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

2023-04-27陈怡陈颖洁叶嘉欣周雅慧叶子欣刘川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陈怡 陈颖洁 叶嘉欣 周雅慧 叶子欣 刘川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提升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是促进湾区融合发展的基本要素。课题组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状况及策略为目的,在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资助下,通过研读资料、实地调研、咨询專家等方式搜集和选取数据,并使用相对价格法对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得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呈增长态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世界一流湾区进行对比,借鉴世界一流湾区的建设经验。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文章提出了促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相对价格法;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01

1 粤港澳大湾区与市场一体化建设

1.1 市场一体化概述

市场一体化是为了消除市场分割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是同一区域不同地方的市场主体或其行为受到相同供求关系调节的水平与状态,是一个区域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边界逐步消失趋势和过程(宫玉波 赵宝廷,2008)。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新时期粤港澳三地实现新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历史机遇。

市场一体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合作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素。在粤港澳三地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破除体制、关税、法律制度等障碍,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是各级政府思考的问题之一。

1.2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现状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时任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曾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注重人才培养、制定配套措施、开展效果评价,先行推动实施大湾区竞争策略,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湾区各级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总体目标,在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1)成立湾区领导建设机构,深化大湾区内商事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及推进大湾区建设中的各项工作。湾区各级政府深化商事改革,拟从创新商事登记模式、建设统一市场监管平台等十个方面着手,服务“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激发“双区驱动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不断推进;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相继开通;过江通道、深中通道规划加快建设,大湾区高速交通路网结构正在筑起。在高质量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实现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

(3)简化港澳同胞就业手续,促进湾区教育资源高效流动。《关于废止<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的决定》规定港澳台的同胞可用营业执照、工资凭证、社保缴费记录等证明作为在内地就业的材料。港澳台人员也将被纳入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失业统计监测。

(4)加强湾区法律保护政策,深化湾区法治制度建设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法律合作,合理利用立法权,加强湾区法律的融合交流,构建符合经济状态的法律体系。鼓励法律机构为湾区企业成长提供服务,建立多种类的争议解决制度,打造湾区背景下商事争议和法律服务解决中心。

1.3 粤港澳大湾区对市场一体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区域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是其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优化珠三角九个地级市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1)推进投资便利化。由于内陆与港澳金融市场的运作以及股票交易规则上有所差异,因此内地为预防金融风险,对港澳金融机构在内地市场的投融资有不同范围的约束;另外,内地与港澳的人才标准不同,对籍贯及地方体制内外有所限定,因此需要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系列协议,研究对港澳投资者的要求、持股比例、市场准入等限制上的改革措施,研究如何进一步在珠三角地区为港澳投资者和相关的金融市场从业人员实施开放措施。

(2)推动贸易自由化。由于内地与港澳两地关隘较多,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和商品流通受阻,限制了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生产效率及生产规模受限。因此需要推出相关的贸易管理措施,方便推动港澳投资者拓宽内地市场渠道,进一步深化与内地贸易合作;并在三地服务贸易协议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解决贸易受限问题,减少限制条件。

(3)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由于港澳两地性质特殊,内地人员到港澳地区需要具备及出示相关要求的证明,通行过程较为繁琐。因此为加强粤港澳融合发展,研究为珠三角需要赴港澳开展商务合作,研究开发及服务的相关人员实施特殊的签注举措极其关键;全面改进国外人员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通行方案和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并研究如何协定港澳与内地车辆通行规则和制度及相关交通管理措施。

2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测评方法及结果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

遵照上述的调查研究方法,我们将其运用到评价指标分析上,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以市场一体化为总指标,以金融市场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则为一级指标的细则延伸,详细见下表。

2.2 测评方法的选取

当下,关于市场一体化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四种,对比于其他的方式,价格法是能够直接地、宏观地表现出市场的一体化水平。因此决定用相对价格法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在价格形式的选取上,我们参考了桂琦寒(2006)所的相对价格自然对数一阶差分来测度粤港澳大湾区2000-2019年商品的相对价格方差。

2.3 数据的收集

抽取了粤港澳大湾区共计11个城市,在2000-2019年的商品价格指数。在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持续性的前提下,一共选取了8大类消费品,数据来自《广东统计年鉴》。同时根据港澳地区的商品价格指数权重体系,以珠三角地区的分类类别为主要因素,对港澳地区进行调整,产生两表的原因是:从2016年起商品的类别明细进行了微小的调整。

2.4 测算结果及分析

共计搜集了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地区八大商品的价格指数,作为原始参考指标进行汇总,运用相对价格法算出2000-2019年每年的市场一体化指数,并绘制相应的图像来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商品价格一体化整体水平的趋势力变化情况。

图1

2.5 市场一体化结论

通过整体来分析得出结论,从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是在逐步增加的,但在此期间波动幅度比较大。从局部分析可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进展,2000-2006年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指数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波动幅度降低;在金融危机的出现,2006-2010年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指数表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在2010年,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指数达到最低点;直到我国经济的逐步复苏,2011-2013年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指数展现出上升的趋势,2013年市场一体化指数到达最高点;2014-2019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指数整体上升,但由于长期低油价、美元强势等经济环境,使粤港澳市场一体化指数波动程度较大,2014-2016发生断崖式下跌,随后可能随着新产业、新动能等良好的发展态势,间接地推动了2016-2019粤港澳市场一体化指数的逐步增长。

