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

2023-04-27张俊梅马铭晗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张俊梅 马铭晗

摘 要:校史是学校成立、建设、发展等一系列变化过程的全景呈现和真实记录,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对于优化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必须准确把握高校校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梳理高校校史工作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突出优势,进而探索校史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实现高校校史文化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共进。

关键词:校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63

高校校史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办学历程中,历届教育工作者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不仅包括学校建校以来在长期的建设发展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也包括在建校之前在学校校园这一特定空间内的具有的悠久历史及文化渊源”。因而发挥高校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新时代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1 高校校史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价值引领功能、历史观导向功能、道德情操陶冶功能和团结凝聚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教育资源。

1.1 价值引领功能

价值引领功能是高校校史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校史文化育人的首要功能,大学生价值认同程度的高低是高校校史文化凝聚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历史阶段必然存在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社会条件、现实因素和办学理念的差异,每个阶段都会随之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一所高校而言,在校史和校史文化中,所蕴含的团结协作精神、拼搏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追求真理精神、求实创新精神等核心价值观不因学校的发展而改变。师生对校史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对校史文化思想上、心理上的认可,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向心力,培育师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1.2 历史观导向功能

高校校史文化具有歷史观导向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校校史文化包含自学校创建以来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重大活动、师生事迹、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校史发展不同阶段的高度提取。高校校史文化能够展现学校在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事迹、经典人物、重大成果能够激发师生主动去探求这些校史背后所发生的事件的真相,使学生在探索历史事件建设发展规律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学校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历史现象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这项功能使学生将校史“纵向时间”与“横向发展”相结合,逐步探究隐藏在历史知识背后的深层内涵,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历史做出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与学校、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连,进而启发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和怎样选择和面对自己的人生。

1.3 道德情操陶冶功能

道德情操陶冶功能是校史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优势,它能够以文化传递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文化环境中摄取文化价值,从而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这项功能为学校师生创设了一个陶冶道德情操道德的场所,对于校史文化育人工作起到指引性的作用。校史文化通过校风、学风、文化传统等观念形态和校史馆、校园建筑、校园活动等物质载体等方式展现,具有重要的史学和美学欣赏价值,为学生摄取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无声无形中作用于学生的身心,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获得思想与情感上的升华,促进其全面发展。

1.4 团结凝聚功能

团结凝聚功能是高校校史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一所大学的历史文化一旦被认同和接受,它发挥出自身的团结凝聚功能,将全体师生在情感和心理上凝聚在一起,汇聚成一股齐心合力、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及群体意识。这种情绪一旦沉淀并稳定下来,就会增强全体师生的责任感、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大学人积极奋进、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优秀的高校校史文化有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通过校史文化的传播,能使学生了解学校从建设之初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体会学校发展至今的不易与艰辛,取得的辉煌成果,深植学生爱校荣校理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了解历届校友在建设祖国、服务地方中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增强就业的信心;通过对校史的学习,凝聚学生对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的认可和学校在建设发展中所沉淀的大学精神的认同,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共同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

由此可见,高校在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必须用好用活校史文化,使之为思想政治工作增添全新活力。

2 高校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势

高校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功能优势主要体现为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素材、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全新路径。

2.1 丰富思政课教学素材

高校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功能优势在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素材,把学校发展的光辉历史,教育工作者、校友创造的骄人业绩以及学校历届师生员工投身祖国和地方发展的祖国的高迈品格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使之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之时更为准确地理解教材知识。校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具有内在一致性,教材中展现的理想信念、高尚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都在校史文化中有所展现,因而让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通过了解、掌握校史内容,能够更好地活学活用教材知识。特别是校史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荣校爱校意识,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校史资源涵盖内容宽泛、表达形式多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借鉴校史资源内容与表达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和展示校史资源,缩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助力校史资源实现育人价值。

2.2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高校校史文化能够激励高校教育对象及教育工作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思索、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等方式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提高自身道德觉悟和思想水平,纠正自身错误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大学之道,育人为本。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通过对校史文化的了解,自然有效地激发学生爱校、爱国、爱党的热情,因此,充分挖掘校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使大学生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爱校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校史文化对于师生具有最为稳定、持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可以通过校史文化资源向师生传达崇高的精神追求、严格的行为准则、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对师生的精神感召与行为引导,使全校师生在思想上做到真重视、在行动上做到真落实,自觉地与学校保持一致,将学校事业视为已业,将学校的发展视为自身的发展,全心全意地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奋斗。

