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特点,推进入学适应

2023-04-27王红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8期
关键词:一年级幼小衔接小学数学

[摘要]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既有延续性又有阶段性,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推进入学适应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引导儿童从幼儿园简单的数学体验过渡到小学数学学习,本文从课前创设学习环境、课中组织趣味活动、课后设计特色作业三个方面探讨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幼小衔接的方法。

[关键词] 幼小衔接;一年级;小学数学;入学适应

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需要学着适应新环境、遵循新规则、学习新知识……这些改变对儿童的心理、体力、生活习惯及师生交往方式都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而且也是小学一年级的重要工作。如何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将入学适应融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十分必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入学后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若“坡度”太大,容易引发儿童对数学学习的负面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入学适应阶段有效把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数学把“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与有趣”放在第一位,反映了幼儿园数学学习活动重视儿童的数学兴趣和数学体验,强调儿童应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对此,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應保持并延续以兴趣为导向,以便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学习。

一、创设学习环境,优化认知氛围

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儿童动多静少,进入小学后,每节课不仅有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课时还延长为40分钟,且静多动少。有些孩子不易适应,被动接受,会出现哭闹、自卑、厌学等问题。但是,很多一年级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常常从第一节课就开始对今后应如何听课、如何举手等提出要求,制订了太多的课堂规则,这对小学新生来说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为了缓解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一年级教师应积极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地进行知识的渗透。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设置贴近现实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单元教学为例,为了增进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先组织学生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放置在“储物间”,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场景,营造出开放快乐、互动合作的探究氛围,以此给予儿童积极的感官刺激和状态调整。为了提升活动效果,教师做出一些“提示”,如请按材质分一分、请按颜色分一分、请按用途分一分……指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在具体任务中学会分类。

从儿童的日常入手,让数学贴近儿童实际、融入儿童生活,实现从单调的学术形态向灵动的教育形态转化,带领儿童在丰富的、具体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推进儿童数学思维的养成。

二、组织趣味活动,激活认知内容

一年级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还未成熟,其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无意记忆是以事件本身的吸引程度为基础的。并且,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通常是一边行动一边思考,还不能完全脱离自身动作来感知和思考事物。这就需要教师设计趣味性强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教学“认位置”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

(1)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学生很开心地分享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2)全体学生统一向右转,再组织学生说一说现在自己前后左右又分别是谁。(3)重复几次。这个活动不仅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动静结合,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当观察者的方向发生变化,前后左右对应的物体也会改变。

一年级儿童感知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感知有局限性,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活动,让教学内容变得可操作、可实践,以便学生积累直接经验,避免空洞抽象的讲授。而且,趣味而又带着生活气息的学习探究活动,也能够有效地弱化知识的“教学痕迹”,促进儿童成为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探究的学习主人。

三、探究特色作业,助力认知过程

一年级是义务教育的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能力等都处于养成阶段。“双减”政策下,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的新课题。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所学知识糅合到生动有趣的探究性活动中去。

1.游戏式作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方式,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融入游戏同样必不可少,教师可以把游戏作为数学知识的巩固媒介,借助数学游戏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游戏内容和规则。如在学习“5的分与合”时,笔者带领学生玩手指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5只猴子荡秋千,1只猴子抢了先,4只猴子排队等;

5只猴子荡秋千,2只猴子抢了先,3只猴子排队等。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帮助学生巩固“5”的概念。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能有效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同时也降低知识难度。

2.探究式作业。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实物、图片等直观形象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基于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层次性的特色作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发展空间。例如,在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如“我家一共几口人”“一天要上几节课”“我能跳绳几下”;逛一次超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购买的商品和价格,算算哪些物品花的钱“超过”了预算,哪些物品又“少于”预算……借助类似数据收集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作业,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注重考查其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与知识运用能力,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3.亲子作业。为帮助新生儿童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凝聚家长的力量必不可少。教师应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积累数学经验,让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读一读车牌上的数字、购物前和孩子共同制定购物清单、购物中让孩子利用价格进行简单的计算等,以此提升儿童对数字的兴趣。例如,笔者曾和家长合作指导学生完成了“我的零用钱”的学习活动,由家长一次性为学生提供一周的零用钱,教师和家长共同督促学生做好个人零用钱的花费记录,并在最后一天组织学生分享本次数学实践活动的感悟。这样不仅帮助儿童在实际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还有利于儿童养成合理分配钱财、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家庭、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往往比课堂上的讲授更有效果。

告别幼儿园踏进小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儿童能否积极适应小学生活影响其今后对学校、同学的态度和情感,影响其将来的师生交往、品德养成、学业学习、社会成就。一年级儿童在入学初期是脆弱的,他们需要适应全新的环境、规则、教师、同伴,关注幼小衔接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入学后更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如此才是尊重儿童生命、关注儿童成长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颖丽.“幼小衔接”需要衔接什么[J].教育导刊,2011(4).

[2]柴赛飞.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5.

[3]祁加萍.怎样衔接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大世界,2010(3).

[4]彭英加.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科教文汇,2013(12).

王红娟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一年级幼小衔接小学数学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初谈幼小衔接之家园配合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看偶像养成类真人秀 如何养成“叙事文本”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