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利共生,本质上是要保持区域内旅游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41]29,[43]123,[47]63,要求坚持当代和后代人发展的公平性、旅游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同性及主客双方的利益协调性等基本原则[34]13-14,[44]17-18。

3 关于可持续旅游概念内涵的中西比较与反思

3.1 可持续旅游概念内涵的中西比较

综合前述分析可见,国内外对可持续旅游概念的理解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目前,学术界虽没有形成统一的可持续旅游概念,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表 3)。

3.2 可持续旅游概念内涵的反思

从中西方可持续旅游概念及内涵的发展演变来看,可持续旅游是旅游业在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背景下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响应,最初关注的是旅游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强调通过小众旅游或小规模旅游的形式来减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对大众旅游的认识加深,可持续旅游的概念理解从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演变为一种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代间公平,即在考虑代际公平(为后代保留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更强调当前社会的各旅游相关方的利益分配公平性,尤其强调当地社区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从中西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具体目标来看,可持续旅游概念源起于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的矛盾冲突,其最初的发展目标也因此聚焦于解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人们对旅游影响认识的加深,旅游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因此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也成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在中国,由于区域发展存在不均衡,可持续旅游因此也被赋予空间公平的目标。同时,基于旅游业经济贡献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旅游业自身运行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本身也成为可持续旅游的重要目标。

因此,可持续旅游的概念认知正从一种旅游活动发展形式向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转变,从相对具体的目标向更宽泛的目标转变。目前,它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旅游业领域的体现,是一种强调旅游负面影响最小化(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的代际公平)、旅游利益分配公平化(在所有当前旅游利益相关者间的代间公平)、区域旅游发展均衡化(强调旅游利益的空间公平)及旅游业自身运营可持续發展的发展模式。

在理论意义方面,本研究对可持续旅游概念进行了梳理和批判性分析,为学界重新审视可持续旅游概念提供了新思路。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具备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的可持续旅游概念框架,也可促进可持续旅游研究的基础理论积累。在实践意义方面,随着可持续旅游日益成为践行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和范式,本文归纳的可持续旅游概念内涵,有助于旅游利益相关者全面、科学地认知与理解可持续旅游,更好地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目标。此外,本文局限于对可持续旅游概念研究的评述,未来仍需探讨可持续旅游理念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落实。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论间接正犯概念之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