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层泥水平衡顶管长距离曲线顶进施工关键技术
2023-04-27杨俊杰
杨俊杰
摘 要:作为一种非开挖地下管道铺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具有综合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环境影响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已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地下管道施工技术。而在长距离深埋顶管隧洞施工中,顶管机遭遇不良地质和地下不明障碍物的概率大、风险高,相较于盾构法施工,顶管在不良地质应对和线路精度控制方面仍相对较弱。本文结合漳州某生态补水工程施工现场,通过研究总结顶管关键技术措施与实践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复合地层;基岩侵限;洞内维修;脱困;长距离曲线顶管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91
0 引言
我国城市化建设日益加快,在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水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已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城市内河缺乏有效地水源补充,河道上游及沿岸污水的排入,城市水质呈现恶化趋势,严重影响沿河两岸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市水网升级改造刻不容缓。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北部,顶管段隧洞单线长2100.695m,双线布置,采用多台Ф3840泥水平衡顶管机施工,区间地质和施工环境复杂。
该工程最长区间隧洞单线长822m,线路平面曲率分别为20449m和34723m,上覆土层厚度132m~278m,顶管隧洞土体为强风化辉石闪长岩和全风化辉石闪长岩,岩土体存在不均匀问题,偶含有弱风化或强风化孤石和基岩凸起。地下水埋深46m~97m,顶管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活动影响顶管掘进岩土体稳定。
第1台顶管机用于区间左线,顶管机外径3860mm,总长5400m,刀盘面板采用复合式平板,配置双刃滚刀、刮刀等,刀盘扭矩1850kNm,转速0~193r/min,电机功率37kw×7台,纠偏油缸200t×8台。
第2台顶管机用于区间右线,顶管机外径3880mm,总长6000m,刀盘采用复合面板式刀盘,配置单刃边滚刀、正面双刃滚刀等,刀盘扭矩1247kNm,转速0~227r/min,电机功率37kw×8台,纠偏油缸155t×8台。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区间右线顶进至第57节管时,顶管遇孤石,排泥量失控,致使隧洞上方覆土水土流失而形成“漏斗”状空洞,造成地面沉陷。顶进至第91节管时,机头前方遭遇基岩侵限,刀盘配置不具备基岩破除能力,导致停机被困。
区间左线顶进至第146节管时,顶管机主轴承密封出现渗漏,导致停机。
综上,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需研究解决:(1)孤石段顶推,排泥量如何有效控制。
(2)遇基岩凸起侵限,顶管机如何脱困。(3)顶管设备故障,洞内拆装维修方法。
(4)长时间停机如何避免管节抱死。(5)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关键技术。
3 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3.1 孤石段顶管机排泥量控制
由于顶管机破碎孤石过程慢,期间需不间断排泥,极易发生泥浆超排,造成机头前方土体失稳,影响地表建(构)筑物结构安全和管线安全。
(1)应通过加设管道流量计,记录实际排泥量,与理论排泥量对比分析。
(2)根据操作室仪表盘显示的进水排泥管道压力值、泵的频率和电流值推算实际排泥量,结合流量计数据分析评估。
(3)在排泥管出口进行渣样筛查分析,并统计砂石含量。
(4)测定临近超排时,应立即暂停顶进和排泥,通过机头刀盘中心孔向仓内加注膨润土泥浆反压并增强浮力,稳定掌子面的同时,能有效避免石块过度沉积在仓底。
(5)地面同步加强沉降监测,稳定后缓慢恢复顶进。
3.2 基岩侵限段预处理及顶管机脱困
在机头前方1m~2m位置设置竖井,井口设计尺寸以满足顶管机头整机吊出和竖井通道施工需求为主。围护结构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混凝土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混凝土支撑。
竖井完成后,吊出被困顶管机,采用暗挖预处理侵限段基岩。基岩采用绳锯切割+破锤处理。
恢复顶进时,先用原工作井继续顶进,若顶力过大或无法顶进时,则将新增竖井作为始发井,重新布置始发场地,完成剩余区段的顶进。
