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问题背后的防御心理
2023-04-26许芳
许芳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表現
“老师,还是只有齐齐没交作业。”科代表抱来一大摞作业本放在我的桌上,随即向我汇报作业收集情况。开学两个月内,齐齐已经多次没有交作业了。每次我找他,他都怔怔地站着,喃喃地说自己没有做,眼睛直直地看着我,像是在试探什么。他说:“我不知道作业是什么。”“黑板上每天都有作业内容啊!”听我这么说,他就不说话了。后来抄写作业时,我特意提醒他,督促他抄好。可是没过两天,齐齐又没有交作业。我找到他,从乱糟糟的书包里找出作业本,发现一片空白。我提高音量问:“怎么又没做呢?这回知道做什么作业了呀!”齐齐嗫嚅着说:“我做数学作业去了。”我望着他一时无语。相对而言,齐齐的数学确实比语文学得好。是我的语文课没有吸引力吗?是我的问题吗?我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
康康也是一个作业“困难户”,这个孩子性格倔强。我找他交流时,他把头一仰:“齐齐也没做作业啊!”他像斗架的大公鸡,一副“又不是我一个人,为什么只说我”的架势。这时,我的火气就来了,厉声说:“你怎么总是和没做作业的同学比呢?你为什么不和优秀的同学比,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一个人眼中看到的是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自认为这下切中要害了,他总要低头了吧。可是,康康把头一偏,虽没有和我争辩,但那股倔强硬生生地横在我们中间,让我们无法再交流下去。最后,我拉着没做作业的学生一起补作业。然而,康康经常边补作业边说说笑笑。补作业原本有惩罚的意味,这样一来就冲淡了很多。
中中是另一类让人头疼的学生。晨读后,科代表把没交作业的学生名单交给我,中中的名字清清楚楚地写在上面。来不及细问,上课铃响起。我径直走进教室,环视教室,目光落在中中身上,忍不住问:“中中,你的作业呢?”中中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看着我,又似乎没有,说:“我交上去了呀。”再问时,他比我还有底气:“我今天早上交上去了。”这底气,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看错名字了。下课回到办公室,再次看名单,确实有中中的名字。可是,中中用同样的反应,同样的语言回应我:“我真的交了。”他非得一本一本核对,亲眼看到这摞作业本里确实没有他的作业才罢休。与他的“周旋”中,我不知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程程是一个乖巧的女孩,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前不久,她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程程竟然知道撒谎了,把以前写的日记改一下日期来应付每周一次的日记。”我感到特别惊讶,昨天,程程才一蹦一跳地来办公室送作业本的呀。我记得她交作业时那自豪的语气:“老师,这是我的作业。”可是,事实呢,她居然是在以前的日记上改了日期来应付我!那个乖乖的女孩,甜甜的笑、软糯的话竟然也是假的!我真的无法相信!
作业问题背后的心理原因
虽然都是没有做作业,但是孩子们的言行却各不相同。在这些不同的言行背后,学生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呢?根据心理学自我防御机制理论,我们有害怕、愧疚、焦虑等情绪时,就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用来保护自己。没有做作业,面对老师,孩子的潜意识里是害怕和愧疚的,而那些根据个体性格外显出来的言行,背后都是自我防御、自我保护心理的体现。
防御心理1:压抑。面对我的质问,齐齐直接承认“我没做”,看似平静,内心其实不然。调皮好动的他站在我面前时,肢体是僵硬的,眼睛时刻盯着我。11岁左右的孩子,自然明白做作业的意义,没有做,不管是谁都会心虚、理亏。从这些细微、反常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内心的忐忑。当这种忐忑不能取得任何人的理解和同情时,孩子就会把它按压在内心,用外表的镇定来掩饰、逃避。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没做作业,加重了孩子内心的忐忑与愧疚。孩子还是用同样的方式,将忐忑压在心里那个看不见的角落。他用“我做数学作业去了,我没有时间做语文作业”来掩饰压在心里的忐忑。
防御心理2:投射。尽管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当我们自己也身陷困境时,内心的想法与我们所受的教育可能完全相反。那时,我们希望有个和自己有同样糟糕境遇甚至比我们更惨的人出现,以此来降低自己的痛苦。这种现象就是防御心理机制中的投射。康康没写作业,心里担忧,但自尊心又特别强,于是,他竭力寻找同类,找出一个同样没有写作业的人,以此掩饰自己的不安。这样,本是他一个人需要承受的难堪,现在变成多个人来承担了,愧疚之情就减轻了。康康敢于和老师对峙,原因在于他害怕的不是惩罚,而是难堪。
防御心理3:否认。在生活中,因为一个糟糕透顶的消息,我们难以接受,恐惧到极点时,就本能地做这样的反应:“不,这不可能。”“不会,绝对不会。”“不,我不相信。”这些否认会暂时屏蔽掉我们不愿见、不愿听的事情。本我很聪明,它快速建立起一个自保的屏障,躲在里面,求得短暂的安心。中中是胆小、内向型孩子的代表,没有做作业,老师找上门来,对于他来说是天大的事了,会引起他内心极度的紧张和恐惧。中中的否认,是一种托词,以争取缓和时间,建立自我保护屏障。
防御心理4:合理化。自我保护心理最朴素的想法是“我是合理的,符合要求的”。一旦自己的做法偏离常规要求时,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避免难堪或者恐惧,人们就会想办法,让不合理的做法看上去合理化。程程平时乖巧,她对于自己“乖乖女孩”的形象是很满意的,所以在家愿意帮助妈妈洗碗、看护妹妹,在校遵守规则。她的一切做法都指向做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孩。因为乖巧,所以大人对她很放心。可是,人是有惰性的,潜伏在她内心的惰性钻了管理的空隙,于是她放下了“乖乖女”的形象,不再听从老师的要求,享受着惰性带来的轻松惬意。本我占据了上风,但另一方面,超我又幽幽地挥动着“乖乖女”的指挥棒,拉扯着本我。慌乱中,自我找到了平衡两者的办法,那就是改动日期,让自己的行为表现合理化。
