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逻辑、机制和路径研究
2023-04-25肖立新
肖立新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105)
一、文献梳理与问题的提出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地区产业或产业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这是从社会化大分工和社会产业门类划分的角度,在整体上对农村产业的结构进行定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直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的产生、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对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多集中在这些方面:一是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如金晶[2]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张霞[3]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能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贺文华[4]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会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廖红伟和迟也迪[5]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能促进供给资源自由、高效地在各产业之间进行合理流转。三是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如杜亚萍和吴继河[6]认为农村城镇化可以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四是研究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如江艳军和黄英[7]认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蔡克信等[8]认为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等举措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刘桂芝和孟志忠[9]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受政策、农业生产特点、资源、消费者需求影响。五是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如都南香等[10]认为农村产业结构在调整中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动力支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业落后等问题。
上述研究多集中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方面,也就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后功能发挥的情况,这些研究能引起人们重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相对来说,这些研究只偏重于对产业结构所发挥的经济社会作用的外部功能研究,很少涉及产业结构内部构成及要素配置、结构运营、内部调整及系统化建构的研究。如农村一二三产的各产业内部结构及其组成和运营方式,农村一二三产产业结构之间的构成和运营方式,农村一二三产的转化和融合发展的结构模式,这些研究能让我们清楚地把握农村各产业结构之间及产业结构内部间的运行机制和动力组成,了解了相关的运行机制和动力组成就能更好地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让这些要素在最恰当的位置和最合适的时机支撑产业结构的发展和运营,给产业发展提供动能。而了解了产业结构的运营方式和动力来源之后,还必须用现代化的组织方式对产业结构进行管理、维护和改造,在升级产业结构中让产业结构焕发出更大的效能,对要素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在这个组织管理方式中,从技术上来讲当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重构农业农村发展的过程[11],包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产业化及乡村产业数字化[12],是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延伸,数字乡村还涉及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在内的诸多方面,也包括对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整合[13]。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用活乡村生产要素,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市场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4]。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数字乡村建设在推进的过程中,利用数字技术整合相关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信息,再利用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分析后再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作出决策,由于速度快、信息收集全面、分析到位,因而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过程中对农村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同时,基于生产和市场的需要,数字乡村建设在推进中会通过调节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去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因而,从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农村产业升级转型、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来说,以数字技术整合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村新业态的产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要以数字乡村建设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必须弄清楚其中的逻辑、机制和路径。
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逻辑和机制
(一) 从市场需求角度调整农村产业发展的规模
1. 以市场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
由于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大量推广数字技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运用,基于信息传输的快捷和数据分析的科学化,数字技术会及时对接好农业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及时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农业生产,当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相应的产品生产环节就会扩大规模,在农村产业结构的比重中一产的比重就会加大,相应二三产的比重也会相对加大。正因如此,如果农村加工业和服务业不扩大,是无法应对规模已扩大的农村种植和养殖业的,加工业和服务业与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不相称,只会让农村生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使农村农业的市场份额会逐步缩小。在这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大,数字技术将信息反馈给农村,在市场利润的驱使下,农村扩大某一产业的生产规模,从而影响相关的加工业和服务发展。反之,如果市场需求量小,数字技术会以一定的渠道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农村生产,农村就会根据相关信息调整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免因供大于求而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相关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减小了,加工业和服务业的规模也随之减小,如果不减小,那将出现缺少加工和服务的对象,从而造成加工和服务业的资源浪费,这从整体上来说,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生产效率和效能。
