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城市家庭教育支出意愿的变化研究
2023-04-27董浩黄磊蒋佳乐俞悦计心雨陈可心
董浩 黄磊 蒋佳乐 俞悦 计心雨 陈可心
摘 要:为了探究“双减”政策实施后对城市普通家庭教育支出意愿的真實影响,团队选取南京市城内的小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以经济为切入点、以心理为落脚点看家庭教育,重点突出“双减”前后变化性。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双减”后家庭教育支出变化也不明显,经济层面减负的成效虽然存在的,但给大部分家庭的直观感受不明显;(2)对课后服务举措得到了多数家长的支持且并未给家庭造成明显经济负担;(3)“双减”促使家长教育责任感增强,也没有让家长觉得自己在教育责任上有明显的轻松;(4)在学科类培训支出下降的同时,体育、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支出却显著提高;晚托辅导虽然下降但依旧存在;同时,聘请家教或成为部分孩子无法去补习机构的替代方案。基于结论,团队认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主体的协同治理,以期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双减”视域;教育支出意愿;南京市;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53
1 问题的提出
2021年7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印发,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最为重磅的减负文件。截至2020底,全国累计已有26个省份、96.8%的县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22个省份制定了省级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规划,义务教育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逐步由数量转向质量转变。家庭教育支出是“指家庭为满足其家庭成员的教育需求付出劳动或支出货币以换取教育服务的全部代价”。近年来,“家庭教育支出愈发体现出对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阶层依附性。与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较少受到信贷约束的影响,父母有意愿也更有能力为子女支付课外补习或校外教育培训费用”。
时至今日,“双减”的全面颁行已有一年有余,对城市普通家庭教育支出意愿的真实影响尚未可知,团队决定有目的、小范围地进行一次调研,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自然观察法来完成研究。
2 文献综述
学界对教育支出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61年,美国学者Benson就提出家庭教育支出的弹性水平会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产生差异,被认为是最早关注教育支出的研究成果。西方长期以来在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下讨论教育支出与收效,聚焦人力资本理论,并较为详尽地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如1964年Becker探讨了家庭的教育投入决策同家庭预算约束之间的关系;Mincer在1974年也更深入地研究了该关系。国内关注到该问题的时间线要略有后移,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陆续有国内学者对家庭教育支出的现状进行描述,但当时“尚没有成熟的理论和主流的观点”。直到新课改才逐渐丰富了研究视角,“一是着眼于政府教育投入与家庭教育支出关系的宏观研究,二是着眼于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微观研究”。“双减”颁布的前些年,“影子教育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反映了教育社会再生产功能的表现形式逐步转向影子教育”。家庭教育支出中的影子教育投入比例不断攀升,甚至一度出现了“为了达成考试的评价指标,教师和学生都卷入过密化的对知识的机械训练”的“内卷化”现象。近年来,学界对家庭教育支出研究多为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消费支出与中国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成正相关,与价格指数变动呈负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家长对选择性教育的意愿对其影响最为显著”。
总体来说,学界对家庭教育支出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本研究则是在以往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两大要点。一方面,当前研究多基于《中国统计年鉴》、CIEFR-HS(中国财政家庭教育调查)、CEP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等较为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分析,但范围大多数是全国或特定区块,结论无法具体到某一城市,本研究聚焦南京地区更具针对性和参考性。另一方面,“双减”全面实施后,当前研究的关注点大多尚未对这一重要变量予以足够关注,同时,对校外教育(影子教育)关注较少,对居民家庭内部教育支出结构的讨论也不深入。理论框架既定的前提下,重新将目光着眼于现状、关注到重大教育变革后的变化是很有必要的。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2022年7月份在南京市内进行小范围预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修改、优化,在此基础上大面积发放问卷。最终,共回收27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67份,有效率98.52%。
3.2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共29道题目,除了5题人口学统计的基本信息外,一共设计了4个维度,具体如下:
4 教育支出意愿的现状分析及变化情况
4.1 人口学统计结果
归纳本次调查人口学统计的5个问题得出:调查性别比例(家里孩子的性别)适中;年龄特征符合一般认知规律对家长年龄的预期;受教育程度高;受访家庭孩子主要是独生子女;核心家庭占比最大。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家长“双减”认知的自评结果较好