接纳问题,帮助成长
自我防御是孩子陷入困境时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但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是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它扭曲事实,只是短暂地给自己建立了一个虚假的安乐所。我们唯有针对现状,让这些潜意识走到自我面前,接纳它,才能击破阻碍,让成长突围。
1. 将自我防御转为积极力量,帮助自我调整。不管没做作业的原因是什么,当要交作业而拿不出作业时,孩子都因愧疚或者害怕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自我保护。作为教师,有时可以顺势而为。齐齐说“我没做”,之前没做,现在可以做啊。我们可以把他拉到一边,悄悄说:“我等半个小时再来收你的作业,好吗?”这样既避免了剑拔弩张的场面,也保护了孩子,不至于让他无所适从地试探老师的反应。程程是一个“乖乖女”,她一直为这样的形象而自豪。当她拿着修改了日期的作业给老师时,我们可以换个方式进行评价,如:“我觉得这个题材有点儿旧,如果你写得新颖一点,老师会更欣慰。你愿意重新写吗?”程程会觉得重新写能让“乖乖女”的形象获得肯定,会欣然答应。顺势而为,让孩子体面地从困境中走出来,在正常状态下解决问题。
2. 进行作业自我管理,激发主动性。对于孩子们而言,作业是一种限制,限制他们的游戏时间,而游戏可以让他们从中获得愉悦感;限制他们玩手机的时间,而手机里的视频可以让他们有一种消遣的快感;甚至限制他们的阅读时间,而自由的阅读会让他们产生自居感,内心经历没有冒过的险,没有释放过的自在。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细化的作业自我管理表,包括作业时长、书写标准、专注时长、作业自我评价、获得肯定指数等。通过这个管理表,孩子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可以清晰地看到做作业后的自我建构意义。这个作业自我管理表为“超我”服务,个人的意义清晰可见。当作业对孩子有意义时,才能激发孩子做作业的主动性,产生抗拒惰性的动力。
3. 了解生活状况,减少环境障碍。班主任发现学生的问题时,要善于挖掘问题背后的根源。无疑,生活状况对问题发生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到作業问题上,我们顺藤摸瓜,通过和孩子交谈、长时间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家长、家访等方式,可以摸出作业问题之“生活状况瓜”。齐齐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由奶奶监护,但奶奶只能照顾他的生活,管不了学习。对于齐齐,我们要非常耐心地讲解解题方法,甚至利用课余时间亲自督促他完成作业。中中家里有三个孩子,他居第二,夹在弟弟和姐姐中间,家长忽略他,弟弟打扰他,姐姐经常对他冷嘲热讽。提高中中在家里的地位是解决他的作业问题时需扫除的障碍。康康的父母很重视他的学习,但他的爸爸做事拖拉,因此康康也拖拉,每天做作业要做到晚上十一点以后。生活上拖拉的习惯需要调整过来,这样才有助于顺利完成作业。程程主要是钻了管理的漏洞,家长过于放心孩子,殊不知十来岁的孩子自我管控的能力还比较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学习目标还不清晰,需要大人适当督促,提出要求。
4. 了解现有能力,接纳不一样。孩子们虽然在同一个班学习,但是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却很大。同一份作业,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孩子是“小菜一碟”,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但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来说,有可能难如登天。那些没做作业的孩子,我们要先看准问题所在,如果确实是不会做,我们就得告诉孩子方法。案例中的康康,每次遇到写作文的作业时就不能按要求上交。孩子做事拖拉加之不会写,所以就不能完成作业了。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孩子的能力分层布置,让每一个孩子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而顺利摘到“桃子”的成就感又是下次摘“桃子”的动力,这样就将不作为的恶性循环转变成了人人都能摘到“桃子”的良性循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越来越肯定自己的能力。班级教学,我们要谨防统一要求,统一命令,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学习能力、社会情感发展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虽然学校制度是统一的,但老师要做的是尽可能关心、理解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适应社会,让每一个孩子顺利成长为一个被集体容纳、在集体中仍有很好的自我镜像的社会人。
当我们接收到孩子自我防御心理的信息,感受到孩子内心的颤抖后,我们应该抱抱这些孩子,牵着孩子的手一起面对问题,抚慰他内心的不安。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孩子的学习有好坏,但终究都会迈进更美好的明天。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一直这样提醒自己。(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