2. 以市场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
数字乡村建设从市场需求角度来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其实质是以相关信息资源的获取来调整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一二三产业的规模变了,它们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作用力一改变,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方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按市场相关需求会重点发展和突出某一产业。如:市场需要大量的一产产品,那农村就会加大力度扩大种植和养殖业的规模和生产技术;市场需要大量的二产产品,那农村就会在提供大量的种植和养殖产品时,就会大力提升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和加工规模;市场需要大幅度提升一产和二产产品的附加值、投入、技术和销售,那三产的运作频率就会提高,三产的人才和资本投入相应会增加,三产的规模也会适当扩大。这些调整都会带来农村产业结构的一定改变,特别是因产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相互之间作用力的改变会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变化,整个产业结构会变成以某一产业的运营为主导,其他产业的发展作为辅助。
3. 以市场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劣及发展趋势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基于市场的需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质是由产业间规模的变化导致相互间作用力的改变,导致主导产业的变化,从而对产业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更适合市场的需要。它的优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切合市场的需要,短期内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得较高的生产利润。它的缺陷就是因产业结构调整紧随市场的需要发生改变,一旦相关的市场失灵或市场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那整个产业结构也将随着市场的崩溃而崩溃,给产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会给整个产业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以市场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易激发产业结构内部对市场的一种自适应性发展方式,一旦市场稳定,产业结构会不断通过自身稳定的结构修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评价产品质量的标准,技术使用的标准,生产的规范化,从而推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整套自身的标准化生产方式。
(二) 从生产技术角度调整农村产业发展的水平
1. 以生产技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
数字乡村在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数字技术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其中就包括与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信息,这些技术信息是农村产业发展中急需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也有市场对相关农村产业生产要求的,即相关的产品质量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才能生产和提供。因而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地传递和整合相关技术提供给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在得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后,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提高,相关的产业也得到壮大。如:当相关的生产技术被数字平台传递给一产时,一产的效率提高,产能增加,产品的质量提高,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中,一产成了高效运转的部门;一产产能的提高,刺激着二产必须提高相应的加工技术与之相匹配,或者扩大产业规模以应对一产的高产能;当一产产能和效率提高,二产的技术和规模提升,三产也必须与一产和二产相匹配,否则一产二产在发展过程中就因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而缺乏发展动力,因而三产也必须相应提高服务技术或扩大服务规模,这样才能使整个农村产业结构因为生产技术的传入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产业规模扩大或产业效能提高,这些变化刺激着整个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当相关生产技术传入二产时,在二产的带动下,一产和三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然,只有在农村产业结构稳定,同时是以整体形式发展,这些连锁的变化才会发生,否则,相关生产技术由数字平台传入了农村产业结构,仅仅是某一产业得到了发展,而另外的产业没有得到发展,这种发展虽然也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但对农村产业整体发展还是不利的。
2. 以生产技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
数字乡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以数字平台传递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使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改变,表面是效率提高和产能提升推动了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实质是数字乡村利用生产技术推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农村产业结构中重新配置,这种配置是基于生产技术提高的配置,表现为生产效率和产能的提高,在生产要素和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产业结构中的一二三产业在主动或被动中趋向于整体发展,产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支撑性更强。从外在来看,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和转型,从而提高了农村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能。而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这种模式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因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的介入,推动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和高效利用,要适应这种重新配置和高效利用,处于同一产业结构中的各产业必须要以相应的变革来适应,而各产业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就直接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要么是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也随之升级,产业结构内部的各产业比重发生了一定变化;要么是整个产业结构内部联系更紧密,各产业之间联系紧密,整个产业结构呈系统性发展。
