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3-04-28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幼儿园李林林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幼儿园 李林林
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是学前教育语言领域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幼儿听说能力的关键要素。良好的语言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可准确说出自己在生活、游戏、学习活动中的需求,会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得到强化。因此,幼儿教师要加强对课程的开发与创设,立足幼儿需求、满足幼儿兴趣,在趣味学习中不断强化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其获取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本文对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展开了探讨,简述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意义,立足幼儿年龄特点及思维发展阶段,从绘本故事、讨论环节、互动频率、幼儿兴趣、个体差异、角色游戏六个视角出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供幼儿教师参考。
一、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意义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具有以下几点教育意义:第一,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幼儿思维发展,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幼儿会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需求,条理清晰地阐述活动方式与内容,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第二,良好的语言能力可快速了解幼儿的需求及发展阶段,教师通过幼儿的表达及回馈,可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发展阶段、学习情况,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第三,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清晰准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可提高游戏、学习活动的效率,幼儿间有效互动增多,社会交往意识也会随之发展。
二、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巧用绘本故事,强化口语讲述能力
绘本故事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画面、曲折趣味的情节能快速吸引幼儿兴趣。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时,教师可深度开发绘本故事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大胆讲述的契机,进而实现口语讲述能力的提升。
1.观察画面,讲述内容。
绘本图书具有“图片夸张、色彩鲜艳、文字少”的特点,生动形象的画面给予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鲜少的文字更是为幼儿创设了自主表达的机会。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时,教师可利用绘本图书的特性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画面并进行描述,引导其说出在书中看到了什么元素,通过情节的推理猜测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将幼儿置于活动中心,在自主讲述中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以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为例,故事以生活情境为载体,讲述了大卫在家中发生的事情。在传统绘本教学中,教师会直接向幼儿讲述故事情节,“聆听”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时,教师可转变教学方式,将讲述的权力交给幼儿。如在绘本故事的最后两页,大卫被妈妈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教师可率先为幼儿展示这一幕,并提出问题:“大卫为什么会哭呢?他遇到了什么事情?”结合绘本提出问题,既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又能为其创设自主讨论的契机,初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在阅读故事时,教师要为幼儿出示每一张画面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其观察画面内容、提取关键性元素,并讲述出看到了什么、大卫在做什么、这样做可不可以、会发生哪些危险等,让幼儿在自主解析画面中了解故事名“大卫不可以”的含义,并在交流与讨论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达成培养语言能力的目的,发挥出绘本教学的功效。
2.构建情境,激活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策略,在幼儿园教育中经常被应用。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时,教师可借助绘本故事为幼儿构建一个虚拟的学习情境,利用情境带动幼儿的讲述兴趣,促使其在情境氛围中大胆讲述、畅所欲言,从而推动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绘本故事《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为例,故事以“服装”为主题,描述了一个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动物生活场景,让幼儿了解到“动物天生的衣服最完美”。在情境构建中,教师可结合“穿衣服”主题构建“化妆舞会”情境,并对幼儿讲到:森林里要开化妆舞会,小动物们受邀参加,但要求每一个动物都穿“衣服”,猜猜会发生哪些事情呢?利用化妆舞会构建话题,让幼儿自主地走进阅读活动中来。在情境的带动下,教师同幼儿一起讨论“穿毛衣热到脱水的绵羊”“被扣在帽子下的老鼠”“扎破衣服的刺猬”“穿不上背带裤的麋鹿”等,利用情境打造具有趣味性的绘本活动,让幼儿围绕着“动物该不该穿衣服”展开讨论,达成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绘本学习活动。
(二)创设讨论环节,激活幼儿表达欲望
3—6 岁幼儿年龄小且思维发展不成熟,面对生活情境、自然变化、游戏现象、活动问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会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自主讨论。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时,教师可创设“讨论环节”,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及元素,激活其表达欲望,在讨论中强化幼儿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动画片《汪汪队立大功》较为感兴趣,常常讨论动画剧情。捕捉到幼儿这一兴趣,教师可利用晨间谈话、课间过渡、自由活动等环节与幼儿展开讨论,询问幼儿最喜欢的动画角色、最新的故事情节、最喜欢的事件等,立足幼儿兴趣创设交流契机,在趣味话题中激活幼儿的表达与讲述欲望,在无形的影响下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实现语言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互动频率,丰富幼儿讲述经验
“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创设教学活动、发展幼儿能力的基本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其获取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时,教师要利用好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个环节,加强师幼、幼幼间的互动频率及交流契机,在自由探讨中丰富幼儿的语言讲述经验,进而实现能力的提升。
首先,在游戏活动展开前,教师可询问幼儿一些问题,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想法、爱好,让其准确、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游戏计划、内容、需要的材料,丰富师幼间的互动,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如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询问幼儿相关问题:“今天要玩什么游戏?想和谁一起玩?要做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老师可以帮你们做些什么?”在活动前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游戏想法、兴趣,丰富师幼间的互动,创造语言讲述的契机。
