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利息理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3-04-27南楠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文科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南楠

摘 要:新文科建设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科背景下,《利息理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坚持以文为主,以理为辅,文理交叉,用数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金融现象与宏观政策背后的金融学逻辑,是一门分析解答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金融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对《利息理论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课程与思政,课程与案例及课程与实践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现状总结经验,持续优化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做好新时代经济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新文科;利息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74

利率是现代金融中最受关注的变量之一,它通过价格机制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储蓄等行为,是经济稳健运行与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利率与利息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是帮助学生们认识经济社会运行规律,领悟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一课。《利息理论及其应用》这门课程,主要内容是与利率、利息有关的理论及应用问题。理论部分包括利率、贴现率、利息力和累积函数等利息的度量工具,以及不同种类的等额年金、变额年金的公式推导与计算,如永续年金、延期年金、递增年金等;应用部分主要讲了利息理论在投资分析和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比如收益率和收益分配、债务偿还方法、利率风险管理等内容。这门课程具有极为广泛的适用性,是金融学、金融工程学以及保险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利息理论及其应用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理解利率世界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着后续相关专业课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该课程在投资收益率分析、债券价格、理财规划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学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金融产品与经济现象。

1 《利息理论及其应用》课程特点

1.1 用數学方法解释金融知识

该课程主要是讲解与利率、利息有关的经济金融知识,这些知识点在《货币金融学》课程中也是重点内容。但不同的是,《货币金融学》是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对利率、利息等相关概念加以阐释,从各种理论学说如利息报酬论、利息租金论、流动性偏好论等为切入点来讲解利息的来源与本质。《利息理论及其应用》则是从数学的视角来推导证明,进而讲解相关概念与公式背后的经济金融学含义。在该课程中,数学是重要的辅助手段,而金融才是最终的目的。正如培根所说“数学是一切其他科学的门径和钥匙”,《利息理论及其应用》便是用数学的钥匙,开启金融的大门。

1.2 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理论是思考的根本,也是实践的精髓。《利息理论及其应用》课程不仅包括金融知识的理论学习,同时还对相关金融领域的实践应用做了必要讲解。这对学生就有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不但要把相关理论烂熟于心,还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在理论部分的学习中,重点要求掌握理论的基本原理,明白公式的推导过程,熟记公式的使用情景与约束条件。在应用部分的学习中,要将学习过的理论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金融现象或金融分析相结合,了解现象背后所蕴含的金融原理,掌握基本的分析范式。最终达到既对理论知识有系统性的学习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1.3 是练达金融思维的关键一课

《利息理论及其应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有宏观经济学基础,同时该课程也是后续学习金融工程、公司金融、保险精算等专业课的基石。比如说,学生们大多对工作后买房的问题很焦虑。如何理性看待房价,这与学生所掌握的经济学知识有关,房价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当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中的经济现象之后,接下来要思索的便是“怎么办”。同样的例子,如果买房用到贷款,那该课程会详细讲解债务偿还的若干种办法以及其背后的金融思维。而这些金融思维则是以后了解金融衍生品、保险产品的关键。因此,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用金融思维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看明白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型金融产品背后的金融架构,是练达金融思维的关键一课。

2 《利息理论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2.1 课前准备

提前三天的时间,通过雨课堂平台给学生发布课前准备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其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财经新闻或经济政策,以此为案例,预留相关思考题。其二,发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慕课视频,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其三,结合慕课视频,对案例中的预留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在学习小组内部互相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2.2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分为四个过程。首先是理论知识学习,对重要概念进行深入讲解,从概念定义出发推导出计算公式,对公式中的字母含义与公式中所反映的金融学含义进行重点阐释,并通过例题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是理论结合实际,在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带学生回顾课前预留的财经新闻或经济政策,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同时考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成果。然后是对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最后,准备2-3分钟的交流分享环节,学生如有疑问可在该环节提出,教师来答疑解惑,如无疑问,可以找表现优秀的同学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

2.3 课后巩固

课堂教学结束后,会给学生三天的时间进行知识点巩固,主要包括三点:其一,通过雨课堂发布练习题,强化对概念的掌握理解及对公式的记忆运用。其二,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前预留的案例做专业分析,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并在小组学习中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其三,发布相关的拓展阅读,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扩大学生的学习边界。