3. 以生产技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劣和趋势
数字乡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以生产技术的传递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更适合产业的整体和系统发展,它的优点在于:以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此推动产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相应变革和调整,激发了产业内部的自主性和自发性结构性调整,有利于生产效率和产能的提高,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趋于整体性和一体性发展。它的缺陷在于:以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的主要是效率和产能的提高,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这些调整大多是被动性地与生产技术激发的生产力相适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这些调整没有系统地根据生产、市场、要素、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地调整,短期间产业结构调整适合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但长期下去,由于产业结构不能主动和自发地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和市场的需要,因而产业可能较难持续健康地发展。毕竟生产技术主要是促进生产,在促进生产的同时刺激产业内部的各个环节与之相适应,它并不能对产业内部的结构和要素配置进行调整。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如果相关的先进技术推动的生产所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市场没有同类技术生产的更加优质的产品,同时产业结构内部的发展也相对稳定,那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可能由生产技术主导,趋向整体化发展。
(三) 从组织的角度调整和重构农村产业的产业链
1. 以组织方式调整和重构农村产业链的机制
数字乡村建设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时,因为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需要,会对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一定的重组,这种重组主要是调整生产的先后次序以及整个生产流程的构成,这种先后次序和生产流程的构成,从一定程度来说就是产业链的组合和构成。而这种组合和构成是因为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过程中以信息推动的,即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收集和分析各种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再根据这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使用确定各个生产环节,再以生产环节组成整个生产流程,从而达到用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方式实现产业的产品生产和市场价值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数字乡村建设其实是以数字技术调整了农村产业链的构成,组织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 以组织方式调整和重构农村产业链的实质
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农村产业链的调整和重构时,表面上是为了达到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佳配置,数字乡村以数字技术调整了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对这些环节的重组达到重组产业链的目的。而实质上是生产要素和资源在数字化以后,以信息化的形式嵌入产业结构,而这种信息化是高于传统的产业生产的,它要求有相应的产业结构与产业链条与之相适应,否则就难以发挥出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正常效能。换句话来说,数字乡村以组织方式调整和重构农村产业链,实质上是以数字技术的形式将农村产业结构数字化,以数字化的产业结构重组数字化的产业链,以数字化的产业链推动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数字化的高效利用,这种产能和产值相对于传统来说,它的生产力水平更高,从某个角度来说,它推动了新的业态的产生,即数字化的农业产业的定形和发展,让农村产业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即以数字化的形式发展。
3. 以组织方式调整和重构农村产业链的优劣和趋势
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数字技术组织农村产业的发展,以这种组织方式调整和重构农村产业链,它的最大的优点是数字化的产业链更高效,传递信息更快捷,能更好更快地对接上生产和市场,使产购销更趋向于一体化发展;它最大的缺点是数字化的产业链缺乏系统性和宏观性的调配,当组织的产业结构跟不上数字化技术和产业链发展时,整个产业将会陷于崩溃的境地。这种模式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化的产业链驱使着整个产业结构的数字化重构,数字化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四) 从资源配置角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融合性发展
1. 从资源配置角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融合性发展的机制
数字乡村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数字技术对农村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配置,这种配置的最大目的是使生产更加顺利进行和产品的市场价值更快实现,因而在配置的过程中数字技术不区分相关产业的门类和环节,只是根据生产和市场将生产要素和资源重新进行配置,这些配置有时打破了产业原本的生产环节,突破了产业内部的分类,这些生产环节和产业部门在资源的调配下,为了生产的快捷进行,直接组合成了新的产业,而这新的产业极有可能是跨越了传统的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分类,是基于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而形成的。因而,数字乡村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性发展,促进农村新的业态产生,而这新的业态是来自于传统产业的重新建构。
2. 从资源配置角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融合性发展的实质
