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2023-04-28杨香军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业兴旺特色产业乡村振兴

摘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构建农村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当前发展农業特色产业主要受到用地、人才等方面的制约,现代化水平不高。针对特色农业发展问题情况,本文提出了“三个优化”“三个转变”“三个突破”方面的对策探索。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 特色产业 产业兴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共同富裕目标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XSP22YBC229)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核心内容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没有农村产业的发展、兴旺,农村农业难以得到有效发展,乡村也难以全面振兴。而农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特色产业,要立足本地要素资源禀赋,挖掘当地优势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这样才能达到农村产业持续、兴旺。发展特色产业对于推动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特色产业的理论逻辑

(一)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是产业发展,产业的发展能为当地居民带来稳定的就业,能盘活当地沉睡的各项资源,从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在产业发展中,持续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吸引经济能人,知识技术人才与热爱三农人士齐聚农村,共谋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与生态环境改善。依托当地农业基础和特色资源优势,将现代农业、智能科技、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物流运输等产业逐步融合,将传统农业的单一功能拓展为多种功能,形成“农业+”多种业态,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短板”,促进乡村振兴。

(二)发展特色产业是建设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动力

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其产业升级、产业链延长。因此在构建产业的过程中,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各地不同“主题”的特色产业,有效带动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三)发展特色产业是避免农村产业同质化的有效途径

脱贫攻坚期间,各地积极推动产业产展,但大多数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盲目追求规模效应,不顾市场取向,产品滞销。要避免如此情况,必须发挥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发展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及困境

(一)特色产业发展成效

1.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十三五”时期,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根本性突破。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丰收。以郴州市苏仙区为例,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以栖凤渡、五里牌、良田、坳上等镇为主的20万亩优质稻基地;以栖凤渡、五里牌、许家洞等镇为主的15万亩油茶林基地;以飞天山、许家洞等镇为主的10万亩楠竹基地;以卜里坪、许家洞等地为主的2万亩葡萄基地;以坳上、许家洞等镇为主的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飞天山镇为主的2万亩绿化草皮、花卉苗木基地;以良田镇为主的8000亩高山菊基地。

2.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围绕“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内在要求,涌现出一大批“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以湖南郴州苏仙区为例,近年新发展出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如金朵高山菊、芝草菌业、津楚农业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水仙楼、东华农庄、贵宾农庄、菓子园农庄等发展“吃、住、玩、土、特、奇、鲜”都市休闲农庄服务链,白溪草皮苗木绿化合作社、马头岭蔬菜基地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和规模不断提高。

3.农业特色品牌不断壮大。农业资源要素向特色品牌要素转化,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成为农业发展的大势。以苏仙区为例,金朵菊业公司的高山菊花茶叶、吴氏食品公司的东江清水鱼、芝草科技公司的南岭芝草产品、凤楚食品公司的栖凤渡鱼粉、农夫机电公司的农机设备、钰丰食品公司的调味品多次获得湖南省农博会、农展会、食博会等展会金奖,成功申报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白溪草皮、长冲铺葡萄、飞天山镇花卉苗木等农产品一直占据着郴州主体市场份额。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更新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鼓励引导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平台参会参展,提高其产品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提升企业形象。

(二)特色产业发展困境

1.农业产业用地遭遇瓶颈。近年来,虽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农业产业用地管理的有关规定,但农业产业用地的问题比较多,在发展中存在瓶颈:一是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用地土地流转难度大,且分布不集中、流转周期短,加大了投入阻力;二是部分农业企业主反映其一些新颖的规划设计难以通过规划评审,设施农用地手续办理较繁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积极性,限制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升级发展;三是农业企业要发展,须建设仓储和办公用房等设施,但经营性用地必须办理土地征转手续,阻碍较大。以苏仙区为例,目前全区流转耕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量30%,制约了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如五里牌镇盈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从去年6月份至今,其设施农用地的手续仍未办结,仓储建设用地严重不足。此外,建设用地指标本身就紧张,难以达到农业企业后续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2.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还不够高。以苏仙区为例,五盖山镇红薯皮、良田镇禾花鱼、飞天山镇豆腐等,基本处于散户经营,缺乏技术含量和精深加工。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农业企业各自为战居多,缺乏整合优势,以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公司加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品牌小而散的状况未有较大改观,缺乏市场竞争力。

