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设到生成,助力幼儿深度学习
——小班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反思
2023-04-28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南长中心幼儿园融创园陈燕倩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南长中心幼儿园融创园 陈燕倩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到教师应具备“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能力。目前,在开展主题活动时仍以教师预设为主,笔者结合小班主题活动“萝卜奇遇记”,从主题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环境支持、活动介绍、实践策略、活动感悟等七个方面阐述主题活动从预设到生成的过程。
一、主题思路
(一)活动缘由
萝卜营养丰富,小班幼儿却不太喜欢吃。怎样让幼儿喜欢吃萝卜呢?笔者决定通过读绘本阅读、种萝卜等活动让幼儿了解萝卜、喜爱萝卜,从而改善他们的挑食现象。原本平常的生活体验活动,却因为一个长出“绿头发”的白萝卜,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生长性探究活动。
(二)活动理念
萝卜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全身是宝,它极致朴素的外表下透露出自然之美。萝卜色彩丰富、种类多样、形状各异,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这一材料,让生长性主题走得更深更远呢?基于《标准》对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相关内容的解读,以“把握生长点”“探寻生长力”“引发深度学习”“助力持续探究”为活动理念。强调“真实实践、自主探究、激荡思维”的学习方式。在“萝卜奇遇记”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将预设与生长灵动结合,如图1 所示,基于主题真实情境的探究,及时观察并捕捉幼儿的行为表现,跟随幼儿的兴趣点转移探究视角,不断调整活动内容、教学形式,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疑惑,拓展出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动态发展。
二、活动目标
目标定位于重体验与参与、重过程与学习品质、重多领域均衡发展。
第一,感知各种萝卜,知道萝卜具有丰富的营养,喜欢吃萝卜。
第二,能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萝卜小实验活动,敢于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
第三,能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说出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第四,在音乐韵律和节奏中,借助表情、肢体动作模仿动物拔萝卜的情景。
第五,在探究过程中,愿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六,能区分萝卜的大小、多少、长短等特点。
第七,能用简单的线条、色彩和多种材料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八,初步了解和体会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一)幼儿的经历
幼儿的前期经验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起点与方向。我们鼓励家长利用周末闲暇时光,与幼儿一起走进田园,发现植物生长的力量,感受秋天丰收的美好;还建议幼儿去菜场体验买菜,寻找近期有哪些品种的萝卜大量上市。
(二)教师的储备
幼儿园教育内容涉及面广、整合性强,需要教师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好奇、好问的幼儿。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前,要通过网络查询、翻阅绘本等方式,了解萝卜的相关知识。然后,筛选和诊断收集到的信息,发现具有教育性的问题和活动,确立幼儿活动的方向和线索,有机整合各领域活动,梳理脉络、整理框架、形成主题预设网络图。
四、环境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小班上学期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为薄弱,在营造温馨、宽松心理环境的同时,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元表达,可利用墙面、柜面、网格架等将幼儿的学习轨迹展示出来。
第一,创设“萝卜”主题阅读区,投放了有关萝卜的系列绘本,如《你为什么不开花》《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萝卜逃跑啦》《大块头萝卜》等,在书架旁设置了“小问号”区,为幼儿准备标记贴纸,幼儿可以在最喜欢的画面上贴上笑脸,在有疑问的画面上贴上哭脸,也可以拿起纸笔自由地表达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第二,在生活区提供了红、白、青、紫等不同颜色和大小的萝卜,起到材料超市的作用,幼儿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如将自己喜欢的萝卜拿到美工区做成萝卜娃娃或拿到家对萝卜进行加工。
第三,“萝卜”主题实验站里提供了水、大小不一的盆、透明和不透明的器皿、糖、盐、吸管、棉签、安全刀等材料,引发幼儿在自主摆弄时,发现更多关于萝卜的秘密。
五、活动介绍
由于“萝卜奇遇记”主题活动是为了改善幼儿挑食的共性问题,最初教师预设的内容大都是集体教学活动,如表1 所示。
表1 “萝卜奇遇记”集体教学活动
