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3-04-28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四中学张才良

家长 2023年8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法治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四中学 张才良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实施后,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强调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守公德、懂礼仪、讲诚信,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一、树立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

“立德”重在强调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树人”重在强调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文本、以生为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感召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思想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知识,基本的法律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国情国策等,教学目的就是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对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通过“五爱”教育与学生的自我领悟相结合,力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优秀的接班人。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立德树人理念不谋而合,其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以发展初中学生的道德修养为主,注重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那么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时,就可以把立德树人确定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通过讲解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道德和法律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必须要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始终。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最容易叛逆的阶段,他们在思想和心理上渴望独立,但是为人处世的经验不足,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情感丰富但容易冲动,做事欠考虑或者考虑问题不周全。这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对他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要及时而正确地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用爱国守法、尊师爱友、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等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是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国家选拔栋梁之才的基本要求。

二、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内容、方式以及整体的教学效果。立德树人思想想要切实落到实处,科任教师要率先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以教材为本,以教师讲解灌输为主要授课方式,以学生的分数为目的,不顾及学习过程及情感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依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注重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充分发挥这门学科在德育方面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发展考虑,要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爱国明理、文明礼貌等优良的道德品质。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也要转变“一刀切”的统一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接受学生的差异,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教材不同,更新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引导学生各尽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其次,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并影响学生养成优良的品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无论是知识方面的积累还是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都是缺一不可的,作为一名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一定要达到一定高度,教师有“一片海”,才能给学生“一滴水”。其一,教师要有坚定的信仰,要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二,教师知识储备要广、教学内容要新。唯教材、唯分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自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要时刻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和身边的一些热点问题,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一些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道德知识,进而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分析中,明辨是非,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其三,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一致,身正为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真心关爱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善良和公平公正,只有教师拥有高尚、健康的品质,才能把握好“四个坚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才能引导学生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二)结合教材,借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参考物,但是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教材,特别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上呈现的理论知识有的言简意赅,有的抽象难懂,不容易理解,教材中列举的事例虽然典型,但是有的事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时间或空间上相距较远,有时候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仅仅依靠教材对学生展开道德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依据教材内容,更要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者近期发生的时政热点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展示出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兴趣和自我反省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除了教材上的理论和事例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社会规则的短视频:过马路等红绿灯、吃饭、就医等都会排队;尊老爱幼;走路、上下楼梯靠右行;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等。让学生明白这些社会规则需要人人遵守,需要从自身做起,为大家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社会环境。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反面事例,让学生看看如果不遵守社会规则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如闯红灯可能会发生车祸,造成生命危险;乱扔垃圾会滋生细菌可能会自食其果;走路、上下楼梯不靠右行有可能会造成拥堵或者严重的踩踏事件;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可能会遭到其他人的反感等。这样一正一反事例的呈现,可以让学生清楚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遵守社会规则利己利人,一旦破坏这些规则,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学生明辨是非、遵守社会规则,就能够深深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可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做一个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三)创设相关情境,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立德树人思想的践行不是看教师讲解多么生动有趣,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看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多少可以内化。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关的情节,并引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让他们在情境模拟中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素养优劣的差距,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向善向美。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一课时,教师在讲解诚信的内涵后,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诚信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设置情境,为学生分配角色,让他们在情境模拟中感受诚实守信的好处和失信的危害。

情景一:甲同学借给乙同学一本书,说好一周归还,并保证保护好书籍。一周后,乙同学按时归还,书籍也保护得很好。隔了几天,甲同学因为买学习用具需要五元钱,找乙同学借,并约定下午还钱。下午甲同学如约还钱,还送了乙同学一个小礼物。从此以后,甲乙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相互信任、互帮互助的好朋友。

情境二:学校组织学生情境再现《狼来了》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一旦说谎失信,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生活中发生的诚实守信和说谎失信的事件。在学生的不断列举中,他们会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生活中处处需要诚实守信,如果做到诚实守信,则是“得道者多助”;如果说谎失信于身边的人,则是“失道者寡助”。这样一些简单又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情节再现,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四)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课堂能说会道,在卷面上答得头头是道,更要督促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优良的道德素养,并时刻自觉地践行阳光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的人说了但并不一定做,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不是表面的“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做”。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踏实做到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明辨是非、诚实守信、文明礼貌,教师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才能见到实效。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维护公共利益》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公共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充分理解公共利益需要每一位公民进行自觉维护,这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每一位公民的道德体现。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区或者社会亲自体验,进而引发学生的反思,促使他们养成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的优良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打扫某一社区卫生,让学生铲除墙上随意乱贴的小广告,摆放杂乱的自行车,处理一些宠物的粪便等。在学生清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深刻地感受到公共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再想恢复原貌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耗时耗力,特别是在楼道堆积杂物,在楼下私自搭建鸡棚、兔棚,在花园里私自圈占种菜等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大家的利益,甚至有些行为还存在安全隐患。经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他们理解了公共利益需要大家自觉维护,如果仅依靠环卫工人打扫清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无法得到保证的。由此,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时候是否会无意地破坏公共环境,损害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都可以组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在实践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付出,才能体会到他人的不容易和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并扎实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

三、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是纸上谈兵,还需要教师在理论和生活实践中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渗透立德树人思想不仅可以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教师在授课时应该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把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努力提升学生素养。同时还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再现,或者直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思想,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从思想上重视道德素养的提升,在具体行动中切实落实道德品质的提升,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初中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法治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