3 《利息理论及其应用》教学模式

3.1 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

在金融领域,时间是很重要的因素。该课程中的每一个重要公式如复利的累积函数、贴现函数、年金等,都包含时间变量。比如通过对累积函数概念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其内在含义,在生活中能对自己每月的生活费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在讲解贴现概念时,对概念进行升华,每位同学都会未来充满了期望,那如果制定一个两年后达成的目标,现在开始该做些什么。如果未来需要用到房贷车贷等,该如何选择合理的债务偿还方法。这背后所体现的便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思想,即货币的时间价值。这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说的“时间就是金钱”。从这个角度来将货币和时间相比较,时间则是更值钱的。人生也是如此,要让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实现保值增值。

3.2 课程教学与案例教学巧妙结合

该课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金融知识,还要求学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做案例分析。例如,在讲到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时,首先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掌握公式计算。接着明白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并掌握转换公式。最后引入案例分析,给出某银行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分析该利率为什么是名义利率,又该如何转化成实际利率,通过对比这两种利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从中发现哪些规律。在讲到债务偿还方法时,当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其中的金融原理之后,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来分析不同情景下更适合采取哪种还款方式,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如果未来用到住房贷款,自己更倾向哪种还款方式。

3.3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结

该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概念与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对实践应用产生指导作用。比如说,《利息理论及其应用》课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即利息的若干种度量方式,这里不仅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概念与公式,还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一个专业的认知,能看明白关键经济指标的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希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互联网上遇到名目繁多的利率时,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明白这些利率背后所对应的金融原理。尤其是在遇到各种校园贷或网贷等信贷产品时,能明白文字背后所表达的金融含义,保持理智,远离诈骗。

4 《利息理论及其应用》教学现状

4.1 学生对理论部分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该课程的理论部分学习,需要以一定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如果数学功底不好,那么便很难理解数学公式表达的经济金融学内涵。而且该课程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如果前期没有把相关知识学明白,后期学到新的概念、公式时就很难做到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只对相关知识点死记硬背,缺少融会贯通,则便无法体会到该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4.2 教师对新资源利用有限

在信息时代,各种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资讯信息越来越丰富,学生更倾向于用手机网络去学习新鲜事物,也更喜欢网络主播传授知识的方法。而相较于网络直播,学生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普遍存在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无法持续等问题。虽然老师的课堂教学和主播的直播卖货分属两个不同的行业,但共同点是都需要吸引特定群体的关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学习接受新鲜事物,掌握新的方法,充分利用时代的红利,扩充教学资源。

4.3 考核形式对不利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

单一的考核形式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目前,该课程的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课堂表现为辅。这种形式的考核更倾向于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知识点的实践应用情况无法做到全面考查。

5 《利息理论及其应用》教学思考

5.1 丰富教学案例库,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该课程中的知识点含有很多的公式推导,且前后知识点的逻辑关联性较强。但是如果只强调公式推导,则既忽略了这门课程的金融内涵,又让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把概念、公式讲明白,讲透彻,还要提供丰富的与时俱进的案例,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关案例,用典型案例来辅助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用新兴案例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渴望。比如在收益率与收益分配章节,可以用知名基金或项目的有关数据为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5.2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的约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的强度,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则代表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或兴趣小组等形式,分享彼此间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通过互相交流,发挥先进带头作用,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因此,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摸索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课业学习打下基础。

5.3 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考核形式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是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加权平均,这种方式主要考核的是學生上课表现,是否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实践部分,而应用部分则是该课程的支柱之一。多应用,多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且全方位地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创造性地开发不同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结语

《利息理论及其应用》是金融类本科学子的重要专业课,是帮助学生认识金融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是辅助学生理解经济政策内涵的重要基础。学生要学好《利息理论及其应用》需要做到,其一,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与经济学基础。其二,保持兴趣,保持思考。其三,紧跟教学节奏,并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教师要教好《利息理论及其应用》需要做到,其一,充分做好授课计划。其二,把握好该课程与思政,案例及实践的全面结合。其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综合运用新时代教学资源,为人才的全面培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孟子敏,李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2,(03):5157.

[2]胡智敏.实际利率法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1,(28):7576.

[3]周会会,韩筠,袁锐,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利息理论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0,(11):153155.

[4]彭大衡,马莉.《利息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293294.

[5]李娟,王敏,高玉丽,等.《利息理论》课程建设探索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66168.

[6]朱莉.《利息理论》课程的教学思考——基于金融专业教学的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6,(05):240+242.

猜你喜欢

新文科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