数字乡村从资源配置角度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性发展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和调整促进新业态的产生,或者说为适应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调配而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后形成新的业态。从另一角度来讲,这种融合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产业为了适应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利用和生产而重新进行建构,以新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形式利用生产要素和资源。这种生产方式总体上来说是适应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能使生产要素和资源发挥更高的效能,它突破了以往旧的产业结构对要素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束缚,直接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序和合理的配置下进行重构。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是在科学的信息分析和数据处理之后才进行的,因而相对来说,这种配置是较为科学的,并且适合当下产业发展的,从表面看,它是产业结构的重组和新业态的产生,从深层次来看,它是产业结构数字化后的重构和数字化产业的产生。
3. 从资源配置角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融合性发展的优劣和趋势
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重构,它的优点是农村产业结构数字化的重构因其根据信息和数据的分析进行,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得到了很好的配置,因而相对来说是较科学和合理的,在当下能极大地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是受技术分析而进行调控,所以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严重依赖信息和数据分析,而生产和市场的信息和数据是时刻变化的,因而相应的产业结构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才能以最佳的结构应对生产和市场的变化,而在现实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是时刻进行,以变化并不频繁的产业结构应对时刻变化的信息和数据,并不一定能产生最佳的生产效率和获得最佳的生产效能。这种模式发展的趋势是因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调配激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有可能因此而产生一种数字化的动态产业结构。
三、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 重短期的市场需求而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1. 重产销对接轻产业结构的系统化调整
从生产和市场的角度来看,数字乡村建设在推进的过程中很重视数字技术对乡村产业的推动作用,即以数字平台及时对接好农村生产的产和销,及时帮农户销售相关的农业产品,以获得相应的农业生产利润。因而相应产生的一系列农村电商大多是利用数字平台服务于生产与销售,在这个过程中,电商和相关的数字平台只是致力于农产品的销售,并不直接介入相关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不帮助相关产业提高生产技术,也就是说,这些电商和数字平台只是一个生产和销售的中介,所以它们的最大作用就是促销。虽然帮助农户销售了产品,获取了相关的利润,但是对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不大。而产业要发展好,必须有一个系统化运作的产业结构为之提供动力,没有系统性的产业结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就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2. 重产能提高轻产业资源的最佳化配置
数字乡村建设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因为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现,为了能得到更高的市场利润,数字乡村利用数字平台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生产和市场信息,根据信息分析的结果配置相关资源和生产要素,再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和生产要素,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效能,得到更多的优质产品,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在配置要素和资源以及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相关的数字技术都是围绕市场价值和生产效能展开的,从一定角度来说,数字技术是为了追逐一时的市场利润而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在短期内能推动生产效率和效能的极大提高,但长期下去,这种不考虑长远发展,只顾眼前利润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味地重产能提高而忽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使要素和资源在产业结构中的最佳位置发挥最大的效能,也无法推动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二) 重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率提高而轻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1. 重生产效率的提高轻产业间的配合发展
在数字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人们利用数字和信息技术推动农村生产,利用技术的引入和转化,使农村生产水平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多,在质量保证和市场需求较大的情况下,新技术推动的农村生产会换来更多的利润,这些利润一是提高了投身于农村产业发展的人员的收入,二是给农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更多的资本。因而在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人们很重视利用数字技术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为旧的生产对接新的技术。但是这种对接和促进是只针对于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的某一个环节的生产的改进,而不是整个产业的全面改进和完善,也就是说,当前数字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目标大多是以生产率的提高换来更大的市场利润,不太重视产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整体配合性发展,因而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提高了,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内部的各分支产业和产业的各部门各环节还是没有配合发展,造成了一定时期某一产业分支和环节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整个产业发展水平并没有提高的局面。
2. 重产业产能的提高轻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