在所调查的267位家长,有51人(占19.10%)和123人(占46.07%)分别认为自己“非常了解”“了解”双减政策,并且还有86位家长选择了“一般”这个选项,也就是说受访者认为自己对“双减”具备中等水平及以上总体认知程度的人群占比高达97.38%。相比之下,仅有7人觉得自己并不了解“双减”,并且没有人选择“很不了解”。
4.2.2 家长“双减”认知的真实情况不理想
如果将对“双减”的认知进行细化,问卷设计了“读过且研究过”“全文读过”“部分读过”“只是间接知道”以及“从来没读过”五个层次。此时,前两项的选择人数大大减少,占比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同时,具备中等水平及以上总体认知程度人群大幅下滑,有39人“只是间接知道”、15人“从来没读过”,但是这些家长在作答上一题较为主观判断的自评时,没有一位认为自己“很不了解”“双减”。
4.2.3 家庭教育支出水平高于原先预期
问卷中问到“每学期教育支出的大概资金情况”(题本中还强调了是“一个孩子”,排除非独生子女对结果的影响)。题本设置了“5000元以下”“5000元-15000元”“15000元-30000元”和“30000元以上”四档,预计结果或呈现金字塔分布,即金额越大、人数越少,或呈现正态分布,即处在5000元-30000元的人数明显多于其他。但是结果显示教育支出水平在30000元以上的家庭也很多,占比达到22.85%(66人)。同时,支出在15000元以上的家庭占调查人数的59.93%(160人),原先预估小规模人群反而成为了统计结果的大多数。
4.2.4 “双减”后家庭教育支出变化不明显
“双减”全面实行一年多以来,如果单从教育支出这个切入点研究,在短期内是否给家庭的经济负担带来明显的减轻是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调查虽然反映经济层面减负的成效是存在的,但给大部分家庭的直观感受不明显,很多家庭依然保持原先支出水平不变,甚至少部分家庭有明显的上升。在“双减”后让家长直观感受家庭的教育支出水平,大部分家长认为“增加或没有变化”,这样的家庭占到了70.17%,其中又有将近一半(84人,占46.41%)的受访者选择“没有变化”,除此之外,仅有54人选择了“减少”“大幅减少”。
4.2.5 课后延时服务并未给家庭造成明显经济负担
受访者家庭中绝大多数的课后服务是收费300元每学期,这比其他如晚托、补习等校外培训费用要少很多,还有不少孩子在校课后延时服务是不收费的。调查也给我们反映了绝大部分家庭是支持或不反对课后服务收费的,收费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还是能理解学校收取少量费用的必要性并积极配合。这些都说明课后延时服务并未给家庭造成明显的经济负担,也侧面佐证了家庭教育经济支持主要还是来源于孩子在其他方面辅导、学习的费用。
4.2.6 “双减”促使家长教育责任感增强
当被问到“对比‘双减’前,您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时”,家长们的反响要比评析态度问题更为热烈。这次,仅有24为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教育责任在“双减”下“减少”或“大幅减少”,接近40%的人认为“增加”(107人,占4007%)、“没有变化”(106人,占3970%)。这说明“双减”促使家长教育责任感增强,并没有让家长觉得自己在教育责任上有明显的轻松。
4.3 变化性统计分析
4.3.1 教育投入前后变化
根据频率表得出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值、众数均在3左右,对照问卷可得“双减”前后对孩子教育所投入的成本差异和“双减”前后对孩子在教育上花的时间差异基本没有变化。
4.3.2 “双减”前后教育支出项目分析
结合两表共同分析可以发现,“双减”后,教育支出个案非减反增,虽然幅度不大,但是和“双减”给家庭减负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细化到每个门类。我们发现:在学科类培训支出下降的同时,体育、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支出却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尽管前者下降,基数依然庞大、不可忽视;晚托辅导虽然下降但依旧存在;同时,聘请家教的个案有所提升,或成为部分孩子无法去补习机构的替代方案。
4.3.3 双独立样本t的检验
按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双减”了解程度和相关文章政策了解程度进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结果显著性p<0.05,我们可以认为教育经济投入和教育时间投入,跟家庭中是独生子女或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显著,说明对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庭结构存在一定的关系。
4.3.4 配对样本t的检验
将对“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对“双减”政策真正的程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为0.00小于0.01,说明人们认为对“双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上了解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将家长认为的支出提高程度和实际上提高的程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为0.033小于0.05,说明家长认为的支出提高程度和实际上提高的程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5 结语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1.1 描述性结论
(1)“双减”认知。
一方面,“双减”给小学教育带来了变化成为家长普遍共识;另一方面,尽管被试家长对“双减”认知的自评结果普遍较好,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家长对“双减”认知的真实情况并不理想,且存在较大差距。
(2)家庭教育支出。
首先,家庭教育支出水平整體上高于小组的原先预期。其次,“双减”后家庭教育支出变化不明显,就目前数据而言,经济层面减负成效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家庭的直观感受不明显,很多家庭依然保持原先支出水平不变,甚至少部分家庭有明显的上升。
(3)课后服务状况。
一方面,家长对课后服务评价大多数是正面的,说明该举措得到了多数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课后延时服务并未给家庭造成明显经济负担,不仅收费本身低,学校收取少量费用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配合。
(4)责任心理感知。
