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教育理论下的班本课程
2023-04-26陆留霞
陆留霞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认为,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之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本文以中班班本课程《我们的仓鼠朋友》为例,立足幼儿生活,捕捉幼兒兴趣点,引导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发现儿童,发现课程
班本课程是以班为本,以满足班级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为宗旨,由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开发、实施与评价,具有班级特色的一种动态课程。
这一天早上,随着一声“小仓鼠”的尖叫,孩子们立即跑到了班级自然角,只见一只小小的仓鼠躲在仓鼠笼的角落里。“老师,这只仓鼠叫什么名字?”“仓鼠吃什么呀?”“我们要怎么照顾它呀?”……我迅速被孩子们的问题淹没了。
基于此,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班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孩子们在课程中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发展”“教师可以提供怎样的支持和帮助”等问题,成了班本课程构架和实施的焦点。
师幼互动,反思架构
班本课程的落脚点在幼儿,我们通过师幼谈话、幼儿访谈、亲子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以及发展需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立了本次班本课程《我们的仓鼠朋友》课程目标。
1. 通过饲养和查阅资料,了解仓鼠的习性,知道仓鼠的喂养方法,能够主动照顾仓鼠。
2. 能够与同伴合作设计并搭建仓鼠居住、游戏的场所。
3. 在活动中感受自主表达、协商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构建了课程网络图(如右上)。
实际操作,获得感知
(一)观察中感“知”
教师看到了幼儿身上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鼓励幼儿去观察、探索、发现。幼儿发现仓鼠整个身体像一个毛线球,它的眼睛像两颗小小的黑豆,它身上的毛摸上去软软的,它的嘴巴小小的,吃东西的时候脸会鼓起来,它的尾巴短短的,如果不仔细都看不见……幼儿交流着各自的发现,他们通过讨论、投票,确定了仓鼠的名字:“小珍珠”,意为“班级的小宝贝”。
(二)饲养中生“情”
“‘小珍珠’爱吃什么”“‘小珍珠’像人类一样要洗澡吗”“‘小珍珠’平时喜欢干什么”……幼儿有很多问题。通过调查,他们发现仓鼠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种子,喜欢吃坚果,也喜欢吃植物嫩茎或叶,偶尔也会吃小虫子;仓鼠用浴沙洗澡;仓鼠很喜欢睡觉,等等。随后,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仓鼠的生活习性,形成了《“小珍珠”饲养手册》。
问题一:“小珍珠”发抖
这一天,幼儿都发现“小珍珠”躲在笼子里瑟瑟发抖。“它为什么会发抖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幼儿询问家长、查阅资料,发现仓鼠的胆子很小,走廊里闹哄哄的声音让它很害怕。经过商讨,他们制作了一张“小声讲话”的标志放到仓鼠笼旁边。
问题二:“小珍珠”臭了
“老师,‘小珍珠’臭了!”幼儿在给“小珍珠”喂食时,闻到了异味。
有的幼儿认为要经常给“小珍珠”换木屑,有的幼儿提议给“小珍珠”洗澡。
说干就干。幼儿戴上手套,将“小珍珠”从笼子里移到其他地方,将脏木屑倒到垃圾桶里,装上新木屑,再将“小珍珠”放回,最后清扫洒在垃圾桶旁边的木屑。随后,幼儿参照《“小珍珠”饲养手册》,分工协作,有的找来“洗澡盆”,有的倒上浴沙,有的把“小珍珠”放进去。只见“小珍珠”在浴沙里滚来滚去,幼儿边看边交流、分享,表达自己的感受。
经验学习是主动获得的过程。当幼儿发现问题时,他们会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思考,或是在讨论交流中获得同伴的新经验。当问题还没有解决时,他们会主动想办法,寻求帮助。在给“小珍珠”清理笼子、洗澡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幼儿不断尝试,进一步加深了对“小珍珠”的情感。
(三)探索中萌“智”
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围绕幼儿发现、关注的问题不断探索、尝试,这是建构班本课程的精神所在。在照顾“小珍珠”的过程中,幼儿观察到“小珍珠”很喜欢在跑轮上跑,有时还会像猴子一样在笼子里爬上爬下,甚至吊在笼子顶上。他们认为,这是“小珍珠”想出去玩了,提议给它造一个游乐场,于是新的任务产生了。
幼儿收集各种材料:纸盒、纸板、小积木、车轮、毛线球等。随后,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讨论、设计图纸。
经过大家的努力,游乐场造好了,游乐场里有迷宫、跑轮、凉亭、滑梯,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在欣赏搭建成果时,孩子们发现迷宫没有出口,“小珍珠”进入迷宫就出不来了。于是,教师引导幼儿研究迷宫书和迷宫玩具,寻找制作迷宫的方法,最后幼儿认识到,做迷宫要先定好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只能有一条正确路线,可以有很多条障碍路线。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小珍珠”的迷宫终于完成了。
家园携手,助力成长
家园沟通中,不断有家长反映,幼儿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和家长描述自己照顾“小珍珠”的故事,周末还担心无人照顾“小珍珠”。鉴于此,我们开启了“小珍珠”周末领养活动。
我们在班级群中公布此次活动的规则,鼓励家长预约领养“小珍珠”。周末幼儿将“小珍珠”带回家,可以用发照片、视频的方式在群中分享照顾“小珍珠”的点滴。
家园携手,家长能够真切感受到幼儿在探索中的快乐,也为家长参与幼儿的成长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式。
交流分享,提升经验
(一)课程实施前的分享交流
课程实施前的分享交流指向课程的准备工作。在小仓鼠来到教室后,教师组织了一次分享交流会,让幼儿交流各自对仓鼠的认识以及照顾小仓鼠的方法。通过这一环节,教师了解了幼儿对仓鼠的现有认知和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接下来制订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进行中的分享交流
课程进行中的分享交流针对课程中的突发事件。教师根据课程进行中幼儿的探索行为及需要,组织幼儿分组分享交流。经过调查交流,幼儿了解了照顾“小珍珠”的要点,编制了《“小珍珠”饲养手册》;经过查阅资料,幼儿发现“小珍珠”胆小,共同制作了“小声讲话”的标志;经过分享交流,幼儿学会了为“小珍珠”换木屑、洗澡。在为“小珍珠”造游乐场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了迷宫的制作方法;在交流中,总结出避免“小珍珠”翻出游乐场的方法。
(三)课程结束时的分享交流
课程结束时的分享交流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探索方式、表达方式等。在课程快结束时,教师又组织了一次集中分享交流会,幼儿借助图片、视频、绘画等方式介绍活动过程、新奇发现、操作体验。倾听者以“你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你有没有什么问题”等问题展开师幼、幼幼问答式互动讨论。此过程不仅是幼儿在分享自己的经验,还是幼儿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班本课程,源于生活,基于兴趣。一只小仓鼠引发了幼儿对生命的不断追问和探究,教师以“幼儿所需——教师思考——选择引导方式——幼儿获得经验——推动课程发展”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仓鼠的生活习性及饲养要点,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对生活的热情。幼儿在了解、饲养仓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积极观察,乐于分享,勤于探索,他们对动物充满爱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祥龙幼儿园)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