数字乡村的建设是针对整个乡村发展的数字化发展而进行的,产业数字化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但由于数字乡村在推进过程中有一定的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却缺乏产业数字化的专业人才和市场及产业运作人才,因而不懂产业整体和系统发展,也就根本不懂产业间及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他们利用数字平台对接产销和生产技术以提高产能,从而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市场回报,根本不注重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产业间或产业内部不协调发展就会造成在平时的生产中产业间或产业内部间进行无序的市场竞争,或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产业间或产业内部生产中浪费的现象。这种无序竞争和浪费现象会严重地阻碍产业的发展,也会使产业结构内部更加臃肿,产业结构不当会使整个产业水平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对产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而这种纯粹追求产业产能的提高,只会使产业结构中某一产业分支和产业内部某一环节发展迅速,而这种发展不一定能给整个产业带来大的发展,有时反而会减缓整个产业的发展,增加生产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 重产业链的延长轻产业链间的相互支撑和互融
1. 重产业链的拉长轻产业结构的系统优化
在当前的产业发展中,数字乡村建设与别的产业发展观点一样,重视相关农村产业链的拉长,当产业链从种植和养殖延伸到加工和深加工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时的农村产业发展是较为稳定的,资源要素的配置是较为恰当的。但在产业链的拉长中,人们却忽视了整条产业链的利润比重是越往后越大,也就是说越往产业链的后端,生产者获得的利润越高,而处于产业链初端的农户生产者所获取的利润却相对较少,这种产业链延长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分配方式不利于农村产业的长远发展,因为长此下去,谁都不愿去做产业链中利润最少而体力付出最大的初端,没有产业链的初端也就没有产业链的终端,更没有所谓的产业链的延长。因而在拉长产业链时要以系统思维的方式看待整个产业,即整个产业是包括种植、养殖、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服务的,而不是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分工成不同的产业。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就要从大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优化调整,打破以往的一二三产业的局限,建立新的跨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以系统思维看待产业的生产和市场实现,这样才能使产业结构调整真正科学化。
2. 重产业链的完善轻产业结构的相融相通
数字乡村在推进过程中利用数字技术快捷明了地向人们展示农村生产,并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及时采取措施改进生产。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产销和技术对接,数字乡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注重产业链的完善,但在重视产业链的完善时,很大程度是为了产品价值的更好实现,即某一个产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的价值实现,而不是为了某个产业的整体和系统化发展,因而有时虽然产能和效益提高了,某一产业的产业链发展了,但是产业整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的需求,有时某一产业的整条产业链抗市场风险能力并不强,甚至在某一时段由于受市场同质化生产的产业的冲击,有些产业的整条产业链会出现崩溃的现象。因而在完善产业链时需要推动各产业的产业链之间互融互通,使各产业的产业链在发展和运作过程中能得到同质化和非同质化生产的产业的产业链的支撑,这样,产业链抗市场风险能力强了,整个产业发展能力也会增强。
四、数字乡村建设科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一) 改变观念,以系统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 以系统的观念重新认识和定义农村产业
在数字乡村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系统的调整,人们首先必须以系统的观念重新认识农村产业及产业的构成,即新时代应怎样定义农村产业,以及新时代农村产业是怎么构成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产业的生产技术研发、原材料生产、初级产品的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在生产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条链,这条链有别于一般产业内部的结构链,它是一条串联产购销一体化的链,链条的产生,使在这个链条上的各个产业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因为不管处于链条上的哪一个产业出现了问题,链条上的其他产业都会受到影响。因而,从社会化大生产和大产业的角度来看,现代农村产业应将处于同一链条上的产业归为同一大的产业门类中,而处于链条上的各产业分支只是产业的结构组成。也就是说,现代产业不以生产工具和生产要素及技术的角度来进行划分,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将是否为实现产购销一体化而处于同一链条上作为划分产业的标准,凡是处于这一产业链上的视为同一产业。从这个角度出发,新时代农村产业应是涵盖了产购销一体化产业链完善的具有研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组成的产业,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一二三产业。从系统角度和产业链的角度对农村产业重新进行定义,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农村产业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也有利于从社会化大生产的角度对农村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更有利于以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2. 以系统的观念重新看待产业结构的构成
在数字乡村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要从社会化大生产和产业链的角度看待产业的构成,即产业的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和系统发展的,产业内部的各环节各部门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因而,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不再是传统的一二三产的产业结构,而是根据产购销一体化和产业链真正完善的意义上的产业结构。即新时期的农村产业由处于同一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产业组成,这些产业构成一大产业,成为这一大产业的结构组成,这一大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涉到这些产业的调整。因而,新时期看待农村产业结构,不是用以往的一二三产业类别去区分,而是用处于同一产业链上实现了产购销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去划分,凡是在这个链条上的产业都是整个大产业的产业结构的构成。这是从系统的观念来看待产业结构的构成的,涵盖了产业的研、产、购、销等诸多环节,以产业链来划分产业结构,而不是以生产工具、生产要素、生产方式来定义产业结构。