2.3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正所谓“做好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校史文化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因而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用好用活校史文化。校史文化能够丰富和发展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通过爱校、荣校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主人翁责任感和兴校、强校的使命感,改变了以往坐而论道的工作方式。不仅如此,校史文化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全新的导向,实现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教育管理工作“主阵地”联动配合,能够更好地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接地气”,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脑入心。此外,校史文化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全新载体,使学生明确“今天我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明日我是学校繁荣发展的建设者”,让学生认识到校史是由学校奋斗者共同写成的。因而运用校史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校史资源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从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中多层次、生动化的发布、提供和推送学校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果,发挥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内容丰富性、时效性、娱乐性等特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高校在德育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势,加快推进其教育资源转化,推动校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3 发挥高校校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

发挥高校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一要义是加强学理研究,关键是推动校史文化融合发展,根本方法是加强教学应用,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校史文化的功能转化。

3.1 加强学理研究

高校要加强校史编研,在进行校史编研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研读校史资料,而且要有计划地统筹校史脉络,对学校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进行解读,使学生感受了学校发展的辉煌、曲折的历程,增强了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让毕业生、老教工从中找到初心。

一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夯实高校校史文化建设。高校应科学合理规划校史编研工作,积极搭建校史研究平台,组建专兼结合的校史编研团队,鼓励教师开展与校史相关的课题立项,进而编纂出版高质量的校史史志。

二是深度挖掘高校发展历史,不断丰富校史文化资源。不仅是强化校史文化编研,还要开发校史文化产品。校史文化产品以物化形式传递学校的历史,因此在产品的设计开发上应突出学校历史特色,有故事、有寓意,容易被社会接受,可以尝试开发校史文化互动游戏,利用游戏的轻松体验感消解学生对校史文化的排斥,让校史文化成为学生伸手就能触碰历史脉络的有温度的文化。

三是不断拓宽校史文化的传播渠道,包括转型升级教育模式,丰富校史文化活动的外延和内涵,丰富校史传播的手段和媒介。

四是持续推进校史文化载体建设,优化校史馆建设,明确校史馆的定位和功能,切实发挥其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整合校史教育资源,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利用网络、VR、大数据等工具建设数字校史馆,打破实地校史馆整体空间、展览时间、展示陈列等客观局限,利用数字技术手段通过互动、体验、传播的方式完整地呈现校史文化内容。

3.2 推动校史文化融合发展

高校必须在校史文化融合发展中下功夫。实践中,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校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大学生文化活动的教化功能,组织开展以校史文化为形式和载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史文化思政教育的开展方式,丰富校史文化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一是丰富校史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可以通过成立学生社团,开展校史剧、微视频、校园摄影、征文比赛、讲解员风采大赛等形式多样、积极向上、有本校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让校史更生动、更有趣地融入学生生活。

二是丰富校史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媒介。可以通过当前最受学生欢迎的网络直播,建立学校官方账号,招募学生干部及志愿者开展直播讲座,通过在线互动,让校史文化跻身日常生活,增强在校生、校友、社会大众等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发挥校史传播力、引导力、凝聚力等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校荣校的意识和情感。

3.3 加强教學应用

高校要加强校史文化的教学应用,将之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高校应充分认识校史文化的课程资源属性,推进高校校史文化进课堂。因而高校要探寻校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在契合点,通过转变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授课形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拓宽校史文化传播渠道,把校史文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之时,可以将学校特色物质文化如建筑、景观的变迁及办学成就的历史变化等校史中的光辉篇章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置身于校史文化氛围中,让学生深切感知改革开放给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二是以“学习筑梦”选修课为载体,运用校史文化对学生进行爱校、荣校教育。因而在授课内容中,注重校史教材或读本编撰的知识性、趣味性的融合,也可以借助声像资料等网络资源提升校史的可读性、好读性、易读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是开展与高校开设专业相关的主题明确、有校史特色的课程活动,可以将校史文化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如学校创建相关专题文化讲坛、校史文化产品设计、校史短视频制作、校史讲解大赛等,在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应用的同时,增强精神文化的浸染,进而达到育人效果。

发挥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成才的应有之意。因而高校必须在办学实践中注重校史文化的运用,促进其资源性转化,使之成为激励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佳航.简论档案在校史教育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2).

[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东北师范大学).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20:63.

[3]徐英华.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