我们进一步展开分析的基础是受访家长原先便具备一定的教育责任感。同时,接近40%的受访家长认为自己的教育责任有所增加,说明“双减”促使家长教育责任感增强,并没有让家长觉得自己在教育责任上有明显的轻松。
5.1.2 变化性结论
(1)教育支出方面。
在学科类培训支出下降的同时,体育、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支出却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尽管前者下降,基数依然庞大、不可忽视;晚托辅导虽然下降但依旧存在;同时,聘请家教的个案有所提升,或成为部分孩子无法去补习机构的替代方案。
(2)教育心理方面。
根据数据汇总后的频率表,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值、众数均在3左右,对照问卷可得“双减”前后对孩子教育所投入的经济成本和“双减”前后对孩子在教育上花的时间基本没有变化。同时,家长所认为的支出提高程度和实际上提高的程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而前者往往会低于后者,说明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支出心理整体上意愿明显,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焦虑心理,这些情况在“双减”后又有不同程度的加深。
5.2 相关建议
5.2.1 消解内卷:社会育人环境宽松舒展
商业化的教育資本曾“一方面,推销所谓‘科学’‘正确’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极力鼓吹竞争,制造教育恐慌和教育欠缺感”。这样的社会育人氛围是紧张的、异化的。
健康的教育经济性价值主要强调教育催生出科技、管理、劳动等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素,这些要素在教育培养后造福经济、进而反哺教育。异化的价值满足的是个别投机人员或掌握绝对优势资源的人的一己私欲,而且异化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一旦被推下,就会被竞相模仿、追逐。“双减”的出台正是要重塑健康的教育价值。家庭教育支出要消解内卷,需要全社会重新营造宽松、舒展的氛围,为广大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空间。
5.2.2 彰显人本:学校育人使命守土尽责
学校承载着满足家长们个性化教育需求的重担,应努力发挥校本优势,避免出现同质化发展的趋势。我国人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家庭可支配教育支出也在逐年增加,对个性化教育的追求必然与日俱增,如何调控防止教育支出大量涌入影子教育市场而造成新一轮市场异化,学校所担负的责任重大。
此外,“‘教育均衡’不等同于‘教育平均’”,宏观层面为教育均衡化所作出的努力本质上是国家层面公平正义的体现,其话语范畴应为公共性质的,而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又在无可回避地强调受教育者本身,即同时需要彰显个性的存在,在这样一种矛盾中,学校起到的是一种维护动态平衡的作用。
5.2.3 止息焦虑:家庭育人氛围和谐向上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行、实施,“‘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承担依据也从伦理层面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全国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亲子关系是人类中最具有情感色彩的关系。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其育人作用不言而喻。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忌讳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否则极容易忽视他其他方面的发展。身为家长,需要掌握科学教育的一些原则与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亲子沟通策略,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而非推动者,只有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才能重塑和谐健康的教育价值,才有人格健全、符合与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数”读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EB/OL].(2021-04-27)[2021-07-0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7600/202104/t20210427_528814.html.
[2]徐勇,钟晓军,李剑富,等.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C].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9:4853.
[3]魏易.校内还是校外: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现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5):103116.
[4]薛海平.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7):4769,188189.
[5]孙杰远.知识过密化与基础教育改革:困境与突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4):16+118.
[6]梁珊.我国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变动的现状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16):195196.
[7]王路.义务教育阶段家庭选择性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8]杨磊,朱德全,樊亚博,等.教育真的内卷了吗?——一个批判分析的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02):179189.
[9]薛海平,师欢欢.教育均衡化对家庭影子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8):1424.
[10]刘江涛.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状分析与创新探究[J].新智慧,2022,(1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