(二) 创新方式,以整体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 从社会化大生产的角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数字乡村的推进使农村的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让农村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与社会的交流更加便捷和快速,也使从整个社会化大生产角度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成为可能,而社会化大生产能使农村产业发展与城镇产业发展紧密相融,甚至在一定程度使他们处于同一产业链上互相融通发展,这种融通式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界限,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间根据生产的要求及时进行调配,而数字技术在这种调配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数字乡村是以数字技术推动的,它推动的是乡村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乡村与城镇的共融共通的发展。因而在产业发展方面,数字乡村要突破以往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必须从社会化大生产的角度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让农村产业结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与城镇产业,与社会大产业融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大的推动力和更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 从大产业的角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数字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从大产业发展的角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所谓的大产业是从产业链衔接的角度来定义,这样的定义有别于传统的产业门类定义,即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所有产业构成一个大产业,它是产购销一体化的综合体,能极大地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数字乡村的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和相关的数字平台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或是调整产业结构中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部门,或是调整产业结构中不适合生产发展的部分,或是调整产业结构中不适合资源配置的部分,无论如何调整,它的最后导向还是指向产业的市场价值实现,而纵观整个产业发展,从生产技术的研发,到产品的生产,再到市场销售,整个过程形成了相对较为固定的产业链条,而这种产业链条是突破了以往的一二三产业的限制,由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来进行快速调配,使大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可能。因而,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要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从大产业的角度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三) 优化配置,以资源的最佳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 从资源的系统配置角度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数字乡村的建设,特别是其中数字技术的推广利用,使农村产业结构以系统化的发展方式成为可能。系统化的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呈整体的方式进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以比以往更精准更及时的方式对资源和生产要素实行配置,让其在最合适最需要的产业结构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而这相对于以往的传统的从市场需求来判断资源调整的方式,资源的配置则更加精准、更加细化和更加及时,因而能用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发挥更大的效能。正因为如此,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的角度去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效能发挥的角度去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科学化发展。
2. 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只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生产的发展来进行,还要对产业结构内部效能的发挥进行科学的调整。而要使产业结构发挥一定的效能,就必须使产业结构的构建更加科学,科学的产业结构一是能及时快速地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二是能快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三是能快捷地与市场对接并将产品转化成利润。这一切都需要信息的交互与分析,数字技术操控下的数字平台正好能满足这种信息的交互与分析,并在交互与分析中提供相应的策略,以建立更为科学的产业结构,要建立科学的产业结构,必须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使整个农村产业结构以被数字技术优化的系统的方式去发展,这样更符合产业和产业结构的长远发展。
五、研究结论和展望
(一) 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数字化高效调整
数字乡村建设用数字技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使农村产业结构在数字技术的调配下趋于整体化和系统化发展,特别是在数字平台的推动下,整个农村产业及产业结构呈现数字化发展的特点,以精准、快速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系统化发展,这种数字化的产业和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使整个农村产业呈现高速高效的发展态势,相对于传统的农村产业发展来说,这种数字化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水平。数字化的产业结构也使农村产业结构的建构更加精准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需要。大数据分析又为这种调整和配置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产业结构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农村产业的长远和社会化发展,应该持续推动。
(二) 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新业态、新产业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信息和数据分析,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对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数字技术是从整个社会大生产的角度,突破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限制,从生产技术的研发、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的市场销售这个全过程进行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整个配置所侧重的是生产和发展,而没有局限于产业门类,因而在整个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中,自然或不自然地形成了一条产购销一体化的链条,这个链条串联了研发、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互相支撑互相配合,互相提供动能,从社会化大生产的角度来看,整个链条上的所有产业构成一个大的产业,这个大的产业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发展。因而,今后数字乡村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就是,加速推动涵盖研发、生产、销售诸多产业的大产业的产生和发展。