3农村发展实用人才紧缺。一是由于城乡差距仍然大,农村人才短缺问题依然严峻,尤其短缺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产品流通人才和外向型、開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二是乡村治理人才不足。现有村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存在战斗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思想觉悟不高等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对地方发展的带动力有限。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认准方向,突出“三个优化”

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结合苏仙区农村产业发展趋势,切实优化经济发展实效。

1.优化布局结构。以苏仙区为例,根据全区全域旅游布局对农业产业布局安排,推进全区“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面统筹”,构建“一个核心+五条廊道+五个引擎项目+八个主题小镇”全域空间体系。在良田、五盖山等高山地区,重点发展有机蔬菜水果、高山菊、牛羊养殖等产业;在邻近城区的坳上、许家洞等地,重点发展葡萄、草莓、蔬菜种植与城郊观光农业;在丘陵地区乡镇,重点发展油茶、楠竹、生猪养殖等产业;在基础较好的飞天山等镇,重点发展园林园艺、花卉苗木、草皮种植等产业;在西河水生态风光带和飞天山丹霞风光带,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梯次开发、整体推进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

2.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市场缺、销路好、质量高的农产品生产。以苏仙区为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栖凤渡鱼粉、苏仙茶油、特色水果、有机蔬菜、高山茶叶、富硒大米、花卉苗木、名优中药材等具有苏仙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订单农业,巩固20万亩优质稻基地、15万亩油茶林基地、2万亩葡萄基地、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8000亩高山菊基地等一批绿色富民农产品生产基地。

3.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策扶持,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发展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以苏仙区为例,充分利用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使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化,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从中受益增收。积极发展民宿经济,在飞天山镇和平村开展试点,鼓励返乡创业人员租赁农民宅基地、闲置房屋参与休闲农业发展。重点培育郴州大道—郴永大道休闲农业产业带、西河沿线现代农业产业带和郴州大道花卉苗木产业景观带,重点扶植莲山庄园、凤楚鱼粉、芝草科技、金朵高山菊等本土企业。

(二)瞄准问题,着力“三个转变”

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农产品价格低廉,堆积如山,农民亏本”的现象,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因此,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避免同质化产业“扎堆”,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1.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准确定位,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找准市场切入点,降低物流销售成本。组织引导农业企业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平台、电商平台,提高其产品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提升企业形象,让农特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搭上电子商务、展会的“快车”,形成跨地区产业链。大力实施“品牌兴企,品牌强农”战略,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精细、精品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2.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组织创新,凝聚合力。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探索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渐进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普及运用机械化耕种,推广节水低耗农业,降低农业投入成本。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农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3.由过度消耗向绿色发展转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消耗资源向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转变,保证农产品优质、健康、绿色,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以苏仙区为例,重点打造以金朵高山菊、凤楚食品、国盛生物能源、禾花鱼米、钰丰牌风味鸡油辣椒、稻香敏、金源种业、芝草菌业、瑶山农业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品牌。充分利用苏仙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庄园经济,变果园为公园、变村庄为景区、变农产品为商品,让农业在文化上有亮点、景观上有看点、休闲上有赏点。

(三)精准发力,实现“三个突破”

深化农村改革,充分发挥农业优势,整合力量,突破发展瓶颈。

1.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上有新突破。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以苏仙区为例,选择国盛生物能源、芝草科技、金源种业、凤楚食品、金朵高山菊、钰丰食品、飞翔生态、瑶岭高山生态农产品等本地具有一定带动能力、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龙头,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效组织起来,共同关注政策导向,加强业内合作,信息共享、扬长避短、互通有无,做出效果、做出效益、做出品牌,推进“千家万户小生产”向“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转变。

2.在放活土地经营权形式上有新突破。重点是探索农村上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衔接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认真抓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扫尾,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在此基础上,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股份合作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主流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的改革。让各类资产资源增添活力,农民通过土地合作、就业带动、收入分红等形式,分享改革成果。

3.在推进农村实用人才机制上有新突破。一方面,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农业发展“有继有人”;另一方面,用好的政策吸引人才,吸引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探索告老还乡制度,吸引出生于本地的在外企业家、退休人员、专家学者等人才回乡参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香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2(04):37-39.

[2]张卫.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质”的转变[J].中国食品, 2017(01):23-25.

[3]乔延春.高农业供给质量扎实推进三个转变[N].黑龙江日报, 2017-02-14.

[4]沙从浩卢红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振兴的困境及应对[J].当代农村财经,2022(06):9-13.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产业兴旺特色产业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西部乡村产业兴旺需认清五大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