3.3 顶管机洞内维修
顶管机主轴密封检修采用洞内拆解方案,主轴返厂维修并更换密封圈。(1)刀盘与前筒体用2cm厚的钢板满焊连接,采用斜撑将刀盘牛腿与前筒体焊接,三角钢板连接,将刀盘固定牢靠,防止主轴拆除时刀盘发生位移。
(2)在减速箱下方用15cm×20cm的方钢搭建坚固滑道平台,上方铺设走道板,平台上方与主减速箱底部预留5mm空隙并保证水平,以便后期安装刀盘时微调。
(3)主轴承拆除。利用各吊点进行吊拆运,清理隧洞底部的障礙物,在专用拖车前方150米处用2T卷扬机连接,将主轴运送至井口,吊装返厂维修处理。
3.4 长时间停机管理
对顶管机头和成型隧洞范围外壁持续加注减磨泥浆,防止地层变形挤压管节而造成侧摩阻力增大,进而造成顶力过大或无法顶进。
3.5 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关键技术
3.5.1 地面隆起沉陷控制
选取典型断面建立顶管施工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不均匀沉降。
软弱地层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竖向沉降变形呈漏斗状分布,且顶管推进对其轴线上方的地表位移影响最大。(1)应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顶推推力与顶进速度。(2)在上覆土层较厚且地表起伏较大的地段,顶管施工前可采取地表预加固等必要工程措施,提高软弱地层强度。
3.5.2 测量精度控制
曲线段无法实现激光直接导向。人工导线测量误差较大。管节持续移动,影响稳定测量控制点设置,前后测量结果偏差大,顶管机姿态调整频繁。
(1)应通过提高测量频次,减少测量偏差,及时调整顶管机姿态,按趋势勤纠缓纠。
(2)对控制点、顶管机姿态进行人工复核,遇曲率较小的曲线段和接收阶段应加密复测频率。
3.5.3 顶力控制
顶管机通过曲线段,随着顶进长度和曲线转角越来越大,顶进推力会越来越大。(1)合理控制泥浆注入压力和注入量,及时加注减磨泥浆,增加泥套减磨效果。优化触变泥浆配比,拌和用水采用纯净水,PH值宜體现在9~10的弱碱性范围。(2)顶管机开挖直径应大于管节外径,通过扩孔减阻。(3)合理配置中继间数量。中继间应根据顶管机迎面阻力及估算摩阻力确定,可根据下式计算:
S′=k(F3-F2)/(πDf)
式中:
S′=中继间的间隔距离(m);
F3=最大允许顶力(kN);
F2=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
f=管道外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2);
D=管道外径(m);
k=顶力系数。
3.5.4 开仓换刀
实际顶进过程中开仓换刀往往为被动开仓换刀。上部地层松散,稳定性差时,需采用带压开仓作业。
(1)对沿线进行加密地质补勘,尽量摸清孤石分布情况,针对性开展主动开仓查换刀具。
(2)开仓前,预加固地层,保证掌子面地层稳定和仓内作业安全。
(3)在保证刀具应换尽换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开仓时长。
4 顶管施工现场实施效果
目前两台被困顶管机正按照既定方案稳步推进。从已完成顶管隧洞施工参数来看,隧洞成型质量良好,轴线误差均在可控范围内,满足相关规定及验收标准要求。
5 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应用,目前投入的第3台顶管机采用同样施工技术在类似水文地质情况下,已成功完成另一区间全部361m顶进任务,区间线路平面曲率1800m,各项参数稳定,对类似工程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另外,还有以下经验教训和建议供参考:(1)在地表建筑物密集和地下管线密布地带,常规地质补勘方法难以实施,可采用钻注一体机斜孔探测和低频地质雷达深层探测。(2)全面地层适应性分析和设备选型应作为顶管施工先决条件,刀盘刀具配置宁强勿弱,电机数量和总功率也应足够强大。(3)当顶管隧洞距离长,顶力临近最大允许顶力时,安装中继间,并考虑足够富余量。长时间停机时,应持续加注减磨泥浆。(4)同一工作井内存在两个及以上方向隧洞时,应优先贯通较短一侧隧洞,再以贯通隧洞布设后期较长隧洞的测量控制线,以提高测量精度。(5)对于施工环境复杂且敏感的长距离隧洞工程建设,尤其是在地质条件不明的情况下,推盾法施工在灵活性、适应性以及应对不良地质和曲线线路方面,均优于纯顶管施工。
参考文献
[1]涂金保.市政工程中顶管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3):8687.
[2]朱克东.大直径顶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李楠,叶雅图,陈相宇.推盾机在复杂城区进行电力隧道施工的可行性研究[J].市政技术,2016,34(4).
[4]张劲松,赵育刚,王梦茹.低频地质雷达深层探测分析.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25(5):1848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