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政元素融入会计学专业育人的实践探讨

2023-04-27姜晓文牛佳草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协同理论专业教育

姜晓文 牛佳草

摘 要: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创新。全面认识和把握“专业”与“思政”在育人过程中的融合与统一,既要从理论渊源、内在逻辑上把握价值内涵,又要结合中国问题和时代背景上创新机制与方法。文章以会计学专业为背景,剖析高校在“教”与“育”之间的错位现象,创造性地结合协同理论内涵,从才育与德育协同角度探索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必然性、紧迫性及可行性,旨在提升高校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的整体质量,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协同理论;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会计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37

0 引言

站在“十四五”时期的历史新起点,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现有以培养高素质核算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理论框架弊端凸显,数字技术引发的会计变革严重冲击现有的会计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如何有效推进会计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培养出具有“生命力”的会计人才,成为所有会计人应当思考的重要命题。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新阶段本科高校育人工作呈现出高度复杂性,由于教育主体、对象、内容、方法的更新,单纯依靠“孤岛式”思政课难以兼顾思政工作现实需要和立德树人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创新格局亟待建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2018年10月,教育部下发“新时代高教40条”,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政”地位。2019年8月,中央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20年5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倡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6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井冈山大学召开,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的成效初步显现。从以上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并鼓励高校积极强化专业思政建设,希望通过专业思政建设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教师作为培养会计从业者的主力军,在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教育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1 专业与思政融合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逻辑必然

1.1 专业与思政融合育人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要求

马克思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对西方将教育工具化、知识化的做法,鼓励教育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为会计专业思政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957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是党的教育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遵循,符合以实践论为出发点、认识论为着力点、价值论为落脚点,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1.2 专业与思政融合育人符合高校育人理念的变革方向

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方向、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必然独具中国特色。2018年6月,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即新时代高等学校应当以本科教育为根本,推进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立足新时代,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青年价值观经历了从富有理想主义和批判精神,逐步过渡到主体觉醒及多元化时期。在自主意识增强的同时,也遭遇价值观多元化冲突问题。价值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应先于也高于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专业与思政融合育人旨在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将理想信念注入专业课教学,唤起青年人的时代责任与担当,树立报效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抱负,符合高校育人理念的变革方向。

1.3 专业与思政融合育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相关领域推广,以数据为核心的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传统会计岗位被机器人替代的现象已在实务中出现,如何延续会计专业的生命力引起会计教育界的空前关注。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出台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充分发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支撑引导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生涯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根源在于:一方面,教育技术发展中“工具理性”倾向凸显,细化了学科和专业分类,也拉大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距离,在育人方面造成相互疏离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市場经济的发展,人才招聘市场越来越青睐拥有复合背景的人才,鼓励跨学科合作,交叉学科相互渗透成为常态。秉承专业与思政融合育人理念,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是解决两者间矛盾的关键。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应适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将个人立场、观点、方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鞭策自己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2 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育人工作的问题剖析

2.1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孤岛效应”

纵然守好专业课程建设这段渠,却难以在全面育人上汇成一条流。究其原因:(1)会计专业培养体系割裂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联系,以同是“会计学”专业国际标准规定的8门专业主干课(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职业道德)为例,除会计职业道德外,其余课程均与思政课程平行而立,长期割裂。(2)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多以学院作为学科的组织基础,无形之中固化了学科之间的边界,增加了跨学科发展的制度成本。会计学专业通常依托于经济管理学院存在,会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分属不同学院,沟通极少。(3)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开展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普遍薄弱,对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联系认知有限,对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存在抵触情绪。

2.2 会计专业学生重“专业”轻“思政”现象存在

由于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涉及大量账务处理和计算而课时相对紧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为通过考试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作业和专项练习上,使得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整体偏向育才而非育人。从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考试题型设置上,均以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为主,缺少职业道德判断和会计案例分析等主观题型,也缺少对最新热点案例关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对于会计专业思政命题的思考。同时,会计系学生毕业设计中缺少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考核和检验,致使诚信教育长期缺乏实效性。从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环节看,多数企业更关注学生绩点、会计从业资格等专业证书、财务相关岗位实习经历及竞赛获奖等,并未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做具体要求。综合以上因素,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而轻“思政”的现象。

2.3 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与考核标准缺乏

尽管各大高校在意识层面均重视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但从制度层面看,仍缺乏成熟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以保证思政教学工作决策科学化。原因在于:(1)教师层面,高校人事部门尚未构建专业思政教学评价与人事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王东清等鼓励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一方面应包含对课程思政教师绩效的考评,另一方面包含专业与思政融合效果的考核。然而,如何量化课程思政工作量,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并列入教师评优或晋升考核等方面仍不明朗。(2)学生层面,传统的专业课考核评价以知识点为核心,以线下考试为主要方式,缺少对学生个人诚信、责任心等素养的综合评价,对学生思想道德标准的重视度不足。