随着幼儿兴趣点的转变,教师通过价值研判后,不断调整活动内容和教学思路,然后基于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生成相关活动,有分领域教学和整合性教学;有小组共学和个别化学习;有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这些活动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表2 所示。
表2 “萝卜奇遇记”在不同学科中的主题活动
六、实践策略
(一)追随幼儿兴趣,把握生长点
教师会观察、懂观察,才能发现教育的契机。自由活动时,洋洋叫道:“老师,萝卜娃娃活了!”话音刚落,他周围便围满了人。“怎么长出叶子了?”“像长头发”“不对,头发是黑的,没有绿的。”教师悄悄凑过去,没有打断他们的对话,并仔细打量每一个幼儿,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和言语中,看到了幼儿的成长。教师也模仿幼儿的口气加入了他们的对话,在交流互动中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之后,教师组织全班幼儿开展关于“我知道、我还想知道”的谈话活动,最后,“为什么萝卜在没有水、没有阳光的情况下也能长出叶子?”成了共性问题。“萝卜的叶子会长过屋顶吗?”“萝卜里的水怎么不流出来?”问题接踵而至,这些看似稚趣的话语,却是师幼共同探究的强大动力。
(二)提升幼儿已有经验,探寻生长力
小班的幼儿总是想知道事情发生的缘由。但由于探究能力的不足,他们大多停留在提问、猜想的阶段。两名幼儿在切萝卜的时候,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萝卜切断了,还会不会长叶子啊?”“不会的,它失去了生命!”话题到这儿就结束了。于是,教师追问:“如果给切断的萝卜喝点水可能会发生什么?”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把切下来的萝卜头养在了水里,原来萝卜头不仅能长叶子,还会开花。此时的萝卜已不再是普通的蔬菜,他正如魔术师一般不断吸引幼儿的目光。
(三)搭建个性成长平台,引发深度学习
班内有几名幼儿的探究水平已超过同龄人。如何让他们得到个性化发展呢?清洗萝卜时,子期发现一个大萝卜漂浮起来了!于是,萝卜实验站里,新增了发现记录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红、白、青萝卜不管多大都能浮起来,胡萝卜不管多小,都会沉下去。实验站里子期和巍巍将吸管和棉签插在胡萝卜片的周围,胡萝卜就浮起来了。通过验证和查询资料,他们发现吸管和棉签本身会浮于水面,将棉签和吸管插在胡萝卜上就为它带来了浮力,就像为胡萝卜戴上救生圈一样。昊昊和尘尘将胡萝卜片放在糖水和盐水中也能浮起来,这是由于糖和盐增加了水的密度。虽然他们目前还无法理解其中的原理,但却乐在其中,成功的经验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四)关注行为背后的意义,助力持续生长
基于对萝卜再次长出叶子的持续探究,萝卜似乎被幼儿重新注入了生命。“萝卜宝宝,我帮你洗个澡吧!”“我给你穿件新衣服吧!”“我帮你设计一个漂亮的发型吧!”“萝卜宝宝我们一起去秋游吧!”“胡萝卜先生有很长很长的长胡子!”萝卜朴实无华的外形,在幼儿的眼中、口中、手中被重新定义,充满着美丽的色彩。教师和幼儿亲历探究后,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各种探究痕迹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课程故事,使幼儿的经验可视、可共享。
七、活动感悟
萝卜在幼儿身边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程,因为“有趣”幼儿喜欢和它玩游戏,因为“神奇”幼儿慢慢接受了它的味道。在主题的有效实施下,教师观察解读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支持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逐步呈现出爱思考、勤动脑、乐探究的外在表现。
(一)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在本主题活动中,逐步改变了依赖教师获取知识的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比如,将剩余的萝卜片喂兔子时,幼儿会提出疑问:“兔子真的喜欢吃萝卜吗?”“兔子最喜欢吃什么颜色的萝卜?”然后自己去验证猜想,虽然探究不够深入,也不一定能触及真相,但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积极态度,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促进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一般会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在实施过程中,他们会时不时冒出些许“金句”:“我在给萝卜做救生圈!”“萝卜是根会长高,那我是不是也是根啊?”“多喝牛奶会长高,萝卜也爱喝牛奶吧!”等这些稚嫩的言语背后,也反映出幼儿与萝卜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把萝卜想象成了游戏伙伴。
(三)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探索活动一个人往往无法完成,所以部分幼儿会带动其他幼儿一起参与到合作游戏中。可是要合作就要学会协商、谦让,否则游戏无法继续。比如,“制作萝卜干”活动,需要洗、切、装盘、晾晒等步骤,为了完成这一复杂的程序,幼儿可以通过协商来明确每个人的任务,这便是学习合作最好的开始。
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被固有思维限制想象、停止探索。比如,从来不会质疑胡萝卜的基因问题,也不会思考兔子是不是只吃萝卜和青菜。与幼儿相处越久,越会发现他们身上有潜在的力量,这些力量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好好保护,它们自然就会跟着幼儿一起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