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霞:家庭教育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做该做的事

2023-04-26小单

现代家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爬山笔者家长

小单

杨霞拥有3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还热心家庭教育事业,深受家长们的喜爱。日前,笔者采访了她。

在孩子不理解的时候给他讲道理,不仅是对牛弹琴,而且有可能给孩子造成认知偏差

笔者:您是儿童心理保健行业的专家,请问,心理保健主要针对哪个年龄段的儿童?

杨霞:儿童心理保健针对的不是儿童,而是0~12岁儿童的家长。因为12岁以前儿童的榜样和矫正者主要是家长,家长的心理健康了,孩子自然没问题。顺便说一下,针对13~18岁孩子的心理服务,我们叫“心理辅导”;针对18岁以上孩子的心理服务,我们叫“心理咨询”。

笔者:为什么心理健康要从孩子的幼年抓起?

杨霞: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从小到大的心理成长,其中,针对18岁以下孩子的儿童心理学占据了80%的内容。为什么如此重视儿童心理?因为人的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能力等,都是在儿童期形成的,过了18岁,能够改变的非常少。

笔者:中国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您认为这种心态值得提倡吗?

杨霞:家长对孩子有所期待,无可厚非,但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不可盲目期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家长要善于发现,勇于试错,不可执拗于自己的判断。家长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孩子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可能是两回事,前者必须让位于后者,否则没有好结果。打个比方,孩子如果是西红柿,家长坚持把他培养成黄瓜,结果,孩子不会成为黄瓜,也不会成为西红柿,他会成为变态的黄瓜。

笔者:有的家长十分重视早期教育,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就给他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是不是早了点儿?

杨霞:孩子5岁之前,家长不要给他讲道理。家长只要告诉孩子“行”或“不行”、“能”或“不能”、“可以”或“不可以”就足够了。

笔者:这样会不会显得武断?

杨霞: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吧。一位妈妈送3岁的女儿上幼儿园,女儿不想和妈妈分离,缠着妈妈哭闹,于是妈妈给女儿讲道理:“你长大会离开我,我也会离开你,你要一个人走完人生,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会忍受孤独。”小女孩哪里懂什么“孤独”,但妈妈讲的道理被她囫囵吞枣地记住了,每天都在心里反复思量“你要学会忍受孤独”。30年后,女孩33岁了,谈了几次恋爱都不成功,因为她始终记得妈妈说过的“你要学会忍受孤独”这句话。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孩子不理解的时候给他讲道理,不仅是对牛弹琴,而且有可能给孩子造成认知偏差。家庭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合适的时候做该做的事,不要滞后,也不要超前。

笔者:家长还有哪些超前的教育行为?

杨霞:家长的超前教育行为很多。比如,逼6岁以前的孩子“大方”就不合适,因为孩子在6岁以前要形成所有感,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所以,孩子在6岁以前表现出强烈的自私意识是正常的。只有建立了正确的所有感,孩子才知道什么东西属于他,也才知道什么东西属于别人,自己不能占有。现在,不少孩子把别人的玩具、文具据为己有,大多是小时候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所有感。对此,家长们要反思。

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地看电视、玩手机,避免加剧眼睛的视觉震动,影响视觉发育

笔者:许多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而烦恼。请问,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杨霞: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都很重要。

第一,感觉统合能力。

孩子上课时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接收老师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整合,转化为能力,使孩子能够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最终使信息进入孩子的记忆系统。这种能力,心理学家称之为“感觉统合能力”,简称“感统能力”。如果感統能力较弱,孩子上课接收到的信息不完全,大脑整合信息的效率不高,那么回答问题、做作业自然就吃力。

感统能力受先天因素影响,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家长可以在孩子婴幼期就开始训练他的四肢协调性和反应速度,尤其要训练手的协调性。攀爬、拍球、跳绳、游泳、做家务等,都是有效的训练方法。当孩子手对脑的指挥反应加快了,写作业也会变快。

重点提醒家长朋友们,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会加剧眼睛的视觉震动,影响视觉发育,所以要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同时,家长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带孩子打球、放风筝,训练眼睛盯住目标平滑移动的能力。这样,孩子读书、写作业时就不容易看错、写错了。

