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
2023-04-28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学区罐岭初级中学陈小平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学区罐岭初级中学 陈小平
小学阶段的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的重任,因此,如何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当前,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形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了教师对知识的硬性灌输,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培养。长久以往,学生就会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更遑论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养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让数学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数学教学因为思维导图的应用更加生动形象,富于创造性,也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思考。本文从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与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要论述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的发源地是在英国,最初也被叫作心智导图,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思维导图主要是思维逻辑的一种展示。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如果教师只依靠讲解,就会使传授过程不够直观,学生接收的效果也不够明显。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弥补这种缺陷,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通过思维的运转及思考路径的形成,展现出整个脉络,并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理清内在逻辑关系,将复杂的概念或者事物,用逻辑清晰、层级明确的图像表现出来。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信息承载功能,它比人思考的路径要直观化和条理化。人在思考时,过程是层层递进的,对于某个知识的理解,也并非一步到位呈现的。但思维导图却可以直观地将复杂的思维过程进行平面化的展现,并且能够将思考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都融合到一张图中。也可以说,思维导图就是将人们对某件事物的思考过程通过图像还原出来,具备直观、高效、逻辑缜密的特点。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
(一)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知识结构,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思维导图应用的最显著优势,便是能够将本来抽象的知识点,通过颜色、图形等体现出来,将其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这种简单、生动、直观的图像表现形式,相较于文字往往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主动去吸收、消化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内在逻辑,将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体系内容。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通过颜色、图形之间的搭配,能够更加突出这种直观化的表现形式,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便于理解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二)更加直观地体现基础和重点,便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将相对庞杂、逻辑层次复杂的知识汇总成一个体系或者一个链条,在这一直观的体系链条中,有中心、有分支,有基础、有重点,这种能够兼顾所有内容的知识表现形式更加方便学生对数学思维的构建。在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常规教学时,很多时候教学重点并不能被突出出来,往往需要教师的反复强调,硬性引导学生注意。但在思维导图应用过程中,知识体系和架构是以重点为中心而发散开的,因此,思维导图中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基础,几乎不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就能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充分理解吸收了知识要素的同时,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从而达到对数学思维的掌握和应用,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是终身受用的。
(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时,要充分发挥它的教学功能,不能简单地将其展示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要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尤其是重难点的分布。当运用思维导图完成当前知识的教学后,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的串联作用,结合思维导图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或者让学生复述思维导图中体现的知识点和内在联系、重难点等,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控,同时也能够在学生的复述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对学生哪部分的知识内容掌握不够扎实做到心中有数,方便后续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三、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教师缺乏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运用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是非常理想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而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通常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纵观当前各个学校小学高年段的数学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还不够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将思维导图与知识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因此,也就无法发挥出思维导图应有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类型与功能匹配不严密
一般来说,思维导图的常用形式有八种,分别是圆圈式、气泡式、树状式、双重气泡式、桥状式、流程式、多重流程式、括号式等。其中,圆圈式的思维导图是应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一种。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有不同的应用功能,例如,圆圈式思维导图适用于对一些关联知识的教学,而气泡式思维导图则适用于对概念的传授,因此,不同的思维导图模式要按照其发挥功用的大致范围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但目前,许多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时,对于思维导图的功能类型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往往不够严密,经常会运用不适宜的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尤其是圆圈式思维导图,因为运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教师往往会忽略它的教学功能及适用范围,不加分别地将其运用到所有的思维导图教学场景中,从而导致运用效果不够理想。
(三)教师对思维导图运用范围掌握不清晰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通常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教师认为思维导图太过于繁琐,尤其是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以及绘图水平不够好的教师,通常会因为思维导图不够简便,并不习惯也不乐于运用其辅助教学。而另外一部分教师则认为,任何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思维导图,因此,一些并不适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内容也用其来呈现,致使本来简单的知识因为思维导图的引入反倒变得复杂化。因此,教师要恰当地辨别和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用思维导图,可以借助其提升教学效果,而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应用思维导图反而会让简单的知识复杂化,要在充分的辨别下开展教学,才能够让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完成课前预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不少小学生都没有将预习当成非常重要的环节去实践,对于预习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很多学生在预习中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中涉及概念和公式进行了解,而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以及知识蕴含的原理等,没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和领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预习质量。要把预习的准备工作纳入课程备案中统一完成。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预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在准备预习教案时,在知识点归纳的过程中通过插入简单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中所蕴含的重点难点内容。而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教案与思维导图的结合,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对知识点进行充分分解、整合和归纳,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将思维导图中其他未展示的知识点一一补全。
比如,教师在进行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预习导案,将圆的基本定义等知识融入导案中,并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则需要通过对课本内容的认真研读,结合教师提供的预习导案以及思维导图,将教师提供的内容之外的知识点填充到思维导图中,丰富知识架构和内容体系。并且,学生还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不明白的、理解存在偏差的知识点标注在思维导图中,方便教师正式授课时,对这些内容进行着重理解和学习。
(二)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思维
客观来说,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抽象的课程,尤其是对年纪相对较小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抽象思维还没有养成,因此,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学习,还是有一些吃力。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思维导图融合了多种元素,如图形、符号、文字、色彩等,这些元素不但将抽象化的内容通过一定的组合变得具象化,更加方便理解重点内容,同时,教师也能够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机会,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多样化的特征,来培养和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数学逻辑,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进行百分数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铺垫,让学生对百分数的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课上,在进行讲解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与课堂讲解,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将本堂课的重点、要点及难易点标注出来,并将与其他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导图体现出来。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汇总,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
因为思维导图能够对知识整体框架进行完整呈现,所以,能够更多地应用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而这也是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另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方式。小学数学是学生筑牢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因为小学数学各年级段的教学中涉及非常多的容易混淆的知识和概念体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掌握这些基本知识,那么对于以后的学习将会起到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并且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以便于理解、富有吸引力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和框架。
比如,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将其转化为多媒体形式作为学习内容进行展示。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思维导图,逐步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复习和回忆。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参考多媒体呈现的思维导图,整体回忆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并表述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教师还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错题纠正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的错题进行分解,找出题中的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将错题中涉及的元素从题干中剥离出来,找出显性元素和隐藏元素,并将这些元素通过内在关系绘制成思维导图,从中获取解题思路。
(四)利用思维导图使课堂氛围更轻松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正是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的时候。而逻辑性强、并且略显枯燥的数学课程,很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这个时候就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的构成需要丰富多彩的符号、图片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时,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奇妙性和趣味性,并将其与思维导图进行充分融合,使其发挥出1+1 >2 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应用思维导图,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制作,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获得个人能力展示的机会。
比如,在进行“圆”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找出教室内的圆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中涉及圆的知识点,教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在其中留出部分空白,让学生通过自学将空白知识点补齐。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奖励的方式,对回答问题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的学生进行嘉奖,让整堂课程气氛更加活跃。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应用思维导图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将本来复杂难懂的知识点,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充分学习掌握。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尤其是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要对应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让思维导图和数学知识能够实现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