3 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3.1 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协同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言,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所谓专心是指心智集中于某一对象而排斥其他思想活动,恰如专业课程学习过程;所谓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心智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恰如思政课程学习过程。由此可见,专心与审思是学与思的关系,也是依托专业与思政在育人方面实现才育与德育并举的法宝。栾甫贵曾强调拓展会计教育内涵,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诠释人生哲理,以此反哺会计教育,提升育才质量的理念。高校开展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本身就是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对于实现立体化、多元化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就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而言:首先,应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其次,应具备诚实守信的品格,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伦理认知;最后,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胜任能力。因此,在专业育人过程中实现德育与才育并举,是未来完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

3.2 教学实践过程导向协同

专业课程是落实知识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理论课程方面,会计专业本科阶段设置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初级阶段,教师可结合我国会计发展史中的优秀人物事迹,如潘序伦、杨纪琬、葛家澍等,凝练出会计职业精神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求知欲。在中级阶段,教师在梳理复杂经济业务的同时,可以结合时效性强的企业典型案例。例如结合索菱股份、藏格控股等近期出现的企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企业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还是借助于非经常性项目而实现,让学生在职业角色中剖析经济业务本质,有代入感的融入思政元素,践行价值教育。在高级阶段,鼓励青年财务人才把自身努力的方向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相统一,最终对实现教学实践过程导向协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讨经典案例中的良知与缺憾,從而将思政的精髓自然融入到专业价值观的养成中,弱化思政教育的“孤岛”效应,赋予青年人才以时代责任感,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内在契合,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合格”财务人。

3.3 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结果导向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并倡导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经师的统一者”。实现德育与才育的契合不仅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过程,而且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润己泽人”的高要求,既要体现教育性教学原则,又要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打造一支可靠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据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遵循教师的客观成长规律,着力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1)组织会计系新晋教师阶梯制培训,包括“入职培训—阶段培训—终期培训”等,定期组织思政小测验,在加强教师交流的同时,督促会计专业教师自觉更新政治理论知识体系;(2)定期组织研讨会,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与会计相关方向责任教授就学科前沿及热点话题进行讨论,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积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建立思政人才储备库,鼓励富有思政教育经验的老教授帮扶新人,逐渐形成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模式;(4)鼓励会计系教师参与全国性的思政教育培训、比赛及课题申报。

其二,建立科学的会计专业思政教育决策与执行机制:(1)设置思政教学副院长轮岗制度,对外联合兄弟院校共同开发“共享型会计专业思政系列课程”,对内组织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说课大赛,选拔并储备优秀专业课思政教师;(2)尝试将“大数据”等技术融入会计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之中,搭建专业思政网络化支持平台,围绕着会计专业思政建设完善责任教授督导,专业课程群例会制度,使得会计专业思政建设透明化、可视化。

其三,搭建会计系教师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1)从课程大纲入手,考察教学大纲是否纳入思政元素,实现“质”与“量”兼顾;(2)观摩教学效果,可以联合院系专家督导进驻课堂,完善同行互评,吸收学生反馈,分模块优化思政教学效果;(3)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提升“师德”这一指标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将评教结果与人事部门考核相结合,充分调动会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积极性。

4 结语

在传统专业知识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创新,实现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增值需要建立目标导向机制,创新过程支撑机制,完善结果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专业”与“思政”的协同效应,使得两者统一于高校育人体系,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适应高校育人理念变革的历史必然,对于高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均具有重要意义。专业思政建设拓宽了高校育人的思维框架,使得知识传授不再拘泥于学科限制,更多地引入了人文情怀和社会思考,给知识赋予价值,给育人工作增添了温度与厚度,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专业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月.努力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N].人民日报,20220707(004).

[2]曹淑敏.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马昌,袁勃.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001).

[4]王帝元,谢龙.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N].人民日报,20221017(006).

[5]戚静.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6]徐经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会计学科发展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9,(09):3944.

[7]纪念五四百年探源中华民族复兴轨迹[N].中国青年报,20190506(006).

[8]刘勤.技术发展赋能会计变革[J].会计之友,2021,(19):813.

[9]唐大鹏,杨真真,李渊,等.数智化转型下会计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第十四届会計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22,(01):190192.

[10]殷俊明,张兴亮.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2020,(15):163166+176.

[11]王东清,刘静静,刘华南,等.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20,(10):201203.

[12]栾甫贵.会计教育内涵的拓展——基于人生教育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7,(12):8792+97.

[13]张宏.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的困境、要素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3136.

[14]张红伟,张杰.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探赜[J].中国大学教学,2022,(06):7180.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协同理论专业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多方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