3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与世界其他著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特殊性在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港澳和珠三角九市存在着制度上、法律体系上、税收制度上、货币体系上等多方面的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高效流通与区域市场的协调发展,进而阻碍了粤港澳湾区内的市场一体化进程。

3.1 跨越制度差异协同发展具挑战性,港澳口岸通行效率有待提高

港澳口岸通关通行制度有待改革与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提升与生产要素的加强流通息息相关,珠海通往澳门的口岸以及深圳通往香港的口岸是大湾区市场生产要素和资源流通的咽喉。如何提升客运与货运通关效率、提高海关查验速度、降低查验成本与运营成本、应用信息化科技于高效通关、减少时间成本,是目前应当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

3.2 法治壁垒限制有效合作的可能性,地方保护主义约束一体化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和发展需要法治先行,法治引领和法治保障。但现存的法治壁垒明显地制约着大湾区一体化纵深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法治壁垒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的是三大行政区域——广东省、香港和澳门之间因不同法域所造成的法治壁垒,三地在合作过程中常会因各自法律制度的差异形成法治冲突。第二个层次指的是广东省内九个城市之间因地方利益和地方立法权所造成的法治壁垒。九个市在本地经济发展利益的驱动下,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护本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大大地阻碍了湾区市场一体化的发展。

3.3 经济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导致资源向局部区域倾斜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具优势的经济活力,较高的开放程度,对市场各生产要素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但区域间经济水平以及经济发展要素的差異,会对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生产要素流通以及资源有效配置产生不利影响。

金融领域上,作为举世闻名的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对资金的吸引力强于澳门地区以及珠三角九市,三地金融资源的禀赋差距易导致金融资源在粤港澳自由流动难以实现。

税负水平上,税收制度的差异化成为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因素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设推动了三地区际的贸易往来与跨境交流,但不同地区的税收制度存在差异性,产生双重征税、税负差距促使区域人才滞留和贸易成本增加等问题。

3.4 社会文化软环境有待强化,价值不认同制约协作发展

港澳在历史上与内地曾遭受分割的事实,为当前促进建设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进程竖起了阻碍性屏障。在提升国家认同感,增强共同建设、友好合作的强大凝聚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5 科研与实际应用脱轨,合作性的创新动力匮乏

科研与产业的脱节问题是大湾区首要解决的问题。立足当下实际,大湾区里如广州、深圳、香港等中心城市的大学科研成果与产业的结合率并不高。其次是创新要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密度低,各高校间缺少资源共享和分工协作,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再者,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之间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困难,仍存在地域和主体等审批限制,使三地间联合科研活动的开展面临挑战,阻碍了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孵化。

4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策略

4.1 建设“智慧口岸”

建设完善粤港澳地区三地之间的口岸通行的制度,优化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口岸水平。粤港澳三地政府需要在侧重每个口岸不同功能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口岸进行改造升级以提高通关效率。在边检和海关方面,查验单位之间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关检合并,推动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查验模式,促进粤港澳三地口岸相关监管部门资源整合,推进“智慧口岸”项目建设。

4.2 促进关税合作

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关税制度,调整优化内地增值税税率,扩大粤港澳三地的货物零关税覆盖范围,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关税贸易合作。另外应继续扩大粤港澳货物零关税的优惠范围,推动CEPA升级,分阶段扩大香港和澳门货物适用的零关税范围直至取消关税,消除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进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一体化发展。

4.3 产业适当错位布局

要更好地建设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粤港澳大湾区政府应了解到各城市的产业及政策的适当错位布局能更好吸引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人才,不同公司和个人都能找到适自己创业的地方,这对初创企业来说十分有利。在城市间产业分工细化合作的同时要突出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四个极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合理的产业布局。同时,四个合作示范区与合作功能区应积极探索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4 打造一体化金融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内产业的适当错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政府可以大力给予政策倾斜及支持,不同公司和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地方。同时,在城市间产业分工细化合作的过程中要突出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四个极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4.5 打造湾区特色文化

湾区政府应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文化,以文化助力经济发展。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血脉相承、同根同源,都属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三地的文化认同是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的血脉纽带,打造湾区特色文化有助于提高湾区人民的价值认同,增强归属感,实现港澳地区人心回归,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4.6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应利用科技创新构建功能多样、高效协作、不同层次的大湾区发展平台,实现信息及技术的更新和共享,促进先进技术和信息的传播,实现湾区内资源的最佳配置。政府可通过大湾区发展平台建立人员信息库,设立人员认证管理,便于区内人员的跨境流通,提高流动效率。

参考文献

[1]宫玉波,赵宝廷.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120121.

[2]鐘甘霖.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成新轩,韩艳林.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及其推进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41(05):7277.

[4]林学军,詹小慧.建设一体化的粤港澳大湾区[J].光明网.https://theory.gmw.cn/2020-06/28/content_33945425.htm.

[5]工信部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三大世界级湾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9,(05):7678.

[6]杨爱平,林振群.世界三大湾区建设“湾区智库”的经验及启示[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0,(04):8998.

[7]吴泱,廖乾.欧盟税收合作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8,(09):1419.

[8]陶希东.世界知名大湾区跨界治理经验及启示[J].创新,2020,14(01):2533.

[9]林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演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