第二,理解和记忆能力。

有的孩子背书很流利,但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家长认为孩子的记性不好,其实是理解能力不足。通过感官获取的信息,只有经过大脑的内化处理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这里的“内化”,指的就是分析和理解。如果孩子只是死记硬背,信息只能进入暂时记忆,过几天就会被大脑清除。

帮助孩子背诵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当小老师,用自己的话复述背诵内容,引导孩子分析和理解。孩子真正理解了信息,记忆才能牢固。

第三,掌控时间的能力。

学校的教学活动有精确的时间安排,如果孩子不适应,就会出现上课走神儿、下课活动不充分、做作业拖拉等学习效率低下现象,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孩子入学前,家长要着重训练孩子的时间感,让孩子学习的时候聚精会神,玩的时候充分兴奋,做事要规定时间。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节省了时间,家长要给予奖励。

第四,学习的具体操作能力。

有的孩子学习的具体操作能力欠佳,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比如,写字总是多一笔或少一笔、计算时经常粗心、做事磨蹭等,都是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欠佳造成的。

增强孩子的操作能力,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拍球、抛球、扔沙包、攀岩、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运动可以训练孩子肌肉与大脑的配合能力。

笔者:如果孩子不喜欢运动,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杨霞: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有一个孩子,玩网络游戏成瘾,不学习也不运动。孩子的妈妈无奈,向我求助。我给她出的主意是去爬山。孩子拒绝爬山,说爬山又傻又累。妈妈编了个瞎话,说自己得了绝症,只有爬山能根治,而且必须家人陪伴。出于对妈妈的爱,孩子开始爬山。一个月后,妈妈告诉我,孩子爱上了爬山,每天早睡早起,身体强壮了不少。最让她欣喜的是,孩子的网瘾不知不觉间戒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不喜欢运动,家长不要逼迫,而要动脑筋,想办法。

家长如果是领导,一定要做到回到家放下领导的架子,不要命令家人,如果做不到,那就装牙疼,啥也不说

笔者: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上了初中以后,越来越不愿与家长沟通。如果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孩子会十分厌烦。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杨霞:我曾经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问孩子们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最不想向谁倾诉?第二,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最希望向谁求助?结果十分有趣,两个问题的答案,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家长”。

笔者:既不愿倾诉,又不得不求助,这真是一对儿尖锐的矛盾啊!

杨霞:对,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角色就是如此矛盾。家长看到这样的结果,可能要骂孩子是白眼狼了,但我觉得,家长更应该反省。

笔者:反省什么?

杨霞:反省自己是否扮演好了家长这个角色。想让孩子主动倾诉,家长不要居高临下,要做民主的家长、朋友式的家长,主动聊聊自己的烦心事,请孩子给出出主意。有了这样的气氛,孩子怎么会不愿开口呢?

笔者:有些家长在事业上很成功,却做不好家长,是角色转换这个环节没有做好吧?

杨霞:没错。我来讲一个有趣的案例。

一名医院的院长,在单位十分强势,与人说话習惯了用命令的口气,还总是指手画脚,好像在指着别人的鼻子训斥,口头禅是“你听我说”。他来找我咨询儿子的问题时,就是这样跟我说话的,让我很不舒服。

院长的儿子上高二,除了物理,其他学科都成绩优异。大家都很不解,为什么这孩子偏偏物理学不好呢?

孩子在跟我交流时透露,第一次上物理课,他翻开课本时被吓了一跳,因为课本扉页照片上的牛顿很像爸爸,脑海里马上浮现出爸爸颐指气使的模样,很紧张,很厌烦。所以他从来没有喜欢过物理这门课。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我要求院长,以后回到家放下领导的架子,不要命令家人;如果做不到,那就装牙疼,啥也不说。

从装牙疼到和颜悦色,再到相谈甚欢,院长在家里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仅一个月工夫,奇迹出现了—孩子的物理成绩真的上去了!

每位家长都有社会角色,但进家门前,一定要提醒自己:从现在开始,我是家长,我对孩子非常重要。有了这样的角色意识,搞好亲子关系就不是什么难事。

【编辑:陈 彤】

猜你喜欢

爬山笔者家长
老师,别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难忘那次爬山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爬山
爬山
家长请吃药Ⅱ
有趣的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