其次,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根据幼儿的游戏状态适度地展开讨论。如在观察幼儿游戏活动时,教师可询问幼儿相关问题:“你在做什么?可以为老师介绍一下吗?下一步工作是什么?”利用游戏元素创设讨论话题,让幼儿结合自己的游戏进度展开探讨,创设交流讲述的契机,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创设总结、评价环节,使用师幼互动的形式构建课程,强化幼儿的语言总结能力。如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大家今天玩了什么游戏?收获了哪些经验?在下一次活动中你想做什么?有哪些新的游戏计划?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答,强化幼儿经验总结与归纳能力;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活动作出评价,肯定幼儿游戏过程,让其体验到学习活动的成就感,在自由讲述中积累全新的语言经验。
(四)捕捉幼儿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浓郁的学习兴趣能快速激活幼儿的探究欲望,对课程质量的提升也起着积极的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想要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可捕捉其在生活、活动中感兴趣的元素或话题,并创设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随着现象的观察、问题的提出、师幼间的探讨,为幼儿创设大胆交流、自主讲述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以幼儿园户外自由活动为例,自然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在幼儿自由探索与发现中,能获取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受年龄及生活经验的影响,幼儿对户外环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常常会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可基于幼儿这一学习特点创设课程活动,为幼儿打造更多自由讲述的机会。如幼儿观察到“绿叶上的虫洞”后,向教师提出问题:“叶片上的‘洞洞’是怎样出现的?”基于幼儿这一兴趣,教师可创设科学活动——《奇怪的“洞洞”》,并且可立足幼儿的好奇心设置一些学习活动。如观察绿叶上的洞洞,都是什么形状的?洞洞的大小一致吗?每一片叶子上都有洞洞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以兴趣为引导,初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创设“师幼共讨”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与猜想,打造一个自由探讨的学习空间。随着讨论活动的深入,教师可同幼儿借助多媒体设备、图书、资料、动画等教育资源展开探讨,师幼共同分析观察到的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在共同讨论中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幼儿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现象、猜测原理;在共同探讨中分析资料、总结经验,有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达成教师的培养目标。
(五)关注个体差异,创设多种表达途径
受年龄、能力、经验、家庭教育、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在同一项活动中会呈现不同的学习成果。如在语言能力培养中,部分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幼儿,表达能力较强,会主动地与同伴们交流经验;而性格内向、害羞、不善表达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常常沉默寡言,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实际需求。教育工作应当面对全体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其年龄特点创设多种表达途径,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个别幼儿的关注。集体活动少不了师幼间的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问题,一问一答中便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可调整问答模式。以绘本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为例,教师可拿着绘本故事询问每一名幼儿:“是不是小鸟偷吃了大饼?为什么不是它?”通过问题引导,每一名幼儿都回答教师的问题,性格内向的幼儿也会加入课程活动中,使语言讲述能力得到增强,达成教师的培养目标。
第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将全体幼儿分成4~5个学习小组,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组合,将性格内向与活泼开朗的幼儿分在同一组,两类幼儿相互影响,让活泼开朗幼儿带动性格内向的幼儿,在同伴的帮助下点燃幼儿的交往需求,在共同学习中发展幼儿的讲述意识,达成教师的培养目标。
第三,教师要使用差异化引导。面对话语较少、不爱表达自己的幼儿,教师要为其创设多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讲述的魅力,提高其自我认同感,帮助幼儿走出内心世界,学会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展现自己。以美术活动为例,在绘画结束后,教师可引导性格内向的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美术作品,为其搭建一个展示自己、交流经验的学习平台,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与思路,发展其讲述能力。幼儿讲述后,教师要带动其他幼儿给予该幼儿鼓励与支持,让幼儿感受到“讲述的魅力”,逐步提高其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六)角色扮演游戏,推进游戏语言发展
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成之一,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通常情况下,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幼儿以绘本故事为依托,根据情节走向演绎出各个角色在故事中的形象,在说、做、玩中实现能力的提升。面对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还可让其自主创编游戏剧本,让幼儿随意发挥,学会编故事、创情节,进一步提高游戏质量。因此,在语言能力培养工作中,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构建活动,在玩中推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大班角色扮演游戏为例,5~6 岁的大班幼儿表达能力较强且想象力丰富,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活动需求及想法。在该游戏展开过程时,教师可选择具有“开放性”的绘本故事创设游戏。如绘本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故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角色,胡萝卜先生仍然拖着长长的胡子前行。在游戏活动构建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结尾创编全新的剧情,增加角色游戏、对话、事件,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玩中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达成教师的培养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展开了探讨,立足幼儿年龄特点及思维发展阶段,从多个视角出发提出几点教育建议。良好的语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加强课程活动开发、创设多个讲述契机,为幼儿打造一个自由探讨与交流的空间,对其能力提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幼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多个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点燃幼儿的表达与讲述欲望,在互动中推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